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资源分享
追寻中本聪先生的脚步

高瓴张磊《价值》投资过那些项目?值得看吗?​价值长期主义和创新@丁辰灵

2016年2月8日,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在亚布力青年论坛,发表了题为《在中国寻找钢铁侠》的演讲。

他开宗明义的说他内心的钢铁侠是“真正的跨行业、跨专业的自由的思考。很多时候都说是要学计算机要学IT,真的不见得。”

而那个北大社会学专业毕业,完全没有理工科背景的李斌无疑符合张磊内心“钢铁侠”的标准。

高瓴资本多轮投资重仓蔚来汽车,张磊多次公开夸奖李斌,他在2017年曾经说过:

“李斌带领的创业团队非常有理想,他们是想改变世界的,这拨人不管他们做什么我都愿意支持。”

从哪个标准来看,蔚来汽车都符合张磊在《价值》这本书中的投资理念。

灵哥我试列几条:“价值”“长期主义”“重仓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think big, think long”,“开拓中国之外新世界的机会。”

不过让很多人费解的是,2019年底,高瓴在蔚来股价低迷时却全部清仓,而从2019年底到现在,蔚来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股价翻了10倍。

高瓴错失了钢铁侠,翻开《价值》这本书,却找不到曾被张磊盛赞过的李斌或者高瓴重仓过的蔚来一丝一毫的痕迹。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也许只有当事人自己才会知道。

虽然灵哥也听到了一些内幕或者八卦,但我在这里不是来写八卦的。我想表达的是,当蔚来跌到一元多,当市值剩下20亿美金都不到的时候,我也怀疑过蔚来是否能坚持到胜利的那一天。

“价值”,“长期主义”这些词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是那么的难。

张磊这本新书《价值》引起了财经届和媒体届狂欢,灵哥我也第一时间仔细阅读。我看下来的感觉是纯粹从投资角度,大部分媒体届的朋友没有找到解读这本书的正确姿势,忽略了本书一些真正在投资上的洞见。

我这么说并不是说张磊故意在藏着掖着他成功的秘密,只不过这本书对于高瓴投资哲学和方法论的梳理对于机构投资者和大的个人LP有更加实际的意义,这本书更像是高瓴资本募资的大号说明文件。

对于普通投资者或者众多希望通过阅读《价值》就找到财富之路的财经小白来讲,如果只是停留在念叨“创造价值”,“长期主义”这几个词上,那和心灵鸡汤也没有多少本质的差别。

今天这篇文章,我将简单就自己理解谈谈高瓴的生意本质,张磊的成功之秘,如何看待价值长期主义和创新,和散户投资人可能的受益。

高瓴的生意

高瓴资本的生意很简单,就是基金管理。高瓴主要是靠募集别人的钱来投资,这和巴菲特芒格李录段永平等不一样。我不怀疑张磊和高瓴员工都有在自己基金中出资,但总体来说不是一样的商业模式。

巴菲特只有一个Berkshire Hathaway,李录只有一个基金。高瓴和其他私募基金没有本质差别,都是一期,二期,人民币,美元这些熟悉的名词。

传统基金管理的核心商业模式是拿2%管理费,赚了钱再和LP分成20%。这种商业模式自然会有把基金拼命做大的动力。基金越大,管理费越高。管理费是确定性的一般合伙人(GP)的收入保障。没有哪个基金是不赚管理费,只指望未来赚钱以后的分红的。

高瓴管理了600亿美金的资产,想想每年的管理费是多少?当然这钱不是用来挥霍的,几百个顶级一线员工的薪水,办公室,差旅开销等等都是费用黑洞,但不管怎么说,大几十亿仍然是笔巨款,高瓴的管理费就能轻松超过市场上绝大多数私募基金的总募资额。

在中国和高瓴资本类似的另外一家资本巨无霸是沈南鹏创办的红杉中国。

张磊说,他们是创业者,恰好也是投资人。做基金也是一种创业,不比任何一种创业容易。但高瓴和红杉在中国资本界巨无霸的食物链顶端的存在让投资行业的多少人羡慕嫉妒恨。疫情发生的时候,张磊在家可以写书,网络上有段子说小风投公司员工失业了去开滴滴。

资本行业和任何一个行业都一样,有人饿死,有人撑死。

但张磊却一点都不轻松,所谓高处不胜寒,资本无国界,华山论剑中夺得九阴真经可不分你是哪来的和尚。

孙正义开创了超大型基金的先河。

2016年的孙正义的愿景基金一期募集了970亿美元,其投资哲学就是买下赛道。事与愿违的是,孙正义的豪赌遇到了惨败,无论是重仓的Uber,Wework都不如人意,死亡的项目动辄就上头条。巨亏的背后,让孙正义2期基金募资困难,愿景基金1期的两大最大支持者,投资了600亿美金的阿布扎比的国家基金Mubadala和沙特阿拉伯的PIF主权财富基金都已拒绝承诺投资愿景基金第二期。

