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提到中,就是一个物体的二分之一处。比如一根棍子,中就是中间那个地方。
对应到人体,任督的位置,就是中。
但如果朋友们还记得上篇博文说的阴阳,阳的意思就是有中,没有断,这里的中又是什么含义?看看下面这几个上古人的作品。
头两张玉琮是良渚文化的。
两只眼的中间,放在了角的位置。后两张是一个青铜器,也是拐角的位置有一个鸟喙,然后不同面的位置有两只鸟,共同用着一个鸟喙。青铜器的四条腿,也是四只鸟对着四个角的位置。
像这样的青铜器和上古作品有很多,就不再多举例子了。
在一般的概念里,中,应该选在一个物体的中间处,看后世的作品,基本都遵循这个概念,像这种以拐角处为中的作品,基本没有了。
这两个中的概念,内涵是极其不一样的。一个物体的中,也是重要的,但它只是这个物的内部的中,而拐角的中,强调的是将两个不同方向的面结合起来,将不同的物连接起来。这拐角处的中,才是上古时“阳”这个概念,所强调的。这才是阴阳的区别所在。
在内丹或是五行里,土总是中,不是因为土在水的中间位置,或是在火的中间位置,而是土可以把水火木金都连接起来。
所以内丹总把土比喻成媒婆。还有,就是土里含着水火,总之最终都是回归到土里,才能金木合。没有土,金木相克,水火不容。
那么对应到人体呢?练功的时候,都讲究中,人体的中在哪里?
一般都是说任督是中,或者中脉是中,这就是第一类中的概念,即一个物体的二分之一处。但要从连接这个角度去看,哪里是把全身都连接起来的地方?
中在哪里?就在两个骨盆。骨盆首先连接了上下半身,其次,骨盆上面在身体后部,下面就到了身体前部,将身体的前后也连接起来。再次,两个骨盆合于骶骨,把身体的左右连接起来。在一身之中,唯独骨盆,发挥了上下、前后、左右的全面连接作用。
这也就是为什么上古人的玉人桩,专练骨盆骶骨这个区域。此处不活,一切都是空谈。
这个青铜器是商代的,以前我贴过,现代人管它叫虎食人卣。因为它是一个小人钻在老虎的怀里。
这个青铜器实际上表现的是内丹里的龙虎交媾。堪称内丹功法的总汇。不像后世的那些什么这图那图,都是在胡说。
今天只说这个小人的屁股。请看他的屁股,上面雕刻了两条蛇,蛇头就是骨盆的位置。从内丹角度说,这蛇是从虎里来的,今天不说这个,单说这个比喻,两个骨盆是两个蛇头,这个比喻实在是太好了。希望有心人好好去体会这个比方。
这个青铜器真是个超级大宝贝,可惜被日本人弄走了。放到他们那里,他们又看不懂。真是糟践东西。
下面这个心意把桩功的视频,以前也贴过,重新贴出来,从骨盆为蛇头的角度去看看。
阳是连接,阴是断开。连接的核心就是中,有了中,则为阳。失中则为阴。听起来好简单浅显的道理,但真理就是这样,听着简单,实则极深。
举个例子,一个人和他身边的树,一般时候是断开的,怎么得中,才能连接上?一个人和月亮,一般是断开的,怎么守中,才能连接上?
内丹里说的纯阳,不是后世一般意义的阴阳,纯阳,就是彻底的连接了,套用一句被反复说的术语,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彻底的连接了,就是纯阳了。
所以,哪里是中,人身有中,找到了身体就会整,一件青铜器有中,找到了就看得清整件器物,但真正的中在哪里?
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是无为。无为的基础就是守中,没有守中,就不可能无为。但人人守的“中”不一样,明白老子的中,才能明白他的意思。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浴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这里的中,就是玄牝,玄牝的门是天地根。守住这个中,就守住了天地,就是彻底的连接了,纯阳了。守住这个中,就是无为。好比一个台风,台风眼就是无为,台风眼是晴朗的天。台风再猛,台风眼都是风和日丽的。所以,守住台风眼,对于台风而言,就是守中,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道这东西,可大可小,可深可浅,做个瓶子,有守中,台风有守中,天地间“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也有守中。同样一个理,能走多远,看各人的造化。有的人守中,一辈子意守丹田,有的人守中,一辈子看好自己的任脉那个位置,有的人守中,守的是玄牝之门,人和人不一样。
悟真篇里大实话: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 但识无为为要妙,谁知有作是根基。
这话说的实在,都看见无为如何的妙,但没看见有作是无为的基础。没有“有作”这个根基,无为是不可能的!
有作是什么呢?看河图,那两个副五,就是有作的根,一切都是他们俩折腾出来的,顺着他们俩,就可以找到无为。
回到我上篇贴的那个心意把的视频,吴南方一左一右的在练什么?我原来在河洛之数里说过,两个副五,都以对方为中心绕圈划圆。
心意把桩功,就是一侧骨盆围着另一个骨盆绕圈划圆。一开始是划圆,慢慢圆变直线,再后来圆变一个点。
当然,人身真正的副五是无形的,但是,总得找个有形的作为起点。
虎吞龙吸
动物的观察视角,它们看本能。
上古时期人们也是这样。他们的作品,看似千变万化,但绝不会离开先天本能。不同地区的人,可能会用表面不同的东西,去形容同一个本能。
而这些本能,其实用两个就可以概括:龙、虎。
上古各类奇异的纹饰,古怪的兽面,都可以用龙虎来概括。鸟类属于龙,大部分各类兽面都属于虎。
这是濮阳6400多年前的墓,墓主人身边用蚌壳堆积了一条龙,一只虎。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信息,龙是两条腿的,虎是四条腿的。这听起来很简单,但里面真的是大不同。反应在在武术里,是完全不同的练法。
虎是吞,龙是吸。虎越吞越大,龙越吸越变。龙吸到一定时候,就会化。化成一个小孩。一头钻进虎的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