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前:基于区块链的新型金融基础设施:理论、实践与监管
区块链技术发轫于10年前的数字货币浪潮,是新型的价值登记和交换技术,被誉为“信任机器”。如果说证券无纸化、电子化业务处理是信息技术带来的第一次金融基础设施革命,那么证券数字化、去中心化业务处理则将可能是信息技术带来的第二次金融基础设施革命。...
姚前,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担任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前,姚前历任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中证登总经理。
调离央行后,姚前仍继续关注区块链技术。他参与编写了《数字货币初探》《数字货币研究前沿》《数字货币经济分析》《中国区块链发展报告(2018)》《中国区块链发展报告(2019)》《读懂 Libra》等著作。
简历显示,姚前 1970 年出生,厅局级正职干部。学历为工学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系。
22 到 24 岁间,他在燕山石化工作。之后可能离职读博,博士就读期间,他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信息安全。
1997 年,27 岁的他就职证监会,任统计部主任科员。
此后他的升迁历程,和计算机对金融行业的渗透一起加速。2001 年,升任证监会信息中心计算机管理处副处长。2002 年,任中证登技术部副总监。2006 年,任中证登系统运行部总监。
少年意气,挥斥方遒。今天,我们能从姚前当年发表的学术文章,看到他年轻时的思维方式。
2003 年,33 岁的姚前发表《信息化建设呼唤用户自治的市场氛围》,倡导用户自治,行业自律,反对过度行政干预。
2005 年,35 岁的姚前在中证登技术部副总监任上,发表了《在线金融交易确认框架协议研究》,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签名的清算框架——
「为了解决网上金融交易实时清算的快速确认问题 , 分析了典型的交易过程及安全特性 , 并基于椭圆曲线签名原理 ,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线性映射的清算确认框架协议 , 使得对交易结果的确认可以递进进行 , 并在最终清算时一次完成 , 有效地实现了不可否认性和证据留存 , 避免了复杂的 PKI 体系和两两确认的繁琐过程 , 使真正的直通式处理和在线清算成为可能。」
虽然此文并没有采用区块链架构,但此时的姚前,和三年后的中本聪,已经在使用同样的工具(分布式并行计算、加密算法)去解决同样的问题(交易不可否认性、证据留存、无需可信第三方)。
2010 年,40 岁的姚前调任央行,任征信中心副主任。
正是在央行,他参与了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研发和开发。
虽然央行在 2013 年就禁止银行和支付公司为加密货币交易所提供服务,但央行对数字货币的研究和开发,却从未止步。
2014 年, 央行就正式启动了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姚前是这个研究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
2016 年 1 月 22 日,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了数字货币研讨会,讨论发行数字货币的总体框架和相关技术问题。
这是央行数字货币第一次正式向外界曝光。同年,姚前发表了《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原型构想》、和《中国版数字货币设计考量》等论文,向外界介绍了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思路。
2017 年, 数字货币研发工作进入新阶段,经国务院批准,央行组织开展名为(DC/EP)的法定数字货币分布式研发工作。5 月,财新报道称,原任央行科技司副司长的姚前,已出任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
2017 年 9 月 4 日,央行等 7 部委联合发文,称「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并要求「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
也正是同年,加密货币媒体 CoinDesk 将姚前评为「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年度人物」,并做出了如下评价——
「在一个东西方隔阂已然建立的行业,我们对姚前一无所知,也并不奇怪。但他似乎像一个从天而降的稀有品种,不只是被指派为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研究主管,更依靠对科技本身的深刻理解,担起了这个位置。」
2018 年 10 月 15 日,姚前离开央行,任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网友评价:
姚的文章洋洋洒洒这么长,核心其实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数字美元是零售央行数字货币。零售央行数字货币的所有经济学和金融稳定性的分析,我的文章比姚要详细很多。
数字美元作为提案,一点声音没有就消失 ,背后是有原因的,这并不代表美元的意志。
美元的意志更多体现在大商业银行的利益上。零售央行数字货币就是砸大商业银行的饭碗,在美国这种国家短期不可能得到执行。
在中国可以,因为中国政府是全民的,央行听政府的,代表了公众利益,而不是大商业银行利益。
说这么多,就这么两句话最核心。
Libra币才是真正可能全球大行其道的数字美元,因为它没有损害商业银行的利益,也符合美元全球渗透的利益。
数字美元,零售央行数字货币的方案,只能是美国金融体系之外的边缘人提出来的方案,不代表美元核心利益。
美元的核心利益是private US dollar, not public one(私人美元,非公共美元),一定要弄清楚这个基础事实。
区块链技术发轫于10年前的数字货币浪潮,是新型的价值登记和交换技术,被誉为“信任机器”。如果说证券无纸化、电子化业务处理是信息技术带来的第一次金融基础设施革命,那么证券数字化、去中心化业务处理则将可能是信息技术带来的第二次金融基础设施革命。...
