马云外滩金融峰会演讲是啥?
抵押物是实物资产,相对简单直观。抵押物是虚拟资产,比如信用,就比较高级。
由于数据天罗地网将人包围,以后金融的玩法,的确是步入了信用时代,人的活法,可能一出生就开始了经营人生信用的起点。摒弃当铺思维这句话说的是未来的玩法,的确是商机。
关于这位大资本家,其实我也没什么可评论的。膨胀到这般程度,且仍在不断膨胀之中,其命运就不是普通人能够揣度,而只有等老天来收了。当初,扑克爱好者的段位那么高,也只是自称“人民的儿子”。现在,这个资本家居然被肉麻地称作“人民的爸爸”,他自己也居然安之若素地接受了,甚至还有意引导舆论频繁使用这样的称呼,其野心大概就不只是像做个总统而已,只怕是还想做国父吧?
老人家生前就一直担心,劳动人民将来会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所以,现在劳动人民要对资本家叫爸爸,还要感恩为资本家996干活是福报,这事我也不怎么出乎意料。只是我觉得比较讽刺的是,那位当年为资本家解放思想的改革者,到头来竟成了资本家的孙子。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那位“人民的儿子”泉下有知,是否愿意对这位“人民的爸爸”叫爷爷呢?
数字经济创业者如何超越阶层
41 海明威 | 人在物质满足后有什么困惑?
所幸的是中国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不会像19世纪的俄国不给大家选择的自由,它给大家准备好了做选择的物质基础。
何去何从是每一个人自己的选择。为什么在同一时代,既会出盖茨比,也会出海明威呢?我的理解是:因为人的见识,活动的范围,以及自己的抱负,决定了最终的命运。
盖茨比有很多值得同情的地方,但是他见识狭隘,没有超越过去的阶层。海明威有全人类一家的情怀,对精神和自由的追求远远超过对物质的追求。“在伟大的事业中寻求不朽”。
昨天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的发言引起不小的讨论,我也看到不少批评的声音,乍一看挺有道理。静下心来,还是觉得这些人思考的格局太小。他们批评马云是把蚂蚁金服和马云强行关联起来,这也没错,马云有些私货,这很正常。但是蚂蚁金服的很多正向的社会外部性,是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提供的。科技金融和传统金融最大的差别不是技术,而是价值观。
就事论事,单从马云讲的问题和价值观取向来讲,他是超越了自身的阶层,有更伟大的追求。而批评他的人还停留在自身的阶层内思考自己的利益如何最大化。
嗯,马云这个,其实是金融业开始慢慢要被边缘化,核心大银行,肯定要抱团,和马爸爸(以及高盛这种新金融)这些巨头对抗,直至慢慢消亡,但是小银行们,可能会选择先投降,跑到这些金融科技的怀抱来,类似于大官高俅肯定是剿匪,小官林冲肯定是投匪。
我还记得,在2014年,用Paypal收比特币矿机的款,还被封了账号,记住,不是收卖比特币的款,收矿机的款,就是类似于电脑的设备款,当时各家银行对比特币又恨又怕。
有人做比特币生意,银行关掉他账号,然后把账户结余的十几万美元,写张支票给他,要到其他银行开账户,才可以存,但是没有一家银行肯开新账户,是两难境地,也是需要两边平衡,一边是要保存金融系统的稳定,一边是要推动改革,不然现在的鸟系统,只会抽血,不会造血。
就好像P2P金融一地鸡毛,但是当初为啥要推P2P呢,不就是你这帮金融系统,不干鸟事嘛。
那么极端干啥呢?苹果也是认认真真做生意呢,美国想脱钩,自己折腾呗,中国该搞自力更生搞自力更生,该搞全球化搞全球化,该搞区域化搞区域化。
不要极端了,极端主义害死人,不管是左边的极端,还是右边的极端。
马云支付宝蚂蚁利润靠放贷
@微彰琦谈 :
都在评论#马云# 在#外滩金融峰会# 上的讲话,感觉批评态度的更多,批评的意见大概有两类:
- 他僭越了,虽然贵为首富,但岂不知越是有钱越需要藏起锋芒,夹起尾巴做人,他有啥资格评论金融体系?
