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诺奖得主罗伯特·席勒新作解读:经济叙事怎样影响着我们的世界?
跟你博客上精心润色过的故事不同,现实世界不可能那么如意。
《叙事经济学:故事如何像病毒一样传播并推动经济事件》(Narrative Economics: How Stories Go Viral and Drive Major Economic Events)是罗伯特·席勒10月1日刚出版的新书。席勒教授是行为经济学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获得了201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有意思的是,201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还颁给了有效市场假说的奠基人尤金·法玛,而法玛与席勒的观点却是正好相反的。 当然,虽然大家一直认为这两派有些势不两立,不过至少从席勒教授看来,行为经济学的出现并不是为了要替代有效市场假说。他曾多次说有效市场假说是「一半的事实」(half-truth),即它在很多时候是我们的有效参考点,但在另一些时候也会偏离现实,我们从来不应该期望用一个简单的模型去描述复杂的世界。
行为经济学是讲人的个体行为及心理纳入到经济学的模型框架(或者说是一种修正),叙事经济学则是希望将流行经济叙事加入到经济学模型之中。
某种程度上来说,叙事经济学是对行为经济学的一种延伸,即将更多的真实世界元素加入到传统经济学当中,而不是让经济学仅仅局限于各种数学关系,也就是所谓的「黑板经济学」。
那么席勒教授所说的叙事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呢?
叙事经济学所研究的,是那些具有传染性的经济叙事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以及经济事件的。
席勒教授在这里重点关注的是其中的两个元素:
- 那些口口相传的,具有传染性的故事。
- 这些具有传染性的故事是怎样在人们的努力之下演化出了新的形态,并变得更加具有传染性。
所谓的经济叙事,就是那些具有传染性,能够影响人们作出经济相关决策的故事。其中包括像你经常听到的邻居买房赚了钱,亲戚买P2P爆了雷,同学买币发了财等等,都可以归为经济叙事。
这种经济叙事给人提供了行动的脚本——例如你跟着去买房买币,避开P2P——然后再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对整体的经济产生影响。
席勒认为,经济叙事的加入,能够帮我们更好地预测未来经济事件的出现。传统经济学所擅长的是用一系列的抽象模型去分析短期的经济走势,但在长远的预测上却表现得很糟糕。例如,根据Fathom Consulting的一项研究,从1988年到现在全球194个国家发生的469起经济衰退里面,成功被经济学家预测的只有17起,而他们预测的衰退有47次都没有发生。
但人们在做经济决策的时候,想获得的恰恰是关于长远的预期。买房买车这些决策可能会影响你未来数十年的规划,选择不同的行业发展也会对你未来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能够更好预测长远经济的工具,至少是在现有工具基础之上的改进。
如同行为经济学是经济学结合心理学一样,叙事经济学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席勒教授在书中用了不同的学科角度去阐述「叙事」在许多学科,尤其是社会学科中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我们会对故事如此着迷。
当然在这本书里,更为重要的内容是席勒提出的关于经济叙事的七个命题:
- 流行经济叙事的产生及蔓延可快可慢,可大可小。
- 一些关键的经济叙事可以只占大众谈论中的少数。
- 产生方式和形式不同,但能产生相似影响的经济叙事整合起来比任何一种经济叙事都更强大。
- 叙事的经济影响可能随着时间演变,当中细节的变化很重要。
- 真相并不足以阻止虚假的经济叙事传播。
- 经济叙事的蔓延建立在不断地重复之上。
- 当经济叙事与个人利益,认同,以及爱国主义等挂钩时,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我们在这里不会展开去讲这每一个命题,而是选取席勒教授在书中所提到的一些例子,来具体看经济叙事的演化与传染,以及它是怎样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
我们看的第一个经济叙事例子是关于节俭与炫耀式消费。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
- 一方面在历史上,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将节俭作为一种美德,并且限制过度消费。
- 而另一种叙事则是说为了取得成功,人们就需要在生活中展现自己的成就与实力,炫耀式的消费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东西。
我们不会把视角拉得过长,而是从美国1930年代的大萧条出发,探究这两种对立的叙事是如何演化以及影响到美国的经济的。
面对大萧条这样的经济危机,几乎每个人的生活都遭到了严重的影响,日常生活的水平也难再保持原样。 不过对于当时不少的中产阶级家庭来说,他们的一个重要担心是,生活水准的下降会影响他们的道德水平。这当中的原因也不难理解,即生活水平降低可能让你不再去好好收拾自己的房屋和自我整理,最终潜移默化影响到自身的道德水平。
这种想法在大萧条期间非常流行。人们想要维持正常的生活状态,不去卖掉自己的房屋,那么可行的办法就是削减掉种种不必要的开支,其中包括看电影,度假,购买新商品等等,报刊杂志则开始分享一些如何在不额外消费其他东西的情况下装扮自己房屋的技巧。 恶劣的经济环境之下社会心态的转变让人们逐渐接受了这种消费降级,而硬币的另一面则是人们开始排斥那些炫耀性的消费,这种消费方式在流行文化中逐渐成为了一种不体面且不道德的行为。
此外,许多人在大萧条期间多少还有些享受讲述自己或者朋友亲戚遭受贫困和损失的故事。这种故事本身也有道德层面的意味,因为贫困并不是他们自己的错,他们并不为此感到羞耻。对那些遭受损失的人表现出同情是一种体面的行为——而在周围受难邻居身边享受财富则是非常不道德的。
这些种种流行叙事在大萧条时期给人们提供了精神上的慰藉,帮助他们熬过了这段困难时期。但反过来,这种叙事又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大萧条的持续时间。
