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个毛线的理论,就是进了WTO而已,不如功劳给朱镕基,以及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理论建树最大的,叫做王沪宁,其他就别乱扯了。
从某一个时间点开始,中国碰到的问题,开始变成了一种结构不够优化的问题。
其中一个最大的表现,就是粗糙产品产能过剩,精细产品产能不足,或者技术没有,这个基本点明白不。
那么就出现了对某些产能的压缩,比如河北的钢铁啥的,这个也是配合我说的,目前中国的三大政策方向,就是满足有钱的中产的生活品质的需求—环保。
这里,得到产能压缩的,肯定是两部分,一部分是生产出来的钢铁,另一部分,是生产钢铁的工人,那么有人,比如黄奇帆说,我们提高建筑标准,多打一点钢铁到房子里面去,这个是一种过度的办法,另一种过度的办法,叫做共享单车。
所以你可以看到这些商业模式起来的时候,是有无形的资金的手来支持的,但是这个领域,比较诡异的是,产能一旦缩减,就不会再有支持,所以搞这些的人,就必须抢在这支手消失之前,必须跑出模式,然后上市,然后圈钱,所以压力蛮大的,所以我是风投的话,肯定不会去起哄的。
另一部分,就是解决压缩产能下岗的人,大家猜一猜,应该哪种模式搞起来?
美团,饿了吗,包括滴滴司机等等。
因为他们要承接的,是压缩产能之后的人,而不是压缩产能之后的物,所以这里无形的手,会比较长一点的,看懂了吗?
所以这个会是第一个比较大的职业变迁,从制造业到物流业,不光是快递。
制造业基本上会出现两个趋势,一个就是AI和机器人,加上原来的流水线生产线,一个就是各种精细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等等。
生产过程会越来越机器人化,而快递代表的物流行业的提高和普及,大家觉得对疫情后的经济模式,是不是有好处呢?
群友:
从事农业和工业的人口转移到服务业。
嗯,这个是目前的趋势,中国走得比较前,如果你几年前就看明白了,你大概知道应该做啥公司,比如有一个叫做马云的人,去做千寻,还有一个人,去做一家叫做井融的公司了,哈哈哈,说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