- 认为IT男不懂金融,互联网金融才是风险创造者。
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看了马云的发言,下面的长图是网传全文,建议大家都看了,再往下看这条微博。
坦率地说,我不觉得马云的讲话在内容上有什么问题,原因在于:
首先,马云是谁?且不说已经上市的阿里巴巴已有6.4万亿港币总市值,是全球前几大公司之一,即将上市的蚂蚁集团预计会3万亿人民币打底,一上市就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金融科技企业,远远超过平安集团和工商银行,很可能比两家之和还大,而且上微博的大多数人都用过支付宝吧,为什么会认为马云没有资格谈金融监管问题呢?
其次,如果是马云说得有些过于直白,甚至是有点讽刺意味,这个可能确实有点,在中国这样的官本位习惯下确实有些刺耳,但我觉得这不是太大的问题,中国的官本位习惯已经过于严重了,难得有人敢于说实话不说套话,我们作为P民应该是支持和鼓励的,其实是对我等百姓有利的。更何况,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关键还是要看马云说得有没有道理。
那么,马云说得究竟有没有道理呢?具体就不展开了,他的意思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金融系统需要面向科技大幅进步的今天和未来进行创新,监管系统要有未来感和鼓励创新的担当。如果了解蚂蚁集团的人,就会知道马云不是在瞎说,蚂蚁集团就是依靠消费者的数据进行风控,凭空创造出了一个金融子行业,每年利润几百亿,监管也需要创新,这个有啥不对呢?
当然,近期央行也有发言表示要警惕金融科技诱导过度消费,以及防止金融科技领域的垄断,我觉得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但我相信这不是因为对首富有更加苛刻的要求所致。
@逃亡途中见杏花:至于支付宝的利润来源,六成以上靠放高利贷。
@微彰琦谈:不是的,如果你去问问与支付宝合作的金融机构的看法,就知道不是这么回事了,一大波银行挤破了头与支付宝合作,坏账率远低于银行自己放的贷款,为什么?这才是支付宝的能力,以及他不认为自己是传统金融机构的原因所在。因为监管要求,而是没有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别说银行了,腾讯的金融都比蚂蚁差着数量级。当然他们也在奋起直追。
@zolobright:马老师的视角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他认为金融业应该创造出需求,满足未被开发的需求。但传统银行,有一句话是,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蚂蚁的模式是新的生产力,但现在还没有经历过系统环境的改变和冲击,蚂蚁管理风险的能力和银行业比较,未来才知道。
@银瀚投资:今天碰到银行系统的一位同学,他说马云的这个演讲在金融系统炸开锅了。
@投行泰山:业内大佬:“镰刀在手,对韭当割,难免一时兴起,过了。” 金融系统:“你把我看的轻如鸿毛,就别指望自己还是我心中的泰山”。
@尼龙苏:其实我觉得利率高是本质。科技来科技去,如果利率能做到5以内,我想这才是金融创新吧?创新来创新去,还是15的利率,再高点连法律都不保护了逗谁呢?这底气真的不知道哪里来的。
@倒贴长工:敢给无固定收入的大学生放年利率15%的暴利贷怎么想都不道德!
知名网友 高斯分布 发表重要讲话:
其实大家可以看一篇去年的文章,普林斯顿一个人提出了数字货币区的概念,然后当时币圈拿这篇文章一阵激动,但其实那篇文章第2部分专门讲了未来金融的发展,提到了支付系统,会从传统银行中逐渐剥离出来而成为金融行业的主流。
因为金融系统特别是加上数字货币以后,可以成为一个完整的信用源,掌握整个行业和消费者的信用画像。其他的金融机构,银行保险等等都必须从支付系统中拿到客户数据,所以他们会成为一个支付平台的存储,我昨天看了马云的讲话,我的感受就是马云代表的他的支付系统在向传统的银行体系叫板。
然后之前东磊讲的一些小银行,现在已经愿意在其他银行开分行或者接系统,本质上就是这些小银行已经愿意在一个大的行业支付平台当中做从属地位获得业务。
其实这个普林斯顿教授里面举的例子就是支付宝,以及在支付宝上面派生出的芝麻信用。
支付宝早就不是纯属于淘宝了,连我们交大内部的系统校园卡支付都用支付宝,那是多少数据?还有全国的健康码。
就像上海那些所谓的清单名媛,将来人家也不是看你外表多漂亮,在哪里拍照,人家直接看你支付宝支付记录,就知道你是真名媛还是假名媛。
但是就是还是这句话,资本家他只是说你们传统的东西不好,你们效率不好,这句话说的没错,然后他也很可能把效率做得更好,但是他唯独不提这个平台是属于谁的问题,这个才是核心问题。
类似于国有企业改制的时候,一对经济学家说国有企业效率不好,然后一堆底层人民跟着喊,最后发现效率是提高了,可能是资本家剥削你的效率,不是你自己成长的效率。
这第2个问题才是区块链着重可以解决的问题,如果最终我们用一个支付宝替换了效率低下的国有银行,我们迎来的也未必是一个更好的金融体系。
所以就这马云讲的那些问题攻击他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说的传统金融体制的弊端就是弊端,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和对创新的金融支持,还有监管的那种传统的一刀切,一刀砍死的思想可以说都讲得很对。
我这个做了10年巴塞尔协议的人,我听他批评巴塞尔协议,我都觉得挺有意思。
但是人家最重要的地方还是在于他没有讲的部分。
就是这个新的金融基础设施的所有权是谁?上面的数据所有权是谁?
