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纹,现在多称为兽面纹,常见牛羊等牺牲图像,其中牛的形象最显著,也最没有争议,其他图像往往以兽面纹,或者牺兽括而论之。
任何神话动物,都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要么有动物原型,要么是由几种动物拼凑而成的,比如动物都有眼,不管是两只眼三只眼,横眼竖眼,都只能是这么几样,不会出现完全找不到原型的情况。比如这牛首的眼睛中,常有长椭圆形的瞳孔,这也不是古人的异想天开,这种形状的瞳孔,还真就是就是牛羊等食草动物的特征。
再说这牛,主要有黄牛、水牛、瘤牛几种。在殷墟出土的动物尸骸中,有黄牛,也有水牛,不过殷墟的水牛一种不同于现代水牛,粗壮弯曲的牛角,好像西方神话中魔鬼,被发现者用《浮士德》中的魔鬼梅菲斯特来命名,国人嫌魔鬼不好听,使用圣水牛这个名字,形象一下就正面了。
圣水牛曾经是中原地区最常见的动物,在殷墟遗址中竟然出土了一千多的圣水牛骨殖,其数量众多可想而知。西周时期,圣水牛的数量明显减少,到了战国晚期,圣水牛几近灭绝,就这么没了。专家由此认为,圣水牛不接受人类的社会规则,不自由,宁毋死,就是这么野性,就是这么牛气冲天。
从出土文物看,商周时期的牛,除了上博的牲尊为黄牛,几乎都是特征明显的圣水牛,到了汉魏隋唐时期,壁画陶俑都是背上有瘤的黄牛,现代水牛形象出现的很晚,并逐渐取代了黄牛的位置。
有专家认为古文字中的牛指的是黄牛,而水牛则使用兕字,但随着圣水牛的灭亡,古人逐渐不清楚兕为何种动物,与犀牛混淆。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与其在汉代的只言片语中辨别牛犀,不如用古文字来分清,兕字在殷墟甲骨文中,是长长的尖角在头后面的图案,商周时期犀牛还很常见,怎会把牛角的位置搞错呢。
看到不少专家学者,对于某些问题的研究,都快钻到字眼里了,长篇累牍的训诂了一大段,其实从其他学科的角度一下就能分辨。世无通才,始终呆在自己的圈子里,不肯出圈,那不是固执得像牛一样嘛。[并不简单]
牛的眼睛,能看到长形的瞳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