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资源分享
追寻中本聪先生的脚步

古代的画为什么不写实 神似@hasmart

中国古代画家为何不追求“画得像”?

洪武初,王叔明任泰安知州,他有三间楼房正对泰山,观景方便,于是张绢壁上,兴致来了画几笔,三年成一幅画,他的朋友陈惟允来看他,正赶上大雪,王叔明想就着时景给画添上雪,用笔涂粉,但涂出来的雪不像,不生动,陈惟允沉思良久说我有办法了,他弄了个小弓,往画上弹射粉笔,果然那雪跟真的一样,王叔明高兴极了,给这画起名岱宗密雪图,陈惟允很喜欢这画,王叔明就送给他了,陈惟允家族对这画很珍视,保存了上百年,不是鉴赏家根本不给看,有个爱画人看见这画,硬是在画底卧守了两天,反复观摩,认为世上再没人能有这样的笔法了。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古人不是不想画得像,是画不出来。有些脑子里有方向,技术上没法实现,就只好另辟蹊径转去追求神韵,技术流的棒交给意识流,技术就相对停滞了。

西方在没研究出透视之前,他们那个人物场景也缺乏立体感,不立体就不真实,为了掩盖失真的平庸,就特意拉长脖子画细肢,这也是在用提炼过的夸张的美来人造神韵,可见形不似时改抓神,东西方是一致的,都是没办法的办法。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王维曾在长安庾敬休宅看到过一幅奏乐的壁画,熟视之下,认出那是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的场景,然后有人召来乐工,照壁画上的样子去演奏,果然是这曲子也是这一拍。如果画得不像,乐队是不可能还原的,这说明准确性一直是绘画的基本要求,从远古时代的岩刻开始,绘画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记录,记录当然越准确越好,而不准不像则是画家大耻,就像侯宝林说我给你画个扇面……哎呀美人画得不太像,改个张飞吧,就是从偏差上找的笑料。

古人嘲笑画家更缺德,比如一个笑话说画家生意不好,于是就以自己和老婆为蓝本画春宫图当广告贴门外,有人问他这门上画的谁家姑娘?他说这是我老婆。那人说你老婆都抱上别人了,你还替她画画呢?显然这画家连自己都画不像,生意惨淡也就情实的不屈了,所以说画得像肯定是基本追求也是重点诉求,不能说我画得不像是出于故意甚至就这艺术追求,那就相当于跟老婆说我早泄是因为太爱你所以忍不住,纯属自欺欺人了。

人为什么需要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应该如何欣赏艺术?陈丹青画作评价@晝戌@李云迪

分享到:更多 ()

来评论吐槽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快手号:神吐槽shentucao

交易所地址更多手机免费挖矿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