让投资人亏钱是一件非常伤人品,也能让LP和基金管理人瞬间从爱变仇,孙正义在去年沙特未来投资倡议大会上遇到冷遇,偌大个会场却没有几个听众。

这和张磊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第一孙正义当初巨额募资,然后在项目上大幅提高估值大幅砸钱,买下赛道的疯狂打法让任何竞争者都不得不募集更大规模的基金。但孙正义的快速滑落却又给全球的超大基金管理人败了人品。

孙正义遇到的问题和特朗普上台之后的世界格局大变有紧密的关系,逆全球化,打贸易战,油价低迷让很多传统的土豪家都没余粮了。中东没钱了,俄罗斯没钱了,中国金融去杠杆很多土豪和机构也没钱了,而华尔街金融市场的操控者也换了人。美联储的加息减息不再是过去的建制派说的算了。

偏偏又发生了新冠疫情,市场上哪家机构能轻松募资?几乎没有。疫情之后,风险投资和私募行业更是哀鸿遍野。

优质的金主(LP)们不缺任何东西,不缺钱,不缺资源,不缺人脉。有钱人本来就是一个小圈子,可以保守,但投资人不能亏钱。

高瓴募集的虽然是长期资本,但如果亏了钱,大LP可不是好糊弄的。

2018年的高瓴四期基金募集了106亿美元,这是高瓴的巅峰时刻。但高瓴重仓的蔚来汽车和特斯拉,2019年这两支股票却意外的表现不好。

深入研究赶不上黑天鹅,计划赶不上变化。谁能想到2019年下半年有那么多对蔚来不利的政策,比如对新能源车补贴的大幅减少。至于特斯拉去年本来就是被华尔街大资本在打压吸筹的痛苦底部。

2020年4月30日,市场上传闻高瓴启动130亿美元的第五期美元基金新募资,同时高瓴的人民币基金也在募集中。

市场变化莫测,本来美股是哀鸿遍野,但在美联储大放水,今年二级市场狂飙突进很多机构很多富豪赚了很多钱的时候,要乘胜追击激发投资人对高瓴的兴趣,成本最低的莫过于写书了。

张磊成功的秘密

张磊在《价值》这本书中谈到选择与努力公式,他写道:“选择比努力重要,选择与努力的关系就好比1和0,做出正确的、让自己心灵宁静的选择就获得了那个珍贵的1,在这个基础上,凭借天赋不断学习、探索和努力,就是在1的身后增加无数个0。选择是初心,努力是坚持。”

道理很好懂,问题在于,你怎么知道哪个选择是正确的?

张磊真正成功的秘诀在这本书上他写的很清楚。他首先是考上了人大,然后去了耶鲁, 在耶鲁捐赠基金办公室实习,拜了大卫·史文森这样一个牛逼老师。

在张磊2005年创业的时候,恰好赶上了中国互联网崛起的风口,赶上了美国投资人要投资中国互联网的风口。

不仅仅是耶鲁给他投了2000万美金,当初张磊在耶鲁实习共事的同学、同事中,很多人都在美国的各大基金任职,这些人构成了高瓴美元资本的网络和基石。

张磊在书中写了他这些老同学老同事的名字:

耶鲁捐赠基金的迪安高桥,麻省理工学院捐赠基金的Seth Alexander,斯坦佛捐赠基金首席投资官(Robert Wallace),普林斯顿捐赠基金首席投资官安迪戈尔登(Andy Golden)等。

耶鲁,MIT,斯坦福,普林斯顿,沿着这些赫赫有名的高校基金管理人的网络外延,张磊的人脉资源是无边界的。

在项目方面,张磊首先投资了腾讯,投资了京东,然后撮合了腾讯投资京东,促成了腾讯和京东的战略合作,才有之后一系列的“价值”和“长期主义”。

雷军说顺势而为,高瓴不仅能顺势,还可以造势。

高瓴有钱,有规模优势

百丽这样高达531亿港币的私有化案子,高瓴要出300亿,国内有几个头部基金有这个资金优势?

没有规模,高瓴没可能从2015年开始,大肆收购了超过1300家宠物医院,并整合在一起安排上市。

高瓴有资源

和梅奥诊所在国内合资创办“惠每医疗”,梅奥的捐赠基金本身就是高瓴的LP,这样稀缺的资源不是谁都有,谁都能用的。

高瓴有人才

给最顶级的人付最高的薪水,而这些最顶级的人又可以带来最顶级的人脉,搞定很多难以搞定的关系,带来各行业的真知灼见,并产生化学反应。

高瓴并不讳言其造局的角色,其人民币基金招股说明书有一段写的很清楚:

“高瓴通过广泛交流,打造行业‘局内人’地位,灵活应用跨地域、跨行业、跨在线/线下的资源,融会贯通、独辟蹊径地形成独家的投资创意,主动发掘和储备适合本基金的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理念的潜在投资机会。”