所以我经常跟客户说,区块链能给你带来什么,简单的说就是带来一个你自己的支付宝,基于区块链的账户交易体系和通证体系。
理论上最终你可以形成一个自己的生态,一个拥有信用记录的良币,驱逐劣币的生态环境。而这个生态和上面存储的数据是属于你和你的客户的,不是属于杭州的。
坦率说大部分人根本听不懂,这个也是区块链难的地方,金融的门槛比较高,大部分制造业的人对这个没有兴趣,或者完全没有理解或者说能理解的就是或者数据做个存折,或者可以直接发个币一直涨。
其实之前一个新闻,一个人微信账户被封自杀,核心就是账户在新从支付体系构建的交易网络的重要性,而这个账户所有权是私人公司,可以随时封你,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信号了。
区块链现在就是一堆作坊,连行业公会都没到,别人不需要拉拢,花钱买就行了。只有当奴才自得和当不到奴才自怨的区别,呵呵。
哪天书签这样的区块链创业真成功了,才能说拉拢。
井底望天:啥时候互联网可以买卖房地产和做房地产贷款,银行就急了。
如果认为数据没有用的话,那我们现在做大量的区块链上的供应链金融订单金融就没有意义,传统那些p2p,我觉得根本就不是因为数据问题,第一他们没有那么全的数据,第二他们根本就没想把事做好。
数字经济进一步深入的情况下,掌控你数字账户的平台是可以让你从这个生活当中隔绝的。
可以参考一下那个微信账户被封了以后就自杀的人,这是一个极端事件,但其实也是个标志性的事件,对这个事件的解读目前都停留在这个流程的问题,或者是账户的社交属性和金融属性分析的分拆的问题,实际上都没有谈到这个账户的所有权问题
然后有兴趣的人可以了解一下,从法律上来讲,你自己的支付宝账户和微信账户所有权是谁的?
然后再想一想,马爸爸如果真的做成他想做的事情,而支付宝在所有制上跟现在完全不变,那么这个时候。
第一层我对传统金融体制也是持批评态度的,就是他们很显然不能满足市场上已经有的需求,我觉得尤其一点,就是对真正的创新企业它无法鉴别,这个不是银行的事儿,因为银行的风险偏好本来不是做投资,所以我说的是整个金融体系他没有这一块感觉。
所以从监管或者应该更高一层吧,从国家的层面他曾经尝试放出鲶鱼来,鲶鱼的结局会有两种,一种是做得不好,一地鸡毛参考P2P,但是并不是说P2P没有应对真实的需求,而是P2P当时的那一群人做的方案太差或者居心不良。
演艺的另一种可能就是鲶鱼做得太成功变成鲨鱼,其实按照现在的正常的经济发展趋势,如果你是一个自由主义者,觉得监管应该越少越好的话,那就是蚂蚁逐渐的可以把银行干翻,这个在我共享的那篇文章里,我觉得也讲得很清楚。
马云这次在外滩的发言,在我看来就是这种实力的一种反应,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作用。
所以我从技术发展和效率提高的角度,我是一部分支持马爸爸这么说的,就是说我也相信,至少新的技术可以改变现在的信用评估机制,从而改变整个金融融资的范式,但这个过程也可能是一体机嘛,但是不能说,因为这种风险从国家层面就不做这样的实验,或者永远把这种实验扔给既得利益集团。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国际竞争中我们会落后,这个也是最大的风险。
最后一层就是,我们也不能任由马爸爸做大,否则的话它就会成为又一个太大而不能倒的新的垄断机构,所以马爸爸的技术发展我支持,但是技术发展以后效率的提高,不应该属于蚂蚁金服,实际上我甚至支持蚂蚁金服充分发展的过程中对它进行分拆。
一个典型的做法就是把账户数据用去中心化身份的方式划归到个人,企业只掌握行为数据,国家掌握两部分数据的查询权
而且再补充一点也是我的个人观感,不一定对。