炒币OTC违法判刑犯法靠谱吗 为了支持高效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匹配、确认、执行、清算和报告等,需要在现有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一个可自动化执行的统一、开放、高效、合规、稳健的场外衍生品基础设施平台,从而实现更高的运行效率、更一致的监管合...
姚前最新讲话全文:数字货币一定会走向智能货币,双层架构不必排斥以太坊等 从七个方面谈谈央行数字货币研发需要考量的重点。 作者:姚前,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 5月29日-30日,国际金融论坛(IFF)2021春季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的...
姚前 当前,我国债券市场金融基础设施尚未完全统一。2020年7月,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同意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开展互联互通合作。这标志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迈出了关键一步。但总的来说,目前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仍然...
姚前: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实验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可以预见,欧、美、日央行等全球主流央行的入局,必将大大加速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问卷调查,在未来3年中,发行零售型CBDC的中央银行可能将覆盖世界五分之一人口。 并没...
导语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日益体现,算法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日趋凸显。本文着重探讨了算法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并定义了一种以智能算法为核心的新型经济模式:算法经济。不过,算法...
目前我国场外资管市场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未实现统一的权属登记,不利于市场透明和产品流转。 信息交互效率低、成本高。 尚未实现真正的功能监管。基于区块链的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平台或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全链条的资管业务均可在基于区块链的场外资管...
编者按:文章首发于《中国金融》2020年第22期;作者:姚前 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原标题《姚前:数据跨境流动的制度建设与技术支撑》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后经济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数据日益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曾在...
作者:姚前(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 来源: 中国金融杂志 编者注:原标题为:《中国金融》|姚前:新冠肺炎疫情与数字美元 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大考,各国正动员一切资源全力抗击疫情。疫情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正常时期似乎...
对于法定货币而言,私人支付工具的“去现金化”口号,以及“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的兴起,更像是一个Morning Call(叫醒电话),唤醒中央银行应重视法币价值稳定,唤醒中央银行不能忽视数字加密货币这一难以回避的技术浪潮,唤醒中央银行应重视央行...
区块链是一种源于比特币但又超越了比特币的可信技术。 区块链技术创新不仅催生了各类私人数字货币,同时也引起了各国中央银行广泛的兴趣和探索。可以这样说,目前大多数国家的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
在9月17日举行的第五届区块链全球峰会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姚前发表了题为“数字资产和数字金融”的主题演讲。 在9月17日举行的第五届区块链全球峰会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姚前发表了题为“数字资产和数字...
如何实现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是法定数字货币研发的核心命题。理论分析表明,在支付方面,央行数字货币为银行间支付清算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可优化零售端传统法定货币的支付功能; 若与其他更广泛的金融基础设施有效融合,央行数字货币还有助于...
共识机制与性能 在分布式系统中,共识协议用于实现可用性与一致性,是区块链的关键技术,其核心指标包括: 共识协议的强壮性(容错、容恶意节点的能力)、高效性(收敛速度,也即系统达成一致性或“稳态”的速度)和安全性(协议抽象理论模型的安全界)。 ...
备案号:黑ICP备170011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