什么叫局内人?能撮合腾讯投资京东是局内人,能从京东投资到京东物流是局内人,能牵头腾讯和印尼最大的媒体电视平台Global Mediacom在当地成立合资公司是局内人,能为百丽嫁接了与腾讯新零售在数据方面的深度合作是局内人,能把干嘉伟派到东南亚电商shopee,手把手教他们地推也是一种局内人。

做局不仅仅简单牵个线搭个桥那么简单,今天对头部投资机构的能力要求是全方位的。

做局包括了传统的牵线搭桥,包括了跨行业跨企业对未来趋势的洞见,包括了企业间的协作合作,甚至包括了给企业提供的深度服务(投后)。为了百丽的数字化和电商化,高瓴自己组了100个人的团队派驻百丽,帮助百丽改造。为了良品铺子的数字化,高瓴找人专门为良品铺子研发了一套门店选址系统,预测门店亏损情况,实践证明这套系统很好用。

为什么把高瓴和愿景基金做比较,因为孙正义实际上也是做局的打法,孙正义希望创造的是全球各国顶级的AI和共享经济企业的协同。也就是孙正义试图在全球做局,这个难度更大。

但和孙正义不同的是,高瓴并不是只投科技企业。这可能和中日在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有关。

日本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了,孙正义只能重金买入科技创新的赛道。

我之前写过,高瓴生意的本质是基金,是帮别人管钱。

但高瓴并不仅仅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VC或者PE基金。由于中国则仍然在高速发展中,不仅仅是科技企业,很多传统行业仍然有巨大的整合价值。所以高瓴实际上是一家在全方位寻找“套利”空间的基金。

这些打法包括了一二级市场联动,中美市场的差别相互对标和引入输出,而百丽和宠物医院是典型的华尔街并购基金的打法。

高瓴绝对不单是创投基金,而是创投,对冲,私募股权,并购基金的一个综合体,其覆盖的行业范围也远超科技,而是覆盖互联网,零售消费,医药等一切性感的趋势和行业。

张磊的路根本学不来。

不仅是普通小白投资者学不来,无数的基金经理,机构们也学不来。因为高瓴也好,张磊也好的竞争力是一环套一环的。

如果我们穿越时空,如果当初张磊没投到腾讯,或者张磊没有进耶鲁,或者进了耶鲁但没有进耶鲁捐赠基金,今天的一切就无从谈起了。

张磊自己在《价值》这本书中的描述他打造的高瓴资本是这样的:

1. 建立全阶段,跨地域的投资模式,做全天候,全生命周期的投资机构。

灵哥解读:即全方位找到套利空间,套利不是贬义,有时候只有全方位跨行业才可能找到“跨”能带来的“利”,这本书用的词叫价值。

2. 成为非活跃的主动投资机构,把投资着眼点房子创造价值,做正和游戏,不算小账。也可以什么都不做。我们不必做所有的事情,只需要做有意义的事情。

灵哥解读:即做局内人。

3. 可以成为提供解决方案的投资机构(Solution Capital)。企业需要什么提供什么,如果是资本提供足够的资本,如果是技术,给予技术,如果是人才帮忙搭建团队,如果当下还不知道企业未来需要什么,就以全周期的视角和创业者共同寻找答案。

灵哥解读:即做好投后管理,也可以是广义做局的一部分。

但实际上本书中真正看得到张磊投资哲学的,真正有价值的是他一脉相承了大卫史文森的投资理念。张磊自己写了史文森的耶鲁捐赠基金有四个显著特点,我这里精简摘录一下:

独立严谨的投资分析框架。

即有完整自洽的投资分析框架,这套投资框架不受市场情绪左右,是客观理性的选择。

清晰的资产分类及目标配置体系。

即“资产再平衡”理论,股市过热的时候,股票大幅升值让股票配置占比高于长期目标,系统自动产生卖出的信号。市场狂跌的时候,股票投资比例低于长期目标,系统产生强烈的买进信号。

充分运用另类投资,尤其是那些市场定价效率不高的资产类别,如风险投资,对冲基金等。

本质来说,相对于流动性高的资产来说,流动性低的资产存在价值折扣,越是市场定价机制相对薄弱的资产类别,越有成功的机会。

在历史上,美国大多数机构投资者会把资产集中于流通股投资和债券投资这样的传统资产类别。基于对市场的深刻理解,耶鲁捐赠基金则限于绝大多数机构投资者进入私募股权市场,1973年投资杠杆收购业务,1976年开始投资风险投资基金,20世纪80年代创立绝对收益资产类别。

此外耶鲁捐赠基金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对股权资产的大量配置上,因为债权投资在通胀高时候表现比较差。耶鲁在债券市场的配置比率大大低于同行。

近乎信仰的投资信念和极致的受托人精神。

耶鲁捐赠基金选人的时候与耶鲁的长期发展目标结合,敢于选用事业刚刚起步的投资经理。

以上四点是大卫史文森的秘笈,张磊随即写道:

“在耶鲁大学的求学和工作经历,让我看到了常青基金(Evergreen Fund)的实践指南。至此我开始思考,如何建立一家真正践行长期投资理念,穿越周期,不唯阶段,创造价值的投资机构。建立一家这样的投资机构,成了我的夙愿。”

这是本书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张磊真正成功的秘诀你无法模仿,但师承大卫史文森的投资逻辑可以让每个投资者学习。

价值,长期主义和护城河

我们深度探讨下价值,长期主义和护城河这三个概念。

什么是价值?马克思经济学说的价值是人类创造的无差别劳动的结晶。

价值,剩余价值,这些概念大概每个中国人都学过,我不多赘言。

但无论是社会层面,抑或是商业层面,价值其实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感官认知。人的感知认为有价值,才会有价值,如果时间穿越到50年前,你拿着印着LV字样的包包走在中国大街上,没人会知道那是什么。

花大价钱购买LV包包是认同品牌价值,而这个品牌价值又是由大量的名人,明星和媒体曝光所带来的。因为社会的高阶层人士在大众心目中有高价值,大众潜在心理希望通过购买LV来获得自身价值的提升。

这种提升是虚幻的嘛?当然是虚幻的,但是我们本来就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啊。

王阳明说: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

这个花有人欣赏才有存在的意义,而不是花真的存在还是不存在。

从商业角度,品牌溢价是一种价值,提升效率是另外一种价值。而价值反应到金融就是价格,价格有高有低,能站好位置的就能获利。

张磊在《价值》这本书中谈了价值投资的演进过程:

最开始的时候,巴菲特师从的是格雷厄姆,做烟蒂股投资。所谓烟蒂股就是别人不要的烟蒂捡起来,找明显低估的机会。有时候把一辆废车拆了,零部件单独卖比一辆车赚的还多。

第二个阶段巴菲特受费雪和查理芒格的影响,从捡烟蒂式的价值投资者转变为寻找护城河的价值投资者,喜欢购买具有垄断性质的公司,寻找公司护城河,如无形资产价值等。

价值投资被重新定义,即购买好的,有成长性的企业。投资者大部分时间是赚取公司成长带来的市值增长和分红。价值投资的安全边际不仅仅是面向过去,还是面向未来的。

第三个阶段是张磊所说的“结构性价值投资”的投资模式,做未来的大格局,这需要投资者具有异乎寻常的、透视未来的超级眼光。

也就是我前面谈过的“做局”,不仅仅是“顺势”,还要能“造势”。能洞悉未来的造势回报当然会很高,但风险当然也很大。

在唐纳德特朗普上台世界局势风云变幻的今天,再厉害的投资人都不可避免会被更大的地缘政治风险所裹挟。如果赌错了,那上的越高,跌的越惨。

重仓中国,已经是风险最小的赌注了。但这个大格局,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人来说,张磊的“结构性价值投资”和你无关。

我们来说长期主义,长期主义更难。

你怎么知道你做的事情是符合“长期主义”的?

美国政治,美国的年轻人大多数信奉民主党的进步主义价值观,他们认为这是美国的长期主义。但唐纳德特朗普怎么会上台呢?这真的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中美之间,有很多人相信美国将继续独霸世界,民主体制仍然优越,对中国有“长期主义”的优势。但在中国的很多人有相反的看法。

所以你相信哪一个长期主义?

你相信你相信的。

今天的世界本质上是“季度资本主义”,每个季度要发财报,那怎么能有长期主义?

美国商务部长,大富豪罗斯曾在布鲁金斯学会内部夸赞过中国,他说中国真的做五年计划,真的按照五年计划执行,但不妨碍他为美国的长期主义来打压华为。美国的长期主义和中国的长期主义是零和吗?美国很多人就是认为零和,那你怎么选?要移民美国,还是重仓中国?

美国本土顶级富豪科赫兄弟相信长期主义,他们的科赫工业不上市。查尔斯科赫说过狠话,除非我死,不会让公司上市。

不过他们相信美国要解决当下的问题,应对中国的竞争,美国需要在社会制度,教育,意识形态,移民政策,基层组织进行重构,这是他们认为的美国未来的长期主义。

为此,他们就砸很多钱去掌握政权。要改变一艘大船的航向,如果不彻底掌握政权,又如何能做到长期主义?

可是自由进步派的支持者会对他们嗤之以鼻,不少深受自由进步派影响的学者会认为美国未来应该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才是美国的长期主义。

反应在具体政治选举层面,就是左派民粹主义(桑德斯)和右派民粹主义(特朗普)的对立。

作为一个普通人,你会怎么选?选举投票投错了也就罢了,做投资,选错了,是不是万劫不复?