因为我基本上也属于一个草根,而且还不在期盼之中,但是我觉得中国的部门利益甚至于包括像央行银监会这种部门和整个国家的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很多人在评论当中,把央行和监管等同于国家利益,这个当中其实是有细微区别的,我现在感觉央行搞数字货币的过程就是行独家垄断数字货币带来的所有红利,他甚至成立自己的技术公司去做这件事情,然后到各个地方政府去要钱融资合作,这个对整个国家的技术生态不是特别正想我个人的理解。
群友甲:数字货币让央行直接接触到任何一个C端,技术直接让管理层级直接扁平化。
但是你也要自己评估一下,你是不是真的有这种c端运营能力啊?而且另一方面你是代替国家在做这件事情,就不是你这个利益集团在做这件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既得利益者的行为是可以加速或者延缓这个进程的,虽然我也觉得这个进程本身不可能被改变,这个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的核心,就是永远不会改变对资本增值效率的提升的追求。
群友甲:提升的不止是资本的效率 还有从上到下的有效的扁平化管理和控制。
我可能最近就是看了一些跟资本论有关的文章,就是就是说的,我认为是这个最原始的动力,因为你说的一些其他的治理上的成效,其实对政府来讲他可以做他可以不做。他做是为人民服务,但其实他也可以不怎么为人民服务,但是他肯定要为人民币服,这个是资本主义时代不可避免的问题,任谁都改变不了。
马克思在资本论有一句话,我认为非常经典就是如果你是一个现在还处在非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然后学习了资本论,了解了资本运作的来龙去脉,这并不会改变你所处的社会将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它只是让你能够加速或者减缓其中的阵痛。
所以对于利益也好,对于什么也好,我现在根本不持伦理学的批判,这个就是人间的规律而已。
发达国家在触及到统治阶级利益的时候,吃相是相当难看的,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国的做法完全就是对银行家用全民补贴,然后对那些个人不允许破产,必须还债。
未来我觉得一种可能是,资产数字化和通证化,但那时数字资产,不是数字代币。但是由于通证化了,确实可以支付。所以可能出现新的“物物交换”,交换比以人民币价格决定,但是交易过程中没有真正使用人民币,人民币变成一个计量单位。
然后实现井大说的:5元GDP,一元用RMB交割,4元用通证。
今天,大多数人还是无法区分数字货币(代币)和数字资产化,其实支付宝余额和微信支付余额就是数字代币(只是基于传统银行体系,并且100%备付金抵押的)应该说支付宝余额和微信余额是电子货币(依然基于银行体系),但是可以过度到数字货币(不依赖商业银行体系)。
各个地方政府都在考虑,怎么突破边缘,用其他名字在非金融领域先偷偷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叮当算一个设备资产、其他农业里面土地、农产品多了。
央行和支付宝的竞争关系主要是交易数据,不是钱包终端,央行也没有能力完全推to C的终端。
我个人觉得央行DCEP最好的场景,国内是扶贫、国家各种补贴、补助金、这类的。
转移支付的最合适了,可编程货币,多好的场景,医保的DCEP只能用在医疗场景,不过这个是违法的,因为改变人民币使用方法,呵呵。
马云外滩金融评论
@伦敦交易员
谁都可以抱怨监管,唯独蚂蚁不应该
《蚂蚁金服上市股票股价预测?多少钱一股?支付宝数据确权个人还权于民@井底望天》
原文标题:只有云知道
兽楼处
微信号:ishoulc
爷是老兽医,专治吹牛逼
16年前,愚人节才过,证监会风险办主任吴清回家刚躺下,就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福建证监局的局长告诉他:
闽发证券的老总被人绑架了!