在1932年,《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就观察到,这样的经济叙事其实限制了社会的购买力。
例如当时的汽车工业就已经感受到,有相当一部分人有消费能力,也有消费需求,但是就是不去购买新车,而是坚持骑自行车。当中很大程度上就是心理原因,在一种鼓励节俭,抵制炫耀性消费的社会叙事框架之下,购买一辆新车只会显得奇怪而不合时宜。
我们再看「美国梦」这个例子。
美国梦的起源可以有不同的说法,不过这个词开始被广泛使用还是1931年,作家亚当斯在《Epic of America》使用了「美国梦」这个词之后。当时这个词更多还是被用于描述一种人人机会平等,追求自我奋斗的社会状态。到了马丁·路德·金所在的60年代,这个词则被赋予了种族平等的内涵,并且因为它的遇刺让这个词变得更加深入人心。
再到后来,美国梦这个词开始词的内涵开始微妙地朝向了更加追求物质财富的那一层意思。人们不再认为追求个人财富,追求物质消费是一件充满商业意味的自利行为,反而是值得骄傲和为之奋斗的事情。伴随着这样的叙事转变,商家们发现「美国梦」特别适合广告的宣传。根据统计,商家在广告中使用「美国梦」的次数,比一般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要高出50%。
布什在2003年总统大选活动期间,也将自己的政策与美国梦绑定了起来。他在2003年12月签署了《美国梦首付援助法案》,让更多人能以更低的成本购买到自己的房屋。他宣称在美国,拥有自己的房子,就意味着你正在实现美国梦。
于是,物质消费,爱国主义,以及政治宣传融合在一起,悄然地让美国梦一次次地发生了经济叙事上的转变。这种转变一方面在为人们购买更多房和车正名——这是一个富有爱国主义的高尚行为——进一步刺激了房地产的市场。但在另一方面,这种刺激也为后来的金融危机埋下了伏笔。
推荐阅读: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形成的本质原因?
从关于消费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再反过来对照席勒教授所提到的几个命题。其中,「美国梦」一词的例子可以看到,叙事的经济影响是在不断演变,其中微妙的含义变化对人们的感知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文学家,商家,政客的不断重复一次次加深着人们的印象;而也因为这个词与爱国主义的深深绑定,也让它有着更强的影响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大萧条时期关于节俭的经济叙事,即是建立在当时具体的时代背景之上,同时也对后续的经济演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再拿更近一些的比特币作为例子来对照。
比特币起源于中本聪在2008年在密码学邮件组里发的一篇论文,这其实只是一个非常小的专业圈子。但也正如席勒教授所提到的第二点,关键经济叙事可以只占到大众谈论的少数。
而到后来,比特币产生了种种不同角度的叙事——代表未来的科技,一夜暴富的神话,反抗权威的去中心化,世界银行的构思——这些叙事的角度不同,但都是在朝前推动着比特币,这也印证了第三点,即这种整合的叙事能够比任何一种经济叙事更加强大。
而正如「美国梦」一词的影响力得益于它所含的爱国主义一样,比特币产生的如此大的影响力也源自于它与个人利益的深深挂钩。你可以听到周围有许许多多炒币的人,而其中不少人又会告诉你他们因此得到的巨额收益(幸存者效应),你很难不为之所动。尤其是,在许多交易平台广泛存在的情况下,你可以很轻易地参与其中——即便你根本不懂当中的加密算法为何物。
这种跟个人利益相挂钩的经济叙事,如果能够让人有着很强的参与意愿,配上较低的门槛,带来的常常是狂热;如果门槛够高,带来的则会是一种恐慌。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担心当下的AI会代替人类的工作,而这种情况在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里面几乎不存在——后者没有太高的参与门槛,你只需要在股市中购买.com的股票即可,而前者却存在着相当高的参与技术门槛。
为什么以前的经济学家不去关注经济叙事在真实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方面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当下各个学科所研究的内容都非常细分,你很难有跨学科的深刻思考;另一方面是,研究传统的经济数据——GDP,收入,利率,税率——相对来说非常方便,这些数据你可以很容易获得。而关于叙事的数据你即使想研究也无从着手。
但在当下这个时代,我们有了更多工具去探究这些话题。例如你可以用谷歌的Ngrams工具去搜索某个词从1500年到当下在书籍中出现的频率变化。而像Ngrams只是其中的一个工具,有了这样的工具,我们就可以去研究那些在过往可能根本没有办法研究的东西。
当然除了研究世界以外,席勒教授还期望的是,叙事经济学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世界。
正如行为经济学奠基人之一理查德·泰勒2010年开始在英国政府中设立「助推」小组,帮助政府更好地引导人们做一些长远有利的事情那样(关于助推的一个经典例子是在男性小便池里雕刻上一只苍蝇,从而减少了人们尿在外面的情况出现),叙事经济学也同样能够在公共事业上起到引导的作用。
不过想要实现这一点,我们还需要对叙事经济学有着更为深入的研究。这一方面是需要有更为完善的数据作为支持,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给叙事经济学配上更多量化的框架,以及来自不同学科的视角。不过席勒教授在这里强调说,我们必须要避免为了追求一种精确感,使用那些看似科学实则毫无意义的术语公式,我们需要始终保持对科学研究的敬畏。
总之,叙事经济学是一门新的经济学分支,它给了我们全新的研究经济事件的视角。我们也愈发看到,经济学正在不断将更多的真实世界中的元素纳入其中,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的数学模型之上。
写这一段的时候我顺便在放着《神探夏洛克》的第三季,夏洛克刚巧说的一句台词倒是挺应景的:
「跟你博客上精心润色过的故事不同,现实世界不可能那么如意。」
但至少,现实世界还是更有意思。
公众号:林歪门
微博原文链接: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24721046306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