资产越大,风险越大。

特朗普总统做了那么多短期的倒行逆施对美国全球地位不利的事情,但他恰好是一个长期主义者,因为他的长期主义是打造“特朗普”这个品牌,进行家族延续。伊万卡的母亲公开喊话,认为她女儿未来将成为美国第一任女总统。

对特朗普总统来讲,他的长期主义离不开当下的短期主义。当下的长期主义是他的战略,当下的倒行逆施是他的“战术”。

对于中国人来讲,美国的长期主义应该继续保持市场开放,保持和中国友好,一起合作共赢。但对于美国战略家来讲,中国人认为的长期主义意味着美国的毒药。最终将温水煮青蛙一样把美国的地位拱手让给中国。美国战略家就鼓吹要打压中国,和中国“脱钩”,制造业回流,重建美国。

但是资本对战略家这样的长期主义不感冒,资本只流向可以赚更多钱的地方,资本的长期主义就是要赚钱,要在这个游戏中不要出局。

特朗普说,你们这些投资中国的资本不爱国?So?你认为资本会真的理他吗?

长期主义是很难的。

我在蔚来汽车上市前,参与了朋友的蔚来专项投资基金。但当蔚来跌破发行价,甚至跌到1元多的时候。有很多人相信蔚来没有未来。有不少同在一个基金的LP们一直鼓噪着要赶紧卖,减少损失。当然这些人在蔚来股价涨到十几块之后都没什么话说了。

但对于管理基金的GP,那是压力山大。

在基金管理行业,不是自己的钱,你面对的是LP的信托责任。当初谁知道蔚来到底有没有未来?

你问100个基金经理,90个会告诉你他信奉长期主义,但操作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再说创新。创新就一定能建立护城河吗?一家药企巨资投资研发新药,他在建立护城河吗?如果是,那新药研发失败了怎么办?

Facebook是知名的模仿加收购的打法,有多少属于facebook的独家创新呢?

我这里当然不是说企业不需要创新,我只是说创新不必然带来护城河。

兵无常法,水无常势。有时候乱动不如不动,一动不如一静。

问题来了,你知道什么算乱动?这和前面谈的长期主义的问题是一样的。

张磊书中写他心目中的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我这里摘录几段:

  • “相对周期性思维和机会主义而言,核心是反套利,反投机,反零和游戏,反博弈思维。所以定义是: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的核心是格局观,不断颠覆自身,重塑产业,为社会持续创造价值。”
  • “把全球的创新引进中国,把中国的创新复制到全世界。向科技赋能要效率,要产出,向国际化,全球化要经验,要创新。”
  • “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过程中充当连接器和催化剂,我们还有许多资源连接和战略协同的尝试。”

张磊写的很政治正确,但实际上做投资不可能不套利,该套利的时候要套利。金融市场本身就是交易套利市场。

但是纯套利的机构当下是赚不到钱的,美国90%的对冲基金经理跑赢不了指数。华尔街是个残酷的竞争市场,1万家对冲基金公司,绝大多数的基金经理再也没有二期的机会。

所以灵哥认为张磊的三个投资哲学要这么理解:“守正居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守正居奇”:张磊说是指在坚持高度道德自律、人格独立、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坚持专业和专注。

灵哥说:高瓴的“正”是创造效率提升带来的价值,“奇”应该是该套利要套利。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张磊说是指一定要克制住不愿意错失任何好事的强烈愿望,同时又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灵哥说:属于高瓴的机会是“重仓中国”。你的机会?对不起每个人要找属于自己的机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磊说是指不要在意短期创造的社会声誉或者价值,应该在意的是长期创造了多少价值。

灵哥说: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不要在意短期的损益和毁谤,不过这好难,因为在社会范式转换的时候,做大机会的人不是被人认为是骗子,就是神经病。唐纳德特朗普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是神经病。新能源汽车那么明显的机会,李斌的至暗时刻,无数人认为中国互联网造车不靠谱。一点点企业运营的瑕疵都会被无限放大。

所以你要么自己当个神经病,要么在身边有神经病出现的时候,多去巴结下投资下神经病,占个位子。

不过这是反人性的,张磊不是写了吗:“在多数人都醉心于“即时满足”(instant gratification) 的世界里,懂得“滞后满足”(delayed gratification)道理的人,早已先胜一筹。”

可问题在于大多数人怎么知道暴雨过后是晴天还是更大的暴雨,滞后之后是满足还是被抛弃?

而且大多数神经病的人真的是神经病,只有极少数才会成功,Intel创始人Andy Groove说的:只有偏执者才能成功。但他的话不能理解为偏执者一定能成功。大多数偏执者真的就是神经病。

高瓴有机会能捕捉到真正的范式转换机会,无他,因为高瓴钱多啊。

只有一家高瓴。

不对,还有一家机构叫红杉。

继续重复一次张磊说我们是创业者,恰好是投资人。投资界的竞争很残酷,不会比任何一家创业公司弱。

很难有真正独到的秘密,张磊全天候的打法也在被复制。

华尔街日报最近的报道:红杉刚组建了30亿美金的对冲基金,并从竞争对手高瓴资本挖了三个人,分别是Henry Shen,William Du(Du Zhiheng),Fang Cao。Fang Cao应该叫曹方,网络上有一些公开报道的资料,各位可以自己去检索。

钱多有钱多的打法,钱少,就只能用钱少的打法。

散户怎么看?

