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东西一般人大概率都会扔了,我留着,为什么呢,这东西比核桃仁还难得,医家管它叫分心木,扒二十斤核桃仁,你也扒不出一斤分心木来。
这东西有啥用呢?上岁数人尿频起夜高血压,中青年遗精,拿它泡酒沏水喝都有效,失眠的配点酸枣仁一起煮也行。
它有这功效不稀奇,稀奇的是:谁第一个吃这玩意儿并品出其药效的?
说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但尝过后知道美味再吃很正常,分心木就是片薄膜,你说它有什么好味道?这种一筐核桃都扒不出一斤的东西,要吃多少、经多少病人的实验才得出它能治尿频的结论?
只能说中国历史太长了,一切都是岁月给的,一代代的人拿自己的生命时光在里面慢慢地品、慢慢地消磨,一味药如此,味味药都如此,更不用说行医理论了。
医家的理是一个结果的简说,这之前有大量艰苦长期的工作,今人不理解结果,是因为没有时间精力去重复验证那些古人做过的工作。
否定什么,通常很轻率简单——当《沙丘》摆在编辑面前的时候,他的评论就那几个字:冗长无聊。医家的理摆在那儿的时候,我们也是同样的几个字:崇古迷信。
人很难放下自己所学,体现出来的状态就是固守成见,六年苦读出来的文凭含金量太高,功夫太大,让我回头去学那些半巫半鬼的东西我也看不上眼。练掼跤的到了太极的场子,明明感知到对方的劲更精细,但自己伸手还是老习惯。
都知道转职是好的,但转了职重新开始,就要掉一半经验。丢一句你的东西不对,我就省了学了,这样最轻松简便。舍得舍得,物质难舍,上身的想撂下更难。
人体只这一个,真理没理由多变。大量规律已经被总结出来了,但这仍然不够,还有很多我们知其然仍未知所以然,故科技是必要的,要用现代科技把“所以然”摸清搞懂,这样医学才能进步。科技的进步现今是够快了,但要消化千年积淀的成果还需要一点时间,也应该给足这个时间。
两小儿辨日,一言因热乃近,一曰形小故远,所不能决者,是观察条件不足,只能感性地得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同样的,现阶段有争论的,也是因为现代科技未能全面掌握真理,与其用不完善彻底的技术来衡量别人的对错,不如踏踏实实在自己的圈子里先把能力提高起来,毕竟橄榄球员身再高力再壮,到乒乓球场也当不了裁判。
都从沈阳到大连,坐火车还是汽车,乘客说了算。都是治病,你对还是我对,病人说了算。我是禽兽还是君子不重要,先把你嫂子从水里拉上来,其它的咱以后再谈。
原文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3671096/answer/162629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