那时候,中国的证券公司是真的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挪用客户钱自己炒股炒楼,遇到新世纪初的熊市后,底裤都输光了。
没法对客户交代的他们,遇到警察叔叔都觉得是绑匪。
监管的铁拳从2003年开始,连打了三年。幸存下来的券商们奄奄一息,他们给吴清送了个外号:
屠夫。
从此以后,大家炒股的钱都必须要托管在银行,股民们终于可以凭自己的本事亏钱了。
这么简单的痛点,有人早就想到了解决办法。
2003年,淘宝上线了支付宝,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担保交易。买家购物后,钱卡在支付宝,只有对商品满意,支付宝才把钱给卖家。这个模式,其实就是来自西方国家的股市三方存管。
所有简单而没人干的事情,大都有国情在此。当年阿里在上线支付宝前去监管部门拜过码头,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答复: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杭州人头铁,自己就做了,不但做了,还事后写报告给监管部门。第一年,支付宝的交易额只有2000万,领导们不当回事儿,拿着报告当童话大王看。
那一年,我记得马云接受过几次采访。有一次谈到打架,他说小时候经常打架,因为人小,所以人家不防备,所以你进攻要速度快。
还有一次,他说自己干的是政府三五年后一定要干的事。我先干,等大家上来,轮不到你机会了:
我可能有点反动,等到政府来号召了,我转身就跑。
前几年开始,经常传蚂蚁金服要上市,可没一次兑现的。今年,这个事儿终于成了真的。科创板688这个号段还没到,上交所发行部就把连号就给了蚂蚁。
一路绿灯的蚂蚁带着一个个性的68.8的定价,25天闪电过会,手拿把攥地插队上市,沪港两地冻结的打新资金有20万亿。
10月24日,有点小得意的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上放了炮。这是一行两会的场子,下面坐着很多已经走入仕途的“屠夫”。
一周后,监管部门密集发声,配合着一篇篇红头文件,硬生生把全球史上最大IPO压在五行山下。
你转身跑得再快,快得过齐天大圣嘛?
1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2005年支付宝开始脱离淘宝场景,2008年开始进入民生缴费。6年时间,交易额差不多翻了15000倍。
那时候,周行长还是很惯着支付宝的。马云说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大领导也念叨过一句:
上海为什么出不了马云。
2010年,央行要求支付机构必须有牌照,但申请人必须是国内公司。当然,外资也可以申请,但要国务院特批。马云历史上最长的嘴炮官司开始了。
那一年,支付宝从阿里巴巴全资外资子公司,变成了马云和谢世煌控制的国内公司。3个小目标的转让价格,还没有支付宝的用户多。
那是真正的舆论哗然。孙正义等人设计了其他方式,马老师左右就是一个政治正确的理由:
央行不同意。
央行是不是真不同意,孙正义和杨致远确实不知道。西城区成方街32号里,他俩没有熟人。
2011年5月,央行把国内第一张支付牌照给了支付宝。后面拿到这个牌照的一个老总说我们感谢马云:
沾了他的光。
牌照是拿到了,媒体当然骂声不绝,最凶的就是那个“中国最危险的女人”。那几天,马老师竟然发了一条微博,引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
赵家的狗又叫了起来。
2
拿到支付牌照的支付宝,开始铺天盖地推广他们的快捷支付。
2008年,马云讲过,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掐指算起来,刚好第三年。
银行们的支付程序,彻底成为了互联网巨头面前的马其顿防线。这还是其次,快捷支付打开了支付宝和腾讯金融的结算市场。每逢周末、节假日银行资金就会大额外流。
支付宝有马爸爸,银行们也有央妈。
妈妈总比爸爸管得严,为了满足央行的资金监管要求,银行们开始在市场上拆借资金应对支付宝们的抽水,大家只知道客户的钱进了支付宝,但不知道去了哪儿。但资金成本都变成了银行的,银联这个监管层的亲儿子反而成了摆设。
这是一个船新的领域。被改变的人当时能做的,都是一些小动作。比如限制额度和笔数,没有人和支付宝撕破脸。
