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资源分享
追寻中本聪先生的脚步

2008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形成的本质原因?金融创新_普惠金融危机@扯淡堂

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兆2008

下面我们可以谈谈美国的次贷危机怎么来的问题,上述的解释有点拗口,复杂啰嗦也相对肤浅,但是用来给金融小白看看,应该是足够的,你们又不是真想成为金融专家,拿去忽悠人可以了。

大概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银行业其实已经开始在做一些初级证券化的事情,也就是相互之间买卖各自银行的贷款余额,当时的买卖的主要还是房地产按揭贷款,这已经算是市场最优质的基础资产了。

为什么要买卖这些资产?

肯定是各有各的原因,一些银行贷款余额太大,资金占用太多,一些银行则是存款太多,贷款太少,就去别的银行买一些,这跟我前面举例是一样的概念。

按揭贷款虽然是优质资产,但是期限太长,导致的结果就是一笔贷款放出去以后,就只能等着回收了,即使看到了很多更好的项目,但是没钱去做,就很可惜,于是个别银行考虑卖出去一些贷款,回收一些现金,这就是所有证券化的基础。

但是在当时的情况来看,卖买这些贷款其实是不容易的,因为银行的按揭贷款非常的多,每笔都很零散,一笔一笔卖,效率太低,所以银行就想到了干脆把所有大小不一,条件不一致,期限不同,甚至信誉差别也有区别的贷款,全部打包,然后做成标准化,拆分成等份的份额对外出售。

这个概念大家应该还好理解吧。好处就是标准化了,标准化了以后不需要找一个人来买,可以卖给不同的机构,效率大面积的提升。

1970年,美国有个叫GINNIE MAE的机构,开始发行了世界第一个按揭抵押债券MBS (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

这个贷款业务的实质就是把手头上的资产卖给下家,所有的风险和收益都卖给了下家,下家应该有机构,也有个人,反正就是卖给有钱人。人家为什么要买,前面说了,无非是感觉安全,期限还行,利息不错,份额化以后,资金额度也过得去。

没多久,联邦国民住房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房利美)也开始发行标准化的MBS债券,对!没错,就是那家次贷危机里,政府出手援助的那家公司。

MBS的意思大家应该明白了,说白了就是把按揭的零散债权,打包成标准化的债券,然后卖掉的行为。

好处就是银行可以把庞大的长期资产,从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拿掉,还能赚到一定的利差,为什么会有利差,这个批零之间有价差不是很正常的么,我一笔头的拿过来,然后分拆卖掉,自然会有价差,除非卖不掉,卖不掉就继续留着呗,也不损失。

所以在七十年代来看,大量商业银行都是如此,找到一个按揭的人,给他钱,然后打包卖掉,然后再找一个,再卖掉。这种做法在当时被称之为金融创新,它让金融机构有了更多的资金,可以大面积的提高贷款发放效率,让更多的人可以进行按揭买房,所以看上去是大家都得到了好处。

其实从结果来看,我说过所谓的金融创新更多就是一种变相扩大额度投放贷款的行为。

但是,我个人感觉,这种创新需要有个度,一旦跨越这个度,那么这种创新带来的结果其实是微观上有效,宏观上有害的行为,从金融创新主体角度来看,他们当然言之凿凿,他们认为这种做法,解决了抵押贷款的流动性问题,让银行更具备效率,同时,让投资人也可以很低门槛买卖到各种所谓高收益低风险的信贷资产,而从房地产角度来看,买房的人贷款更容易了,因为资金更充沛了,而卖房的人则更容易出手卖房子了,市场活跃度极大的增加了。这个就是微观上非常有效。

但是为什么我们说宏观上有害呢?