我是一个散户,七八年前的时候我天使投资了手机游戏公司成都天上友嘉,几年后该公司被上市公司凯撒文化收购,最近因为抖音概念股而备受关注。我还是几家VC机构的LP,不为赚钱,主要还是学习。坦白讲,VC机构的回报不见得比的上自己做二级市场,但是参与VC机构的投资能学到很多东西,有很多价值不是以当下是否赚钱来衡量,仅仅是机构项目源给你开放学习,看每个项目的成败得失就是千金难买的经验了。

张磊《价值》中这段很有价值的,也是我自己做投资一贯的主张。

“换言之,就是不看公司说的,而看公司做的,具体包括上市公司有没有增发新股,有没有分红,小股东有没有真实的投票权,独立董事是不是真的独立,高管薪酬与净资产收益率(ROE)回报之间是不是真的挂钩。这样的独立研究,让我掌握了寻找独特视角观察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个散户,要想打赢市场,最大的大白话不是“长期主义”,而是买的价格便宜。

你如果在蔚来汽车上市后跌到2元时进入,这比我们在上市前突击入的50亿美金估值还要便宜一半还多。是的,你可以占的坑比我晚,但你可以有比我高的回报。

幸好,我自己个人在蔚来2元,3元的时候还买了一些。同样的机会在去年的特斯拉,在十年前的facebook都有,机会无处不在。

如何能买的便宜?无股不庄,要赚钱不要怕庄,最重要的是与庄共舞,及时识别庄家的真正意图。

我在这里说一个近期发生的典型案例,我先是看到了媒体的一篇关于高瓴之前二级市场投资的报道,其中有一家公司是这样的。
极其巧合的是,我恰好持有一家和Tesaro差不多的公司,也是做前列腺癌靶向药的,这家公司名字叫Clovis。

Clovis在近期很短的时间被砸到4.7的低价,我的账面出现了亏损,但我很清楚知道这差不多就是庄家磨底的过程,放量跌意味着抄底入手的好时机。我9月7号在知识星球写了一篇。

验证来的很突然,这只股票在过去的一周内涨了超过50%。

散户在投资中赚钱,讲究的是快准狠,我知识星球的会员知道,我今年在黄金ETF上收益丰厚,我在3月20号美股到底后黄金开始涨的第三天就开始入手。由于买入的是杠杆ETF,回报有三到四倍。

如何能更好的识别庄家(大资金)的意图,那不是本文具体要介绍的。我曾经写过这样一篇文章 又被割韭菜了?如何分辨金融和媒体假消息 有时间大家也可以看看。

张磊在《价值》中写风物长宜放眼量。投资是一门长期的学问和修行,没有不败的股神,没有永远的赢家。聪明人也好,牛逼机构也罢,比的恰恰是纠错的能力。

张磊的价值与你无干。作为一家超大型的基金机构,高瓴构建了自己的一套投资模型和方法,这仅仅是属于高瓴的。作为小投资人,你需要的是构建自己的一套投资模型和方法。同样的价值,其实大家说的不是一回事儿。

愿意一起在投资路上修行的朋友,欢迎大家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对张磊书中的大卫史文森的投资逻辑非常感兴趣,有时间我会试着写写一个散户如何能用大卫史文森的投资逻辑构建自己的投资哲学。欢迎关注。


丁辰灵
微信号:ding_chenling


张磊读什么书?

作者:储松竹
出品:远川资管报道部

《价值》是今年投资圈绕不开的一本书,大家都想搞懂呼风唤雨的高瓴究竟是如何做投资的。笔者寻找财富密码的热忱在读完之后变成了怅然,知道张磊“Think big,Think long”,但没想到“这么big这么long”。

伟大格局可能一时半会培养不起来,但这本书的文笔真是好,简练又优美。从康德到汪曾祺,从资本论到马克思韦伯的引用,也令人感慨张磊阅读涉猎的广博。投资是需要多读书的,F10里没有商业的微观机理。奔着学投资去读书太功利,也未必有效。张磊就在书里说了,要“在无关处寻找有关,在有关处寻找洞见”。

将《价值》中提到的书做了一个整理,张磊读书的口味颇杂,大致可以归类在投资、商业、文哲三个方向上。投资的作业抄不了,不妨先抄一抄大佬读书的作业。各家机构年底都在说要降低明年对股市的预期,那我们明年多读书吧。

图片

大卫史文森与张磊的师生情谊如今家喻户晓,但少有人知的是,张磊翻译史文森的著作《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 An Unconventional Approach to Institutional Investment)时,创造性的使用了“信托”和“承兑”来翻译“fiduciary”和“endowment”。河南省文科状元的翻译真真是信雅达,这种表述被中文金融市场沿用至今。