再说一遍,那些年,周行长是很宠爱支付宝的。小贷牌照、网商银行、基金支付牌照……要什么给什么,生生在2013年喂出了一个船新的产品:
余额宝。
妈妈管的严的银行们终于扛不住了。
老百姓的钱开始汇聚在高利率可日结的支付宝,涓涓细流变成了母亲河,银行存款以千亿为单位下降,嘴炮之争不可避免的来了。
2014年初,有官媒专家写了篇《取缔余额宝》的文章,攻击支付宝又能支付又能结算,还沉淀了大量资金,马云是第二央行行长的说法传开了。
工商银行也站出来宣布支付宝的快捷支付违法,完全忘了当年是他们带头加入的事情。大家可能已经忘了支付宝当年有多刚了,他们说工行自己也搞快捷支付,这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直骂得宇宙第一大行直接关闭了自己的快捷支付业务,就这还被支付宝揪住尾巴冷嘲热讽,建议用户换卡:快捷支付签约失败请找工行。
马云当时说了一句今天看起来很有预见性的话:
利益集团骂体制,却享受着体制,以“专家”面目误导大众。
兽爷说过一句话,我觉得挺适合送给马老师的:
不要习惯于把道德和他人捆绑,把自由和自己捆绑。
3
嘴炮一直持续到周行长站出来讲话。他说央行不会取缔余额宝:
对余额宝等金融业务的监管政策会更加完善。
有的人看到了前半句,有的人看到了后半句。
支付宝说自己是百姓点灯实在是谦虚了。周行长话音刚落,蚂蚁金服成立,隔年推出了芝麻信用,这只蚂蚁,真的越来越像成方街32号的蚂蚁了。
2016年是真的普惠,红包大战里人人都请蚂蚁的金符,但没记住这家公司旗下已经有8类牌照,20家各类金融机构。央行和银监会领导再出来讲话时,用词变成了稳健、规范、审慎、风控。
似有所指中,蚂蚁被监管层约谈的机会开始增多,当然,当时他们自己说这是辅导和帮助,现在也可以叫拥抱。
领导们终于开始把互联网巨头们的金融业务当成银行看了。针对性的监管措施越来越多,在周行长卸任那年达到了顶峰。后来,连央行下属的网联、银联、信联,也成了蚂蚁头上的大山。
监管到底应该是在风险前还是风险后,这是连美国人都没解决的难题。有难题当然就有灰色地带。
三届中国首富王健林曾得意于自己做的生意,不需要什么自有资金,兜里的钱其实都是向银行借来的。他自己在公司年会上说:
万达玩的是空手道,一分钱不出就能挣钱。
但国民公公跟马爸爸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
重庆市前市长黄奇帆解释过注册在重庆的花呗、借呗模式,30亿元注册资本金,利用ABS循环融资没有次数限制的有利条件,在资本市场反复融资,形成3000多亿元规模。
这杠杆,是一百倍。
黄市长当年是传出过来成方街接班周行长的。浩南记得他还讲过,蚂蚁两张在重庆的小贷牌照不是他批的。这就有意思了。
监管层对银行这些儿子们很严厉,主动交心都不一定有个笑脸。马云也讲过随时可以把支付宝献给国家,去年央行下面的百行征信问蚂蚁要用户数据,蚂蚁不给,腾讯不给,平安也不给。
这几天蚂蚁上市遇阻,百行征信的朋友转发新闻那叫一个起劲。
马云在外滩金融论坛发炮后,官媒们按住头一顿暴打。印象最深的,是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刊发署名“周矍铄”的文章,作者据说是老行长的秘书。
他说科技巨头进入到金融科技领域,并发展成为“大而不能倒”的巨头,应明确其金融企业属性,将其纳入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框架。
亦舒说过,树叶是渐渐变黄,故事是缓缓写到结局的。任何人离开你,也并非突然做的决定。
4
2007年情人节的前一天,有个女人在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
通缉情感骗子张玉栋。
张玉栋是北京一家知名律所的主任。发帖的女人为他流过两次产,分手后由爱生恨,找了私家侦探盯梢。她摸清楚了张律师和商务部条法司副司长郭京毅的利益链条,并写了一封举报信,附上了从电脑调出的财务往来。
这一发,让“负心汉”身陷囹圄,将郭司长掀翻,十几名部局级高官落马。
最终被送进去的,还有当时的中国首富。
郭司长被抓后,他交待出黄光裕曾两次给他行贿110万元。一次是为国美电器2004年在港上市时绕开商务部相关监管行便。这一举让35岁的黄光裕在当年成为中国首富;另外一次,是国美收购永乐的反垄断调查,当时负责监管的,又是郭京毅。
一个司局级官员,有制订和解释商业法规的权力,能让当时亚洲首富的红颜周凯旋低下头,聘请张玉栋担任长实法律顾问,也能成就一代枭雄黄光裕的皇图霸业。