事实上,宏观上有害的结论从结果也被证明了,这种不加节制的变相扩大贷款流动性的问题在于两个方面的危害。

  1. 基础资产的容忍度不断的加大。
  2. 市场的通货膨胀不断加深,因为货币流转速度明显加快。

这个问题我们继续谈下去。先谈通货膨胀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理解,一个市场的通货膨胀,其实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情况,所以适度的通货膨胀是好事情,但是大面积的通货膨胀就问题很多,历史上这种案例不用举了,太多了。

通货膨胀的危害性

表现为利益的再分配的行为,但是最终的危害在于富人变相剥夺了穷人的资产,你去想当社会的整个分母在扩大的时候,富人所对应的资产升值一定大于穷人所获得资产,造成的结果就是富人越来越有钱,而穷人看上去没什么损失,也跟着赚了钱,但是在社会财富结构里其实是变相降低了,也就是被剥夺了购买力的行为。

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可以去看下我写的《也谈钱荒》的文章,里面也比较通俗的阐述了一个基本逻辑,货币是怎么来的,货币理论上就只有一个方式来,就是财政部印钱(具体到某个国家来说,其实还有个方式是出口换汇,然后强制结汇在市场投放基础货币,但是从全球来看,换回来的汇也是国外财政部印发的钱)。

在市场上投放,在布雷森顿体系崩溃之后,美元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基本上进入了脱缰野马的格局,不断的印刷钱,然后投放市场,于是市场的钱越来越多,这里面还有个加速器的存在,就是银行体系,银行因为有个乘数效应所产生的派生存款,不断地加大了基础货币的倍数,进一步加速了市场的货币越来越多。

怎么理解这个派生存款?

其实很简单,你就设想下,银行拿到了100万的存款,拿出其中90万去发放贷款,发放了贷款之后,这个90万其实就是货币了,市场上就多了90万的现金,然后如果这个90万,存入银行里面之后,银行还可以用这个90万中的80万去发放贷款,然后又创造出了80万的货币,这里面其实核心是取决于银行发放贷款的速度,速度越快,那么就意味着创造的货币就越多。

所以市场里的货币核心就是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基础货币,一部分是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前者越多,后者自然就越多,那么货币越多,也就意味着市场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就越大,这里只是可能性,也并非绝对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出的一点是什么呢,是金融机构创造货币的能力,一定是大于实体创造价值的能力的,那么就意味着当金融资本超过实体所创造价值的时候,市场就自然会陷入钱玩钱的领域。

我在《风吹江南之互联网金融》里把这种行为称之为国家庞氏骗局。因为它是国家主导的行为。尤其在信贷模式占主导的国家里更是如此,我银行发放贷款必然是要求有利息收入的,利息收入哪里来?

理论上一个国家的GDP增长必然是一个国家的利息收入的上限,超越部分,那就是必然是个零和游戏了,需要有人亏损才能弥补某些人赚钱,而没有违约的意思是必须所有人都赚钱,那怎么办?那就只好继续骗,骗到所有人一起死为止。

当然关键的是这种模式下,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赚钱了,很有钱,然后就会陷入集体狂欢的境地,拼命的买买买,然后推高了整体的市场泡沫,其实最终都是穷光蛋,只是看上去很有钱而已,因为钱还不知道能否回得来。

这种情况下,最大损害者自然就是社会底层,好处没享受到,但是坏的结果都轮到他们,自然是不公平的,那些最后死了的有钱人,至少美女也泡了,五星级酒店也住了,私人飞机也享受了,死了也就死了,穷人呢,啥都没有,还连带着背黑锅。

上面解释的是宏观有害的第二个危害,那么宏观上有害的第一个层面问题在哪里呢?

金融创新

在于世界上好资产总归是有限的,资产这个东西吧,在泡沫化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其实好东西,一定是越来越少的,稍微好点的都被抢走了,哪里还轮得到你抢好的,悖论就是好资产衍生出更多的钱之后,更多的钱去抢好资产之后,你会发现,没东西好抢了,而钱还在,于是对资产的容忍度开始不断下降,这个时候,金融创新这个词就又被频繁拿出来使用了。

金融创新几乎在过去的几十年来,就是用来不断的扩大杠杆用的,所以美联储前主席沃克尔很讨厌这个词,他认为金融机构压根没有什么创新,唯一的创新就是取款机的发明,他深刻的意识到商业银行毫无节制的发放贷款,给社会会带来极大的问题,他上台以后严格限制商业银行,出台了很多政策,限制了商业银行的许多举措,在这种情况下,投行这个体系却变相蓬勃发展起来,最后还把沃克尔给搞下了台,沃克尔的继任者格林斯潘对金融创新就宽容的多,跟华尔街的关系也非常不错。

