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美关系七十周年的变迁
70年中美关系的变化
记得70年前,当蒋介石带领国民党残兵败走台湾岛的时候,美国国内开始发起“谁丢掉了中国”的思想反思运动。当然运动结果是,美国政府的国务院系统被整肃,麦卡锡主义兴起,逼走了一个叫做钱学森的华裔美国公民。
当然今天的中国,大家还可以看到钱学森留下的印记,也看到了美国的思想反思的结果。无独有偶,最近美国的一些理论界也在开始反思,这次是谁丢失了中国。目前看来,主要的矛头,指向了小布什总统,和他当时的主要助手,财政部长保尔森,以及贸易代表佐力克。回顾这一段历史,还是蛮有意思的。
美国的反思
从美国这边的反思来看,如果做一个比较粗略的对比的话,中国的江朱时代,尤其是作为努力推进自由化改革的朱,类似于前俄罗斯的叶利钦,是比较让美国人满意的。这种满意,当然显示在中国顺利加入了WTO组织。
在中国参加了WTO组织之后,一些产业展现了非常强大的竞争力,开始引发了美国国内一些势力的不满。从现在回望的话,美国人认为在2003年发生的两件事,一个就是国资委的成立,一个就是发改委的重组,当时并没有引起美国太多的关注,只是到了今天,认为这是中国经济管理的转折点。而当时美国民间主要的对付中国的办法,还是基于特定行业特定产品的关税壁垒,这种处理方式,基本上都被小布什给否决了。
美国反恐行动的影响
小布什否决的明面上的原因,是说如果你针对中国特定产品,这个空缺很快就会被其他国家补上,但是结果可能每个行业的效法,就会彻底摧毁中美之间的贸易。而当时美国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赚的盆满钵满,美国的反恐统一战线,在阿富汗战场,需要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支持,在伊拉克战场,美英联盟和俄法德联盟立场对立,美国需要中国的关键一票支持。
因此对国内的不满,当时集中在人民币的汇率上面,这个就只能靠和中国高层普遍关系比较好的保尔森来斡旋,算是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人民币在2005年的升值。并且在高盛总裁的太太,也是克林顿政府的中国政府政策权威Deborah Lehr的倡议下,建立了中美两国部长级高层协商的两国战略对话,由保尔森和中国副总理吴仪来主导这个论坛。
金融危机的影响
不能说这个战略论坛没有起到作用,但是在2008年3月之后(我知道为啥,哈哈哈)中国官员开始关注美国的金融情况,并且在2008年6月,副总理王岐山开始接手这个论坛。这段期间,讨论的话题基本上就围绕美国金融的状况,美国的应对方式,中国的财产安全等等。
而美国对中国的汇率政策的不满,最终提交到了国际货币基金会,被安排在9月22日的会议上讨论。当然在这个会议之前的9月15日,就是雷曼兄弟倒闭,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很快就烧到了欧洲。这个时候,没人还有时间和精力来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当时大家要面对的,都是经济崩溃的威胁。
中国精英走出崇美迷思
在这个之后,大家估计都知道,结果就是中国推出了自己的4万亿,投资在了基建,高铁,当然也有房地产,医疗,扶贫等等方面,不光是帮助美国和欧洲从危机中活过来,还让自己的经济大大加速了。
这个变化的最主要一点,就是中国精英层,特别是政府高层,从以前极度崇拜美国模式的迷思里面清醒过来,开始对自己的一套来自于实践,实事求是的做法,进行重新反思,并开始有了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的想法。
这个可以算是“丢掉了中国”的真正原因—当你的一套思想和价值,已经不被别人真心认可和接受,那只剩下用民兵真理去说服人家的东风真理了。可是你连经济弱小的白杨真理都说服不了,估计说服东风真理,难度更大。
内容原创:井底望天
责任编辑:张沛
推荐阅读:
《美国独霸时代的结束_中国的军事崛起_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井底望天》
《2020中美关系分析:中美贸易战华为影响_中国的科创板产业链的重组对中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