一个不相干的柔弱女人,却成了首富的滑铁卢。女人发帖的二十个月后,正值人生巅峰的三届胡润中国首富黄老板被警察带走。
现实中的商业世界,远比剧本精彩得多。
黄光裕之后,又一个成为三届中国首富的企业家,是王健林。巅峰时期的老王,一挥手,几百个小目标的投资就飞向全球各个角落,老王身上因而也笼罩着神秘光环。
这股光环,在万达商业地产2014年香港上市时得到答案。招股书可以看到,这家公司的124个股东里,藏着诸多不可描述之人。
和黄光裕一样,老王也是在人生的巅峰时刻撞上了南墙。跟鲁豫说完小目标后不到半年,就从买买买,到卖卖卖。
老王有胆量有眼光有执行力,打拼二十八年,银监会一个排查授信风险的文件,骨牌就被推倒。
阿里也是在2014年登陆的纽交所。上市前,纽约时报写了一篇影响很大的报道,开篇是描述一个墓碑。
六年之后,马云再次遇到滔天的责难。这次危机,已经远远超过了2014年纽约时报事件,和2015年淘宝“叫板”工商总局事件。
这一次,连国社都发了一篇心灵鸡汤。名字叫《话不可随口,事不可随心,人不可随意》,文末配图是一片很像马的云。
看到国社这篇推送,真是令人感慨。
黄光裕和王健林都是三届胡润中国首富,马云则是四届胡润中国首富。过去十六年里,他们三个人,包下了其中十届中国首富。他们的商业帝国看上去都无比强大,但因一个女人,一个大马项目,或者一次演讲,就遭遇了各自的滑铁卢。
造化之弄人,就是这样一夜之间。
老王有句名言是:亲近政府,远离政治。老马做得更狠,他干脆五十多岁就退休了,演讲也多以一个外行身份出席。
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
英雄迟暮,星辰坠落。在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里,我们也有剑指自身的观照。就算是普通人,也有些惶惶。
昨夜从国贸打滴滴回家,左等右等没等来车,却等来司机一个气急败坏的电话,上来就劈头盖脸骂我:
你搞清楚自己的定位了吗 。
转发一个银行朋友对蚂蚁金服的深度思考,也是最深度的解读:
1、相关监管文件不可能是最近才制定的。很可能是半年,甚至1-2年前就开始酝酿的,在酝酿的过程中,国内的互联网金融巨头都是全程知晓并参与其中的。
2、马云的演讲和几大部门的监管,置气或者发泄情绪为主要目的的概率很低。马云的演讲,肯定不可能是他自己的手笔,背后有相关创作团队。在演讲之前,蚂蚁应该大致了解相关监管文件可能要在近期推出,所以讲话讨价还价的意味很浓。
3、通过这次监管,蚂蚁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主要有:1)通过四部委的联合监管,完全认证了蚂蚁是一家金融机构。以后蚂蚁就是和全国性银行一样,统一受中国的金融系统监管。蚂蚁不再是所谓身份不明的“科技助贷机构”。蚂蚁可以正大光明的搞金融了。
2)通过此次监管,蚂蚁和其他竞争对手拉开了差距。30亿资本金放3万亿贷款的事情,不会再有。同时,市场再有其他竞争对手想崛起,不仅仅是资本金的问题,光是省内开展业务这个约束条件就要努力很久。而蚂蚁,因为存量的因素,不受上述限制。监管长期来看,保护了蚂蚁的既得利益,打击了拼多多、抖音等金融市场的后起之秀。蚂蚁未来的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有了一定的垄断性。
3)整个互联网小贷市场很大。天花板也很大。蚂蚁作为先行者,优势会很明显。手握3万亿的贷款余额,资本金大概需要3000亿,只要能证明模式可行,募集满资本金,就算这个车票补上了。其他竞争对手一是没有上市,而是先要有资本金,再开展业务,这个募资难度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3、监管层通过这次监管,也得到了他想要的:1)至少保证了市场上不会很快出现下一个蚂蚁,互联网小额贷款群体性风险得到控制。2)将蚂蚁、腾讯等既得利益者和还未完成布局但有实力的参与者区分开,一方面增加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打破了原先铁板一块的局面,为分而治之打下基础。
4、蚂蚁已经确定是金融机构了,那么他的科技公司的估值基础是不是有问题?此次IPO一共才募资320亿美元,还不够存量业务的运行。可以想见,蚂蚁也会和银行一样,走上不停大规模抽血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