那我们具体,来看看几个所谓的金融创新的案例,就能明白华尔街在过去几年做了什么事情,MBS之后,华尔街搞了个创新就是ABS,也就是前面说的资产抵押债券(ABS, Asset Backed Securities)。

这个就是我们目前互联网金融做的很红火的一个东西,就是把具备良好资产属性的资产给变现的行为,宋鸿兵虽然被打了,但是他有句话我还是很认同的,他说金融创新的本质就是, 只要能够透支的,都可以今天就变现,最终结果就是信贷规模不断增长,然后因为证券化的过程就是把这些不断增长的信贷资产,不断的倒卖出去的过程,卖出去的过程就是风险转移的过程,但是根源还是在于信贷资产本身的好坏,源头如果都出现了问题,你卖到哪里,那么哪里就倒霉了。

次贷危机的本质

可以理解为大量的烂资产被卖到了全球不同的金融机构或者个人手上最终引发的大型经济危机,这过程中,归根到底是烂资产不断被生产出来贩卖出去的原因,所以我之前的一篇文章里写了,金融危机的根源是向不合格的贷款人放贷,以及向不合格的投资人出售金融产品,所有的危机基本上是两个的交集。

我们进行第一个问题的解答,在MBS做到后期的时候,美国的很多投行家发现,好资产,被自己创造出来的资金追逐的差不多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开始瞄向了烂资产。

这就是美国600万贫困或信誉不好的穷人和新移民。这些人一般理论上是不具备发放贷款的可能性的,当然很多互联网金融的支持者,却不这么看,因为在过去几年里,他们都提出一个观点是人人都有贷款的权利,称之为普惠金融。

这个其实挺操蛋的,就像一个流浪汉,也想去妓院的感觉,你当然有去的权利,前提是你要付得起费,贷款也是一样,人人可有贷款的权利,但是前提你也要还得起贷款。

与此同理就是,你付不起费,那么我们也有不服务你的权利。发放给不合格的人更多的贷款,最终的结果,其实你们看到了,次贷危机就是这么一步一步来,国内目前的P2P危机也很相似。

这里如果有空,我也可以谈谈80年代的美国信贷危机,几百家商业银行破产的的年代,他的本质根源是商业银行购买了大量根本无还钱可能的垃圾债券

美国所谓次贷,其实就是SBUPRIME MARKET,按照美国的评分标准来界定人群,基本上三类,优质贷款,次级贷款,介于两者之间的ALT-A贷款市场。

  1. 信用等级高(信用分数在660分以上),收入稳定可靠,债务负担合理的优良客户,这些人主要是选用最为传统的30年或15年固定利率按揭贷款。
  2. 次级市场是指信用分数低于620分,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
  3. 而“ALT-A”贷款市场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庞大灰色地带,它既包括信用分数在620到660之间的主流阶层,又包括分数高于660的高信用度客户中的相当一部分人。

这里大家都知道贷款给第一类最稳定,最安全,问题是资产端面临的问题就是很简单的道理,谁都知道好的东西,凭什么给你?

谁都喜欢美女,我他妈的也喜欢啊,问题是凭什么美女要归我呢,那肯定就是一个竞争的关系,美女不一定是溢价的结果,但是好资产就是一定比价的结果。

而且在钱多的情况下,评分在660分以上的客户基本被抢完了,迫使金融机构要去在660份以下寻找客户。至于ALT-A,就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客户群体,就是看上去还不错,但是缺乏评分的群体,这种群体其实还是挺多的。

美国的房地产按揭这块业务开始目标转向了次级市场,次级市场估算大概2万亿美元,大概三分之二估计都没有固定的收入凭证,给这些人发放贷款,谁都知道是高风险事情,但是为什么还往里挤呢,

