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家都比较熟悉井通(swtc),今天给大家讲解一下墨客(moac):
墨客的起源,是以太坊的技术演化,了解这个,大家需要先了解,比特币到以太坊的演化,比特币其实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转账。
以太坊的创新,就是增加了智能合约的功能,就是转账+合约,但是问题就是,这种混用的结果,导致合约一忙,就把网络搞死了,转账也做不了了,那么墨客的思路,就是分层,我在底层只做转账,在应用层,做合约+。
为啥有一个+?就是因为很多其他的功能,不一定需要通过合约实现的,所以墨客是多层价格,底层=转账,应用层=合约+,应用层可以并行扩展成为多应用层,也可以进行纵深扩展到5层,5层的话,可以满足10亿给节点的容量。
那么和以太的应用层有啥不同?以太底层=转账+合约,应用层-》使用底层合约,所以我们的团队,基本上就等于完全重写了一套以太坊这种吧,不懂软件的可以这么理解
反正你必须对以太坊的源码,架构,设计思路,优势劣势,等等,都了解得清清楚楚,为啥我要说这一点呢?
因为现在国内本来靠Fabric吃饭的团队,现在都开始来学习以太坊了
哈哈哈,忘记说了,墨客这样的底层,大概可以做到800-1000的TPS,技术上面的东西,就只说这么多吧。
- 他们第一步是自己试图在Fabric上面发通证,失败;
- 第二步找我们帮忙,我们说,太忙没时间,不好意思啊;
- 第三步,自己开始研究以太坊,看能不能搞一个以太坊联盟链给客户。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央行刚开始研究数字货币的时候,IBM说,我们有些心得,可以过来交流交流,如果我们对央行说,央行回答你是谁,人家毕竟是IBM,是吧。
所以IBM就来央行交流了,然后某国有大行的大领导就问,央行接触的是谁,回答IBM,然后大领导就拍板,那就学IBM吧,大概就是这样起来的。
我们墨客现在开始的任务,分国内和国外,国内就是拿下新基建项目,国外就是落实一个流量平台,然后打包上市,过程中就是要提高能见度了,争取回到历史上的某一个位置。
嗯,大家知道,墨客的底层,对应的是moac,那么应用层的任何发展,要有一个机制来对应下面的moac,之前只是从功能性的角度,比如sto这样的角度,未来必须从经济激励的角度,比如说moac作为应用层的管理机制,享受应用层发展的红利,这样的话,也许一个应用层,没有分享多少,但是未来应用越来越多呢。
推荐阅读
fabric比较早,一开始央行研究数字货币,IBM团队跑去交流,建行董事长看到了,就拍脑袋说,央行都用IBM,我们跟。
三拍的第一拍,就做决策怕脑袋,哈哈哈。
第二拍,是出问题拍大腿,哈哈哈。
第三拍,解决不了拍屁股,哈哈哈。
没事的,中国那么多中小银行,除了四大行可以搞自己的专门团队,然后在IBM挖的坑道里,漫无天日的填坑,其他的怎么可能仿效。美国这边关于律师的笑话:
如果事实在你这边,你就打事实。
如果事实不在你这边,你就打法律。
如果事实和法律,都不在你这边,你就打(拍)桌子。
There is an old adage among lawyers that says, "If you have the facts on your side, pound the facts; if you have the law on your side, pound the law; if you have neither the facts nor the law, pound the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