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白的创业史
序言
写微博以来,我收到最多的就是创业相关问题,许多人不喜欢打工,渴望自由的工作,甚至刚毕业就想自己当老板,把创业想得浪漫美好,认为成功了就可以豪宅名车,会所嫩模,实在太天真了…
18岁创业从哪入手
你们知道这个世界最靠谱的创业是啥吗?
那就是拼爹式创业,首先你得有个好爹,给你钱和各种资源…就算爹很给力,也不一定成功,搞不好就成了坑爹…
普通人创业,大概率是要失败的,就算完成了经验和资本的积累,也要先问问自己,有没有一颗不知疲倦爱折腾的心,就像小K一样…
初涉餐饮
我大学同学小K,活跃分子,是同学里最能干的,我认为他最有创业的基因,毕业后他在火车东站附近开了家快餐店,一开始生意很好,请我过去吃饭,他眉飞色舞地对我说,餐饮真是暴利啊,就连快餐菜价都是成本的3倍,300%的毛利!
我耐心拿出纸笔帮他纠正:毛利率公式应该是毛利/销售额,而不是菜价/成本,餐饮还有一项出品率,去掉房租工资水电燃气,满打满算他的实际净利润率也只有10%左右,还好意思说暴利?一年以后,快餐店就倒闭了[二哈]。
事后小K复盘了他的初次创业,失败的原因:
- 产品问题:菜品味道一般,更新周期慢回头客少。
- 用餐环境:装修性冷淡风,白炽灯光暗,无法激起顾客食欲,相比之下隔壁湖南菜馆就好很多,装修红红火火,挂个灯笼放几串辣椒,一看就流口水。
- 选址问题:对政策不敏感,火车东站不到半年就搬迁了,游客人流少了一大半…
其实对小白来说快餐是最容易的,正规餐厅还有许多关键指标:服务水平,翻台率,营销水平,运营及成本控制等等… 不懂你怎么玩?
小K初次创业赔光家里120万积蓄,还欠80万外债,他不甘心:
我大学可是风云人物,生物系吴彦祖,这么多小迷妹看着呢,就这么倒下面子往哪搁,我跟他开玩笑说,你去关注一个菜菜微博,经常教人吃软饭,以你的颜值,大平层加名字绝对没问题,但小K很有骨气,不肯吃软饭,很快开始二次创业…
打工还债
失败让小K明白他最缺乏的是经验和行业知识,二次创业他吸取教训,决定先从打工做起,边积累经验边还债,凭借良好的形象和口才,他顺利成为一家跨国办公家具公司的销售,开始扫楼生涯。
当时杭州沿江的新建写字楼有大量新公司入驻,他一层层跑、一家家递名片,这个人确实能吃苦,我当时真的被震撼到,七八月的盛夏,他天天骑着小电驴早出晚归,三个月时间,没跑出什么业绩,本来白白胖胖一个人变成了非洲难民…就当我以为他要放弃的时候,他终于发现了门道并转变策略,转攻物业,装修公司以及设计师,这批人手中掌握大量潜在的客户渠道,加上他过人的社交能力,很快打开了局面…
小K脑子活又能说会道,想当初为了混进女生寝室,我要假装修电脑,背台主机苦哈哈地爬楼梯,他靠嘴甜“买通”宿管阿姨,每次都大摇大摆进去,这本领在事业上帮了他大忙,先是跟保安套近乎得到装修公司信息,再顺藤摸瓜认识了设计师,要知道办公装潢行业,设计师对家具有很大的话语权,小K跟设计师搞好关系以后,轻松拿下几家规模中等的金融企业的办公桌椅订单,一下成为公司的头号销售。
小K的表现得到杭州区老总的赏识,慢慢把手上一些好的资源也交给他,他的业绩很快超过其他同事。
月收入从最初的四五千涨到四万多,到了第二年年中,他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夺冠了,老总开始让他带团队,他估计到年底就可以把债务还清,心里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很快一个真正的机会就来了。
我认为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而且是需要自己争取的,那种主动找到你的“机会”肯定是骗子。
小K在工作中社交广泛,对行业观察细致,发现一个国外品牌的办公室地毯很有潜力,由于行业有了一定的资源积累,这次他把握很大,准备拿下杭州地区的代理权,于是把想法告诉老总,年底他打算辞职了,半年内会交接好所有工作。
老总早有心理准备,这样的人才是不会甘心打工的,其实他对小K十分欣赏,小K是那种表面滑头内心正直的人,有自己的原则,他擅长搞关系,但通常只是递烟喝酒或给人跑跑腿,从不行贿,为公司节省了费用,也维护了自己的形象。
老总和他,渐渐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由于地毯和办公桌椅并不冲突,这位老总不但批准小K辞职,甚至在他后面的创业路上出谋划策,提供资源,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我觉得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人品往往起到关键的作用,聪明的老实人,容易遇到贵人。
再踏征途
小K站好了最后一班岗,把客户资料以及他们的特点爱好整理成文件,还把许多销售经验传授给了同事们,大家最后还给他举行了欢送会,做人如此,不得不佩服…
与此同时,小K开始了二次创业之旅:办公地毯销售,该国外地毯品牌的授权生产厂家在嘉兴,主要发往国外,在华东市场更是一片空白,无人知晓,因此小K轻松拿到了杭州区域代理权,由于他有之前积累的装修公司和设计师渠道,货品也不错,销售就顺利成章地铺开了,现在唯一的问题是:钱!