大卫史文森1984年出任耶鲁首席投资官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所打造的“耶鲁配置模型”被美国大学基金会所追捧。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是写给这些投资机构管理者看的,史文森先探讨了教育机构捐赠基金会的社会意义和投资目标,随后用了大量篇幅介绍各大类资产的基本特征,以及投资机构应该如何构建投资组合。书的最后还用两章内容详细的讲解了资产管理机构应该如何安排组织架构、搭建薪酬体系、设计决策流程。

资管机构管理者的不少业务痛点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与讲资本集团管理体系的《长线》其实应该是中国公募和私募领导们的必读书目。话说回来,《长线》的中文翻译实在糟糕的紧,不知道张磊还有没有空顺带重新翻译一下,功德无量。

大卫史文森在2005年还写了一本《非凡的成功:个人投资的制胜之道》(Unconventional Success, which is an investment guide for the individual investor),这本是史文森写给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指南,实战性还是比较强的。总体策略可以概括为三个建议:

1.投资者应该构建一个投资组合,将资金分配给:美股、美国国债、通胀保值债券(TIPS,美国财政部发行的与CPI挂钩的债券)、海外发达市场股票、新兴市场股票和房地产。在多元化投资中,应该偏向于股票部分。

2.投资者应该定期对资产组合进行再平衡。

3.投资者应该关注交易成本,积极投资低成本交易所基金和ETF。

这本书里大卫史文森最后对盈利性共同基金进行了无情的嘲讽,指责他们收费贵又没有创造超额收益,一度引起了美国资管行业的骂战。

史文森强调配置的投资哲学和他的“耶鲁模式”一脉相承,他十分注重对另类资产的配置,所谓另类资产包括了地产、木材、石油、汽油等行业。张磊就曾回忆,在耶鲁实习期间被派去研究木材,后来自己拿出了1英寸厚的研究报告。据统计,在2009年时,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约有25%投资于对冲基金,25%投放在物业、木材和能源等资产,17%投资于私人股权,约31%投资于股票。

史文森这种全球化、全品类、全阶段的投资视野深刻的影响了张磊,高瓴后来的投资就呈现出了不拘泥于股权、债权,不拘泥于风险投资、上市公司投资、公司并购等各种形式的灵活性。

作为价值投资理论的践行者和开拓者,张磊对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Securities Analysis)尤为钟爱。这本价值投资开山立宗的著作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之后,遍地烟蒂的市场环境中,“低于清算价值的价格买股票”是成功投资的捷径。

《证券分析》里还详细描绘了可口可乐、通用汽车等大蓝筹在股灾中的惨淡表现。大萧条正值格雷厄姆三十出头,几乎破产的经历也让他的投资记录格外写真。万科VP谭华杰曾经推荐过四本有关大萧条的书,伯南克的《大萧条》、罗斯巴德的《美国大萧条》、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还有一本《1929年大崩盘》。从了解历史的层面来看,《证券分析》其实也别有氛围。

格雷厄姆另一本著作《聪明的投资者》写成于1949年,巴菲特在1972年修订版序言的开头写道:“1950年,我读到这书的时候才19岁,当时我就觉得这是最好的投资书,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认为《聪明的投资者》是最好的投资书。”2003年wsj记者贾森兹威格对每章都做了点评,颇有些甲戌本石头记般的趣味。

巴菲特是《价值》中被提到最多的投资大师,可见张磊对股神的推崇。关于巴菲特的书汗牛充栋,但最需要精读的无疑是致股东信。这里面既有投资方法论的拆解,又有投资者预期管理的狡黠,常读常新。

晨星公司帕特多尔西的《巴菲特的护城河》大约也不能错过,张磊给护城河下了个新的定义“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不断创新,不断疯狂创造价值”,这就使得我们更得搞清楚,原来的“护城河”长什么样。

除了巴菲特,张磊还在《价值》里提到了约翰·邓普顿(John Templeton)和约翰·博格(John Berger)。前者是著名的选股大师,他的侄孙女后来写了本《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别人恐惧我贪婪”虽然是巴菲特说的,但其实更能代表邓普顿。后者则是指数基金教父,先锋领航的创始人。巴曙松亲自翻译了他的《共同基金常识》,指数基金最好的科普书。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投资中不简单的事》都是邱国鹭大佬的,张磊都做了序。邱大佬今年业绩据说不太好,今年高毅的围炉夜话会反思么?《3G资本帝国》、《门口野蛮人》都是网红书了,就不做赘叙了。

笔者还曾在张磊的书架上撇见过一本《The Value Investors: Lessons from the World's Top FundManagers》(价值投资者:世界顶级基金经理的智慧)。这本书介绍了十二位传奇的投资人,包括了巴菲特的师兄沃尔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目前还没有中文版,中信出版社和湛庐可以安排上了。

