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Q在上海:
马云和王兴区别?
马云和王兴都是了不起的企业家,都有很牛逼的战略眼光。但细读他们经常发表的言论,会发现两个人在思维模式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马老师其实不怎么读书,读书时成绩也不咋滴,他的认知来自非常复杂的信息源。他喜欢和各种各这样的人聊,用的人出身五花八门,结交的人也五花八门。他很擅长使用知识分子,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读书人是替他读书,并把高度凝练的信息通过聊天传递给马老师,他再用自己的方法论把这些信息和认知并入到自己的逻辑体系。
王兴明显很喜欢读书,饭否上高频的更新内容也显示他很会读书。他把自己的实践体验,在书中寻求印证,有点像上学的时候做数学题,做完了再去书尾看答案,当答案对上的那一刻得到极致的快乐。
所以与其说王兴是创业做企业,不如说他在享受亲自实践自己所信奉的真理,整个过程就是一种“拟合”。
好玩。
https://weibo.com/1925912100/JdD491squ
张磊长期主义者
昨天朋友圈里都是关于张磊的长期主义的,有吹的,有骂的,都近乎扯淡。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巨大的试验场,40年折腾出别人100年都没有的花样,每天都有巨大的不确定性,怎么可能有长期主义的企业?没有长期主义的企业又哪有长期主义的基金?如果硬说长期主义,只有国家社保基金称得上吧,毕竟是十几亿人的命运和国运都在这艘船上。
中国所有企业商业模型中最大的外生变量就是监管,在外生变量完全不可预料的情况下,企业家怎么敢长期主义呢?
阿里巴巴的长期战略是“活”102年,活下去是唯一的长期主义。
st早晨的太阳:个人应该做一个价值持续积累的长期主义者。
https://weibo.com/1925912100/JkIvTggOl
@湾区大佬
这是2001年,那时候杰克马还站不到C位 。https://weibo.com/6079157125/JihdZpFto
@内环幕僚长
https://weibo.com/6697446673/Jjz1q1Y2b
成长的难点,在于脱离原有的思维模式。
一个技术精湛的老技工,和一个技术稀烂的管培生,谁更容易晋升?
很可能是后者。如果你走了拧螺丝的路线,你对机器调试再熟悉,你的上限也就是老专家。而如果你管培生进了公司,虽然开始连螺丝也不会拧,不创造具体价值,但你的上限已经和公司经营管理挂钩了。
这就是人生赛道的差别。
欧神写过一篇经典《列兵与阶层》,一个只知道锻炼枪法的列兵,哪怕百发百中,也无法成为士官,因为每个层级需要的能力完全不同的。
列兵需要锻炼的是单兵作战能力,校官则是火力搭配,战术技巧。对于将军,则是战略层面以及派系郑治。并且,这些能力的提升,不是连续和线性的,而是阶梯状的,你需要在每个层级重新添加技能点。
这就是成长的难点,你需要在不同阶段彻底改变模式,才有可能晋升到下个阶梯。
但这还不是最难的,因为这只是纵向攀升,还是在一个军营里。有心的列兵,通过观察士官的行为,还是可以想象需要锻炼什么,灵活的职员,通过模仿上司的行为,还是可以想象晋升需要什么。
更难的是横向跨越。
你跑在了不同的赛道上,就很难再想象别的赛道上的模式。
并且不同赛道本身又会反向强化你固有的思维模式,因为你周围都是这样的人。
考证打工的职场人,倒货买卖的小老板,追涨杀跌的投资客,都是扎堆存在的,因为圈子里的互帮互助,心理上对同类的认同,都是最多的。
因此,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很难脱离他的纵向的层级和横向的圈子。
一旦纵向的认知停滞,就无法再继续向上攀爬,更上一层楼;一旦横向的认知停滞,就会变得狭隘脆弱,因为只能死守自己这个赛道,祈祷不要退潮。
而当这两个差距叠加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就经常会鸡同鸭讲,无法理解。比如一个投资圈大佬和一个基层打工者,一个优秀的内容生产者和一个低级杠精。除非,他本人经历过类似阶段。
所以,认知领先的人,一定是经历更“立体”的人,是在不同层级、不同圈子经历丰富的人,而不是死守一隅的人。
如果暂时没有这些经历,那么至少要有开放的脑袋,敢于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多去主动了解和链接不同层级、不同圈子人。收集事实,吸收观点,丰富自己的大脑。
那些曾经让自己不解和感到可笑的东西,或许蕴含着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