小K起步资金全是借的,他信誉好,亲朋好友都愿意借,一共20W,其中也包含了我的5W块,亲兄弟明算帐,利息按银行计,找了一个位置较偏的50方办公室,房租3800,买张桌子放台旧电脑,一开始不请人,这次他算得很精,除了办公室是注册公司必须,其他一切不必要的开销都砍掉了,初期地毯15%的毛利率,约等于净利率。
小K突然开窍了,这比开饭店好太多了,饭店花了150万装修加设施,资金效率太低了,他捶胸顿足:我当初什么都不懂就去开饭店,脑子真是瓦特了…
说到这里涉及到一个资金效率,销售公司的资金效率是远高于餐饮业的,餐饮业在房租和装修上沉淀了大量成本,除非做外卖,只要家里有厨房就行,我觉得小龙虾不错,图片拍好看点,半夜微信朋友圈发发,卖两三百一份,找个骑手送货,很多吃货会买单的,一个人一天也能赚不少…好像有点扯远了[笑cry]
销路不愁,问题还是出在资金上,授权厂商给出2种选择::
- 每次少量拿现货,20万即可,但需现款。
- 假如定50万的货,厂方可以给一个月账期,也就是一个月后付款,而定20万的货,没有账期,款到才能发货,不能欠。
小K平时不爱读理论,看到这串数字懵了,又来问我,我帮他简化了下,如果以他20W自有资金,现款现付压资金,一年只能周转12次x10%毛利,也就是24W毛利,如果他有50W资金,就可以利用月结政策把本金放大一倍,占厂家的便宜,相当于一年周转24次就是1200Wx10%,毛利120W!
还没有计入盈利再投入产生的复利,小K秒懂了资金周转率的重要性,他马上想到:继续借钱!
关于资金周转率的笑话,曾经好几个人问我,厂长,同样100W资金,做生意那么累只有7%收益,现在理财都有8%收益了,你还做什么生意呀?这就是一个忽视资金周转率的典型例子,理财一年只能周转一次,收益8W,做生意通常能转10次以上,收益至少70W,二者根本没可比性好伐。
盲目扩张
小K动员了所有亲友,包括七大姑八大姨甚至他的校园小迷妹们,终于凑齐了50W资金给工厂下了订单,第一批货很快被销售一空,回款后他马上又定了100W货,又销售一空,当时杭州的CBD逐渐成熟,大量公司新入驻的,腾挪的,加上客户互相介绍,小K的货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他开始嫌本金太少了,于是我给他介绍了一个银行的朋友,告诉他一个办法:杠杆。
杠杆其实就是贷款,小K老爸早年7000每平在杭州买了套房,后来涨到三万了,他把房子抵押贷款,顺利贷到200W,这样加上之前利润,他的总本金达到300W,一次砸光全用于购货,由于采购量大,供应商又给了3%的优惠,毛利率达到了13%!
但这么多的货,杭州市场没法快速消化,必须开拓其他市场,于是请了一位销售专门负责宁波市场,他让我做了新的成本模型,人工+提成2%,银行利率不到1%,办公杂费1%,这样净利率至少9%,如果销售顺畅,理论上他一个月可以赚35W,加上复利,一年可以至少净赚600W!这对他来说可是天文数字啊,小K高兴得仰天长啸。
理想往往和现实有差距,加上请了我这个只懂理论的狗头军师,一起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没考虑风险,淡旺季和市场变化,那年的后半段,杭州市场增长放缓,宁波市场又没有成熟渠道,根本无法复制之前模式,8月份300W货只卖掉170W,我用来到处吹牛逼的资金周转率失灵了!
