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资源分享
追寻中本聪先生的脚步

绿色金融和气候政策:碳达峰、碳中和@易纲

碳中和碳排放区块链能源交易

原标题:易纲: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金融部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4月15日至16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召开“绿色金融和气候政策”高级别研讨会,研讨会围绕“绿色金融以及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的作用”“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作用”和“缓解气候变化的政策组合”三个主题进行了交流讨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国际金融组织、主要国家中央银行、全球知名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及国内相关单位约150名代表参会。

易纲在致辞中表示,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正在形成广泛共识。中国已宣布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也被称作“30/60”目标。这要求经济全面、系统性转型。在此过程中,绿色金融可发挥“加速器”的作用。人民银行高度重视发展绿色金融。2016年,人民银行牵头制定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并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具体政策逐步落地,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在此基础上,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快速发展。2020年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约1.8万亿美元,绿色债券存量约1250亿美元,规模分别居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近期,市场主体已发行40多只碳中和债,规模超过100亿美元。

易纲指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金融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需要应对好一系列挑战。

  1. 在社会层面,绿色减排意识亟待提升。
  2. 在市场层面,要充分发挥碳市场的定价作用。只有对碳排放合理定价,才能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目前,我国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发挥碳市场的金融属性。
  3. 在机构层面,气候信息披露需要进一步完善。披露主体的范围要扩大,覆盖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等各类主体,披露方式要逐步从自愿披露向强制披露转变。
  4. 在风险管理层面,需要密切关注化石燃料相关的转型风险。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八成是化石燃料,主要是煤炭。据估测,到2060年,化石燃料占比将不足20%。中国金融机构持有了一些高碳资产,绿色转型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化风险等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着眼未来,易纲认为有几方面的重点工作需要推进。

是要进一步以市场化方式动员公共和私人部门资金,支持绿色经济活动。一

预计2030年前,中国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万亿元;2030年至2060年,需每年投入3.9万亿元,要实现这些投入,单靠政府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为此,需要做好两项基础性工作。

  • 一方面是加强信息披露。人民银行计划分步推动建立强制披露制度,统一披露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将在G20框架下,推动加强信息披露方面的国际协调。
  • 另一方面是完善并统筹绿色金融分类标准。人民银行即将完成对绿色债券标准的修订,删除化石能源相关内容。我们正在与其他国家共同推动绿色分类标准的国际趋同。

在提供政策激励方面,央行可以发挥作用。人民银行计划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为碳减排提供一部分低成本资金。人民银行还将通过商业信用评级、存款保险费率、公开市场操作抵押品框架等渠道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

广东碳排放碳交易所

广东碳排放碳交易所

是要研究应对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二

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欧盟将用时70年,美国45年,中国只有30年左右,时间短,曲线陡,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突出,所以要积极督促金融机构尽早开始转型。

人民银行正在探索在对金融机构的压力测试中,系统性地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并逐步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人民银行已按季评估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的情况,同时鼓励金融机构评估和管理其环境和气候风险。

是要发挥好碳市场的价格发现作用。三

预计今年6月底,中国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启动运营。相关部门正在就管理条例征求意见,提出要逐步扩大碳排放配额的有偿分配比例,金融管理部门将配合相关部门参与碳市场的管理。构建碳市场应更多体现金融属性,引入碳金融衍生品交易机制,推动碳价格充分反映风险,最大化发挥碳价格的激励约束作用。

国际协调对做好上述工作都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基金组织发挥了独特作用。近期,基金组织提出把气候变化问题纳入监督工作,以及把气变风险纳入金融部门评估的情境分析。基金组织也在NGFS下牵头开展数据缺口相关工作。我们支持这些工作,期待基金组织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

此外,易纲还表示,我们也愿意和基金组织在能力建设上加强合作。人民银行已通过经验分享等形式,支持发展中国家制定绿色分类标准。基金组织也非常重视能力建设工作。双方可通过“中国—基金组织能力建设中心”(CICDC),提供气候风险管理等能力建设项目。总的来说,央行可为实现碳中和发挥积极作用,这包括构建强有力的政策体系,发展丰富多元的市场体系,以及加强国际协调。


中国政府宣布在2030年前碳达峰(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碳中和(净零排放)的目标。欧盟27国决定2030年前加大减排, 2050年实现碳中和。拜登政府宣布美国重返巴黎气候协议。实现碳中和需要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力,也需要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协同。实现碳中和将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又带来什么发展新机遇?将对全球经济和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不仅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更展现了中国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释放的信号非常明确——中国将继续致力于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一些经济活动、技术、甚至行业将被新的模式替代,传统能源尤其煤炭行业受到的冲击大,相关的基础设施、制造和服务部门的就业将下降,清洁/再生能源及相关部门的就业上升。

对中国而言,务实的做法已不是评估气候变化的长远损害,而是如何有效、低成本实现碳中和目标。这不仅是生态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不仅事关产业问题,也是生活方式问题。

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国,如何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基础上,扭转能源结构偏化石能源、产业结构偏重工业的现状,在短时期内完成任务,这是中国各级政府、企业、投资界以及普通百姓都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和生活课题,也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

碳达峰、碳中和有哪些挑战?

推荐阅读

什么是碳交易市场概念?碳税碳排放交易_碳中和_碳捕捉_碳足迹_币圈炒币@代观

分享到:更多 ()

来评论吐槽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快手号:神吐槽shentucao

交易所地址更多手机免费挖矿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