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数字货币还是数字资产,都要为实体服务。市场在推进数字资产发展的同时,要注意数字资产对实体经济的好处是什么?目前各方对这一问题均持有谨慎态度。
周小川:小心比特币
周小川 |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人行前行长
来源 | 网易研究局
4月1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发表了对于数字货币的最新看法。
周小川坦言,“我们经历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发现金融脱离了实体,比如影子银行、衍生品这些纯粹变成了金融机构之间的投机交易,和实体没有联系了,就容易出问题,以至当时一些国际大行的领导、交易员们看不懂,很难做好内部控制。”
因此,他进一步强调,要区分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对于比特币这类数字资产,并非当前要下结论,但是“要提醒,要小心”,在中国,涉及到金融创新的东西都要说清楚它对实体经济的好处。
在业内人士看来,央行数字货币和加密货币两者的区别在于,央行的数字货币是由央行发起,承担着法定货币的职能;而比特币等加密资产更多是一种可投资的资产,并不能看作是由央行发行的有储值功能的货币。考虑到加密资产目前仍处于发展早期,能否更好承担投资功能还有待商榷,这也是各国关注的重心。
另外,相比其他各国,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走在了前列。周小川在论坛上介绍了数字人民币推出的背景。他称,中国央行最开始做数字货币主要是从零售角度考虑的,中国零售市场巨大,拥有14亿用户,因此开展数字货币的初衷就是为建立更方便、更有效、成本更低的支付体系,而非要做批发系统或是人民币国际化。
周小川还强调,当前中国央行仍以做好基础工作、做好零售系统的升级换代为主。做好零售系统,提高零售系统效率,是开展其他业务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做批发系统、跨境支付等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对于多国央行数字货币实现跨境跨境支付的可能性,周小川认为,从长远看,货币也许会向一体化或更简单方向的发展,但目前还不行。他解释道,每个国家都有宏观调控的情况,有自己的货币主权,在制度上和别国不一样,有的国家还有一定的外汇管制,并不是那么容易取消。
“因此,如果发展CBDC(央行数字货币),很多国家都会有各自的CBDC,都是以本国货币为基础,在使用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规矩,这种情况下,数字货币跨境使用的互操作性是很复杂的。”周小川称,要充分尊重各国的货币主权,利用数字技术照样可以大幅提高支付的方便性,但不是某个货币一统天下的做法。
以下为发言实录整理:
数字人民币项目推出的背景是什么?数字人民币对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有什么影响?
周小川:央行数字人民币最初始的考虑是由于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互联网终端收集,可以更加方便地给大众提供支付,中国又是非常大的零售市场,又有14亿的人口,大家都希望在这方面可以走向更方便、更有效、成本更低的支付体系。
从这个思路开始,最开始的时候没有想过是否做批发系统或者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所以,从零售系统来讲该怎么理解数字货币:过去民众要付钱就是从钱包里面拿出钱来,钱包随着数字化发展变成了数字钱包,数字钱包可能就是在网络终端上使用,具体来讲很多人就是在手机上使用的,手机作为的一个数字终端里面有一个数字钱包,数字钱包可以做支付。
支付的时候从数字钱包里拿出来的其实既不是纸币,也不是硬币,我们称之为数字货币,我理解的数字货币最早的起始点是从这里来的。
我觉得这就是数字人民币的起始点,做好零售系统,把零售系统效率提高是开展所有其他业务的一个基础,这个做好了之后,批发系统等其他很多方面就有了操作的可能性。
同时,各种系统的市场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我想最大的需求还是在零售系统,所以总体来讲需求还是主要在国内,未来,对于跨境支付肯定也带来方便,但是初始的动机并不是要跨境,跨境还有很多复杂的问题,比如各国央行的主权货币问题等。很多国家央行防止本国外币化和美元化,也不一定希望人民币在那里起主导作用。
央行数字货币涉及到很多复杂的问题,比如有反洗钱反腐的要求、希望货币政策有自己的独立性等,这些问题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可以逐步解决。
我觉得做好基础工作,像中国14亿人口这么大的零售系统,需要做好零售系统的升级换代,升级换代很喜欢这个名字叫数字支付,因为过去银行系统说电子,其实很早就已经数字化了,数字的货币或者是央行数字货币(CBDC)其实用途是做数字支付。
央行发展数字货币,会不会造成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数据和技术更加孤岛化,下一步有什么挑战?