  1. 自然是钱多,无处可去,市场赚钱的机会少,资产荒的情况下,最终就是容忍度下降。
  2. 就是因为没有人做的市场,相对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但是事实上跟风险相比较,这个收益也非常有限,也就是多了2%-3%的空间而已。

为了给这些人发放各种形式的贷款,美国按揭机构也绞尽脑汁进行各种金融创新,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人很穷,连首付都给不了,围绕着低首付的金融产品不断出现,无本金贷款(Interest Only Loan),3年可调整利率贷款(ARM,Adjustable Rate Mortgage),5年可调整利率贷款,与7年可调整利率贷款, 选择性可调整利率贷款(Option ARMs)等。

这些贷款的共同特点就是,在还款的开头几年,每月按揭支付很低且固定,等到一定时间之后,还款压力陡增。各种迎合没钱人的贷款产品的不断出现,让很多人可以很轻松的获得贷款,按照互联网的所谓人性化的体验,美国在十年前就做的非常的不错,许多没钱人的确也获得了贷款的权利,也贷了款,但是结果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这里倒是可以插入一个问题,就是谁会去借钱按揭,其实千万不要高估人的智商,这个社会,许多智商很高的人,在钱面前智商也会大面积的下行,尤其是狂热的情绪所带领下,今年的股灾可以看出许多聪明人也都栽进去了,事实上,当大家都乐观看好的时候,你如果做一个悲观者,你会死的很惨,一样的道理,当大家悲观下行的时候,你做乐观者,也会死的很惨。

美国为了应对2000年前后的网络泡沫破灭,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该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而且在1%的水平停留了一年之久。低利率促使美国民众将储蓄拿去投资资产、银行过多发放贷款,这直接促成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持续膨胀。

而且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还“诱使”市场形成一种预期:

只要市场低迷,政府一定会救市,因而整个华尔街弥漫着投机气息。

这种情况很多人都被房地产带来的资产升值给抛弃在了一边,这个跟中国情况类似,本来这里我可以花点时间好好解释下,通货膨胀带来的贫富差距加大的问题,不过这个话题又要绕开去了。

总之就是不参与房地产,你注定就是个屌丝,许多人觉得如果还不起按揭,大不了把房子卖了就是了,风险是可控的。而从收益角度去想,银行求着你贷款,甚至可以让你零首付贷款买房,那意味着什么?

一套一百万房子,你不用付钱就可以住进去,房价稍微涨一点到110万, 那就意味着你赚了10万,你一分钱不掏还能赚十万块钱,绝对就是个无本万利的事情,在经济逐步稳定的情况下,谁都会觉得自己的日子会越过越好,总是对未来抱有期望。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反正是没什么成本的事情,借了也就借了,尤其在ALT-A这个领域,更是如此,这些人的典型特征其实是没有过坏帐记录,但是却又没有文件证明自己信誉的人,我们很多数据模型都企图证明过去会代表未来,其实并非是这样的,小额领域里,考验意愿的时候,这个模型或许有用,但是大额领域,能力高于意愿,过去的零违约仅仅代表,还没触碰可能违约的情况,一旦你给了他钱,事实就很难说了。

至少次贷危机证明了,这类人群其实坏账并不低,在美国到了疯狂期的时候,跟中国过去几年的银行业是一样的,许多银行为了发放贷款,只要你是按揭的,收入证明等等都不需要,你随便报个数字,甚至有专门中介机构从事这样的业务操作,久而久之,这类贷款基本就被认为是骗子贷款,明显的就是让很多不具备贷款资格的人都获得了贷款的行为,是次贷危机发生的基本根源。

当然,纯粹这个行为还不足以引发那么大的地震,最多就是让这些银行自己出现危机罢了,那么为什么会引爆全球,证券化的威力就出现了,证券化把这些本来是这些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都通过风险转移的方式,卖给了全球的有钱机构上,这么明显的不良资产,怎么卖的出去?

分享到:更多 ()
靠谱免费最好的手机挖矿app推广 炒币圈交易所注册链接 手机挖矿微信群联系方式

来评论吐槽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快手号:神吐槽shentucao

交易所地址更多手机免费挖矿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