在投资书籍上,张磊读的书总体上还是比较聚焦,都是围绕着价值投资在研究。而在商业领域,张磊关注的方向则斑驳一些。

图片

2018年,张磊为一本叫《价值之道:公司价值管理的最佳实践》的书做了序。书的作者魏斌曾任华润CFO,是华润5C价值管理体系构建和实施者。

华润肆无忌惮的跨界和血雨腥风的并购,曾一度面临着组织架构紊乱和财务失控的危局。摸着石头过河,后来华润探索出了一套多元化集团管理的经验,华润人搞管理是真正的high level。百亿私募凯丰就请了华润的经理人王东洋去抓管理,这个意识在私募里也真是很领先了。

《价值之道》讲的是企业的财务管理,作为超大型央企总部CFO,魏斌讲理论实操性很强。一家企业的资本组成应该怎么构成,多少是借贷,多少是股本?书中许多案例都是魏斌直接分析上市公司,结构其财务报表的内在联系。魏斌主张财务应该要通过对业务深刻理解,对资本配置、运营效率提出方案。

贾会计再会画饼,不能真正的让企业财务健康,都是白搭,《价值之道》对企业管理者来说不可不读。

张磊在这本书里一定感受到了强烈的共鸣,魏斌强调应该将财务数据翻译成商业语言,找到企业的核心驱动要素上。高瓴的投后管理中也是特别强调,通过企业的财务数据,对企业“望闻问切”,进而给出赋能方案。

《价值》里提到的另一本书《商界局外人》也讲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这本书得到了巴菲特、芒格、阿克曼的推荐。这本书记录了八位CEO如何通过分红、回购、分拆等资本管理方式,为股东带来回报。

张磊对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显然也相当熟稔。高瓴投资方法论的核心是“人、事、环境和组织”的匹配,其中环境一旦变化,就会诞生新的匹配形式,从而诞生伟大的生意。

带着这样的方法论去再读三部曲,《创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创新者的解答》(The Innovator’s Solution)、《创新者的基因》(TheInnovator’s DNA)。就会发现很多所谓破坏性的创新,其实就是在基础设施、消费场景等环境更迭后,出现的全新匹配。

人是这种匹配中最重要的一环,张磊说“看人,就是看拥有伟大格局观的创业者”。这多少有些缥缈,但《价值》里提到了一本好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阿玛尔·毕海德著的《新企业理论的起源和演进》。这本书讨论了一个核心问题,成功创业者究竟拥有哪些特殊的品质。

作者用一百多个案例,分析了创业者面临的困境和需要的禀赋,创业者们可以在书里找找共识。作为一本偏学术的书,对企业管理系的大学生们而言,这其实是一本很好的企业管理理论资料索引。

创业者想要走的更远,则必须创造一个与业务和环境相适应的组织。张磊的书架上就有一本《重塑组织》(Reinventing Organizations)。这本书的第一段复盘了人类历史上的组织形态,后面则定义了一种进化型的组织形态:青色组织。这种无领导管理的组织架构在笔者看来,与字节跳动的管理颇有几分相似。

高瓴式的研究讲究向行业历史要答案,强调洞悉行业的“前生今世”。这种洞察有助于高瓴理解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对企业接下来发展有前瞻性的判断。

《价值》里也提到了著名的《企业生命周期》,作者伊查克·爱迪思(Ichak Adizes)是著名的组织咨询专家。时常有人说,高瓴的投后部门其实是一个成本特别高、但是实战性特别强的咨询公司。

高瓴的种种投研和管理方法,离不开整个组织的学习型氛围,这与张磊本人的书生气质密不可分。

图片

在高瓴内部,张磊的花名叫留白,在他的投资理念中,也充满了东方哲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弱水三千”典出红楼梦、“守正用奇”来自道德经。张磊文艺细菌,着实让笔者惊讶。

张磊读北岛,在形容向海外投资者路演中国时的心情时,他脑海里想着的是“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这首诗的前两句大家更熟悉“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张磊也读英文诗,他用叔本华的“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阐述创业需要同理心;他用《未选择的路》(The road not taken)里的:“我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而这对我此生意义非凡”表达走上创业这条路的自豪。

对苏联小说《静静的顿河》,张磊尤为青睐。“人们正在那里决定着自己的和别人的命运,我却在这儿牧马。怎么能这样呢?应该逃走,不然我就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这句话对张磊影响很大。

张磊读汪曾祺,老头子是扬州高邮人,求学在昆明,解放后四处采风,天南地北都去过。他爱吃,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也会写吃,有一篇《肉食者不鄙》,晚上不能看,看了就饿。

汪曾祺说,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图片

国内真正的炒股高手不喜欢交流饭局_听消息炒股亏了6个亿@趋势交易的奶爸

我们看待同一事物的角度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在看完资中筠《认识世界,认识自己》那本书后,对中美关系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作者能写出以前我认识不到的东西,是因为她研究中美关系多年,已经站在一个高度看待问题了。

分享到:更多 ()

来评论吐槽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快手号:神吐槽shentucao

交易所地址更多手机免费挖矿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