模型不得不全部推翻,新的模型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为了宁波市场的拓展,以及保持杭州市场的动销率,必须增加营销费用,而营销费用控制得不好,就是个无底洞。
做过市场营销的人都知道,品牌推广初期,广告投入是巨大的,而且几乎见不到什么效果,一些烟酒类的广告费占比销售额甚至超过50%,而一个非面向大众的办公地毯其实是不适合做推广的,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两个月下来,小K在营销上浪费了三十多万,线上线下都试了,投入产出比为0,9月10月差点亏损,他开始减少进货,但销售情况还是越来越差,库存越来越多。
这时,拼人品的时刻到了,他以前的老总帮了他大忙,几家区域分公司扩张,全部采购了他的地毯,同时也帮他介绍了不少省内的新客户,总算年底最后两个月的流水还行。
终上正轨
年底小K请兼职财务出了份报表:从春节后算起一共十个月,销售额一共1400万,去掉各种开支成本税费,净利润90万左右,账上还剩240万左右现金和110万的库存,应收应付款基本持平,负债合计260万。
这里要插一句,做生意必须看得懂资产负债表,哪怕是小小的奶茶店也要,很多人辛辛苦苦一年下来,都不知道自己赚了赔了[笑cry]
小K觉得这个成绩不错,摆了桌酒庆功,我心里很愧疚,给他出了馊主意,造成高负债和库存积压,他不但没怪我,还把我外贸公司三百多平米的地毯都换了,这哥们太够意思了。
小K和我在大学里是上下铺的死党,他当过学生会主席,活动能力很强,能跟所有人打成一片。
我是理论派,爱看各种经营类书籍,喜欢演讲,卖弄各种知识,可惜被智商拖了后腿没成为学霸,我俩是好搭档,每年一开学就向新生兜售电话卡,因为有颜值又能说会道,很受学妹欢迎,从电话卡到卫生纸晾衣架,赚了不少外快,当时就觉得,我俩都挺适合做生意的。
第二年开始小K的经营变得稳重多了,他舍弃了之前的高周转率打法,并成功向品牌方要求提高了指导价,增加配套服务,明显提高了利润率,同时采取半现货半订货,供销两端都很灵活,该请的人员,培训也逐步到位,慢慢向周边城市扩张,第二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800万,净利润150万,并还清了亲戚们的钱,生意渐渐开始走上了正轨。
小K的故事要暂时告一段落了,后面他很成功,生意越做越大,涉及面越来越广,已经超过我的叙事能力了。
很多人问我创业什么最重要
我觉得是激情与信念,激情一旦没了就什么都没了,保持激情,依靠信念去克服各种艰难险阻。
去年小K请我们去了趟他老家,我们出海打鱼,那天阳光不错风浪略大,网撒下去,几个哥们靠在船头抽烟,他告诉我们他把菜菜删了,我说你真舍得吗?
别又偷偷关注回去哦…他笑着吸了一口烟,风把他的头发吹得很乱,我转头看着他,眉宇间虽然多了一丝沧桑感,仍让我想起那个韶华年茂,在新生宿舍四处吆喝的卖卡少年…
the end
原文微博@风中的厂长
00后无资金如何创业
做任何一行,前期先要累积这一行的上游和下游的资源。整个流程沙盘化推演,关键部分要进行ab计划更换。不要做大成本的沉淀,轻资产上路。第一炮走红信心很重要。后续产品线延伸,客户的拓展都是老板要考虑的问题。老板看似风光,有时候就是一团蹂躏的纸。
做老板在能浪费太长时间纠结于某一个节点,有时候费点钱把这个坎过去就行。
老板只能带着大家往前冲,伤和痛血和泪都往自己肚里吞。现在想起来只要身体好就行。其他都不是个事儿。趁着某一个浪潮,一定要扛过去。
- 初次创业,开店是最差的选项,基本上就是送死;
- 淘宝天猫京东上拼杀,就是赌博;
- 还是怀着一颗创业的心,先上几年班 。在路上捡机会。
@风中的厂长:
2013年手机淘宝还没普及,绝大部分人还在用电脑购物。淘宝网电脑端,搜索前三名是留给天猫店的,这是巨大的免费流量入口,被称为“三个豆腐块”,“得豆腐块者得天下”。当时一个关键词,抢到一个豆腐块,几个月就能赚一套房。
当时无数人钻研抢豆腐块,各种培训如火如荼,还开出许多黑技术“卡豆腐块”公司。
但是仅仅一年以后,大部分人开始手机购物。仿佛一夜之间,消费者购买习惯改变了。那些黑技术豆腐块公司全倒闭了。而提前布局手机端的人全赚到了。我还记得当时很多公司美工偷懒直接用pc的横图搬运到无线端,运营们暴跳如雷,逼美工改竖图的场景。
科技升级带来商业迭代。豆腐块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故事背后,是网速加快,智能手机普及,这些是“地基”,5g,也只是一个地基,带来的变化,会比4g更剧烈,很多人觉得科技进步跟普通人没什么关系,其实我认为普通人关系大了。每一个应用场景,每一个消费场景,都是机会。
新的地基建好,会有一批新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这些高楼大厦里的每一扇窗,都是普通人的机会。
但是也会让不与时俱进的企业倒闭,会有人失业…
电商好产品
电商培训市场很乱,骗子很多,就算不是骗子,培训完,你如果没有好产品,拿那种到处都有的大路货卖,一样是地狱模式。
什么是好产品,四个要素至少满足3个
质量好(评价口碑复购),颜值高(满足情绪),价格优势(满足市场),竞争小(利润高)。
好产品要去工厂里找,最好是让工厂定做,可以从他展厅选现有爆款或新开发款,稍作改良,比如颜色,尺寸,细节,图案等,然后定做。
不要去拿工厂现货,工厂为什么生产现货,就是给海量小客户批发或者一件代发用的,这就注定了现货人人都能拿到,价格就烂了。就是红海!
你定做了,跟工厂约定只给你一个人做,别人拿不到,至少能暂时保证你几个月到半年的利润。如果卖的好,也会被对手或工厂盯上,最终变成红海。但这个时候,你至少赚到一些钱和经验,去做下一波开发。
一轮又一轮的开发,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壁垒,坚持不降价,靠口碑慢慢积累成一个小品牌。
这种打法,属于比较典型的小而美电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