周小川:这可能是一个比一般想象中更加复杂的问题,大家都觉得如果在国内可以很方便地使用数字钱包或者数字支付,在跨境支付当中也可以同样方便,同时也高效率安全。但实际上这里需要注意,央行数字货币是以国家的央行和国家的货币制度为基础的,在跨境支付时,要使用其他国家的汇率。比如,刚开始推出时,别的国家可能在想象中认为你们的货币不怎么稳定,甚至会干脆就用国际货币或美元结算了。
所以,这件事实际上不那么简单,因为每个国家有自己的宏观调控的情况,都需要有自己的货币主权,有的国家汇率制度还和别的国家不一样,有的国家还有一定程度的外汇管制。这就是为什么跨境结算的时候不能只用一种货币,比如只用美元。很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都在讨论他们不希望本国货币美元化,如果都用美元可能大家也会提出一些要求,比如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能不能考虑全球利益。
如果要美元化,美联储是否能够保证给大家提供美元的流动性,实际上是大家也看到了,2008年底、2009年初是美联储和欧央行、英格兰银行、瑞士、日本等有了货币互换,因此很多国家和中国说,也想和中国做一个货币互换以应对和预防贸易和投资流动性问题。
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各个国家还有各自的需求,现在我们可以做长远的设想。比如,未来全球货币可能会有向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或者更加简单的,也没有那么复杂的汇率问题和外汇管制问题,向这个方向发展可以。但是现在来讲还不行,因此,如果推出央行数字货币(CBDC)也是有很多国家都有各自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都是以本币为基础,所以在使用过程当中,还可能有汇率的问题,还可能有各国外汇政策不一样的地方。
所以,互操作性要考虑到上述的这种复杂性。我观察到中国人民银行在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上都想表现对各个不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各自体制的充分尊重,不去简单化冲击它们。
我们也看到了,有很多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要是看到有别国的货币在这里流通,它们有可能不高兴,有的时候干脆禁止了。不要小看这方面的问题,即便按照现有的体制——有汇率且各国外汇政策不一样,要尊重各国的货币主权,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利用数字技术,照样可以大幅度提高支付的方便性,但不是某一个货币一统天下的做法。
央行接下来对于加密货币交易是否仍然应该像原来那样保持强硬的立场?
周小川:中国在考虑这些问题上面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特别重视实体经济,不管数字货币还是数字资产都应该和实体经济密切结合,为实体经济服务。
数字货币因为支持了大量的支付,所以肯定对于实体经济非常有好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这些支付实体经济就转不起来。
大家就要问了,数字资产到底对于实体经济的好处是什么?现在,我的脑子里还是有疑问的,所以大家就会持比较谨慎的态度。我们也经过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当时有几个现象,就是说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金融的有些产品会出现问题,比如当时的影子银行,比如大家当时批评的有一些金融衍生产品,纯粹变成了几个金融机构之间的投机交易等。我们并不是说现在下结论,但是要小心。
(整理自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4月1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的发言,未经本人审定。)
央行副行长:中国正在研究对比特币、稳定币的监管规则
在4月18日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前央行行长周小川、现任央行副行长李波对加密货币表达了相关看法。李波表示,我们认为加密资产将来应该发挥主要作用(的地方),是作为一种投资工具或者是替代性投资。把它作为一种投资工具的话,很多国家包括中国也正在研究。
周小川:只要从数字钱包里拿出来的钱就是数字货币,你不要太认真区分它是以帐户为基础的,还是token为基础的。也不用特别在乎它后面支付清算系统,因为老百姓不见得搞得懂背后的系统是怎么样的。你也不用去说,它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还是有中心化的。当然你可能需要知道一条,就是你不能利用这个系统去洗钱、去逃税、搞毒品、搞武器交易,在中国还不可以去做赌博,这就是数字人民币的起始点。
主持人:谢谢!请问李波副行长,几年前中国人民银行对于像数字货币交易是采取了一些措施,您觉得中国人民银行在接下来对于像加密货币交易,会不会仍然像原来那样保持强硬的立场呢?
李波:我们认为比特币和稳定币是加密资产。加密资产是投资的选项,它本身不是货币。它是另类投资,本身不是货币。所以我们认为加密资产将来应该发挥主要作用(的地方),是作为一种投资工具或者是替代性投资。把它作为一种投资工具的话,很多国家包括中国也正在研究,也就是对于这样一种投资方式应该有怎样的一种监管环境。虽然这个监管规则是最低的监管规则,但是仍然要有监管规则。以及也要确保对于这类资产的投机不会造成严重的金融风险,这是必须要做到的。也就是说,我们想出来需要怎样的监管规则之前,会继续保持现在的举措和做法。
第二点对于一些稳定币而言,它们是加密资产。如果想让这样的加密资产成为一个广泛使用支付解决方案的话,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强有力的监管规则,也就是比 比特币现在监管要更加严格。因为对于一个由私营企业发行的这种将会作为支付工具的的话,稳定币必须要有像准银行或者银行这样的监管规则,来对于这种稳定币的功能进行监管。所以将来任何稳定币如果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得到广泛使用支付工具的话,必须要接受严格监管,就像银行或者准银行金融机构一样得到严格监管。
井底望天2021年4月15日发言
coinbase上市最新消息:现在大格局是去杠杆,如果你创新结果是去杠杆,会支持的。
比如如果用科技实现穿透式监管,如果你创新结果是添加杠杆,就哈哈哈了。
美国正好相反,2008年之后,股票市场上,企业股数量产生过少,都是股票上面的ETF和衍生品在大量增加,那么为啥上市公司少呢?
这个就要问,谷歌,脸书这些,因为一旦有好的苗子出来了,他们立即并购,不然垄断地位封杀你,并购的结果,就是谷歌脸书越做越大,包医百病,但是股票市场上的股票数目太少。
所以才有了direct listing和spac这些,让你先增加股票数目,然后把好苗子往里面装,这样很多好苗子多了一条出路,不然要么去死,要么改姓谷歌,哈哈哈,所以才支持创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