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从公益捐款、远程办公、数字身份到社会治理,这些领域区块链技术发挥的作用为何不及预期?
此次全球疫情对区块链行业将带来了哪些深远影响?目前的主流公链体系能否承受住资本市场的冲击?
针对这些热点话题,新华财经跨洋连线了身在旧金山的井通科技、墨客的创始人“井底望天”,通过专访的形式进行深入解答。
区块链技术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感觉明显不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这是什么原因?
针对目前的疫情,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看。从短期来看,就是发生了COVID-19这么一件事情,但是如果从长期来看,病毒疫情在人类社会的爆发很可能将成为一种常态,比如此前爆发的SARS和MERS。正如微软创始人盖茨所言,针对大规模的疫病流行,人类社会还没有做好准备。
面对马上要防控疫情的紧迫局面,要在几天内拿出一个区块链解决方案,那么项目团队的基础框架和解决方案应该是比较成熟的。
短期内要解决的就是处理一些技术细节,并且把用户界面做出来,这点要求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幸运的是我们推出了一个平台。此外,不能把区块链万能化,要看到它是一种架构性的基础技术,跟物联网的相似性更大一点,而不像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它们是一种解决具体问题的技术工具。
从长期来看,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对全球的国家治理、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的方方面面都会带来很大的挑战。为了应付这些挑战,针对区块链这种架构性的技术,眼光就不应该局限在这次能够做到什么,而是区块链技术在一种新的社会治理体系中间能够扮演什么角色。
目前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看区块链技术发挥的作用,短期的要求是帮助建立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的管理平台,中期要做成政务管理系统平台,长期要打造一个智慧城市平台。
此次疫情对行业来说是机遇还是打击?哪方面更多一点?
两方面都有。疫情发生直接给经济踩了急刹车,行业短期受到的打击还是蛮大的。疫情不是说给区块链行业直接带来机遇,而是社会整体变化中的机遇还是有的。
从国内来说,复工复产直接面对人员流动的问题,假设浙江和上海的双边人员流动,两地监管政策都要求外来人员隔离14天后才能正常复工。这对于频繁往来两地的人员来说,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从国际上来说,美国限制亚洲、欧洲人员入境,各国陆续出台类似政策,逐渐的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地提倡联防联控,因为客源地机场管理不好,就会给落地机场管理造成很大压力。
这两种情境下都需要解决信息孤岛问题,而且通过组建统一管理单位的办法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实际上,这正是区块链技术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它可以用最低的成本,通过一种平等参与的方式,来解决多方协同的问题。
从社会治理和社会协同的变化角度看,可能对区块链技术的部署是一个机会。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经济停摆,几千或几万人死亡,上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对任何一个国家和经济体来说都是不能接受的,全球在这方面的信息协同会加强,在不同的层面上,可能会催生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机制。
据监测,信息安全方面的区块链项目融资情况较为集中,这个领域是否出现了较为明确的市场需求?
这是为了弥补行业发展的缺口。
区块链技术是一帮安全极客搞出来的,他们的理念是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实现一些产品的功能。产品看起来比较简单、速度慢、用户使用起来不方便,很笨拙。第二批兴起做区块链的是互联网一代,他们的开发特点就是快速实现功能、快速迭代,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产品开发阶段就留下不少安全漏洞。
目前区块链行业越安全的产品使用起来越麻烦,用起来越方便的产品,安全性就比较差。面对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这些已经习惯使用简易产品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也会留下一堆安全漏洞。所以需要一批专业的安全人员来弥合这个空白,一方面帮助用户做保姆式的安全助理,另一方面对区块链产品本身做安全性审计。
今后,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越做越稳固,越做越安全的话,这种需求差不多就会稳定化。
区块链行业的成熟度能否抓住这次数字身份、远程办公、社会治理升级的市场机会?
应该是可以。
针对这次疫情,井通和中国通服在武汉合作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健康灵通行”,墨客和新华网在河北巨鹿合作推出了“区块链+可信疫情防控数据上报和分析系统”,基于区块链的“确诊患者同程查询工具”。
推荐阅读:《随申码_健康灵通行_新华网疫情防控大数据管理平台》
井通还协助西安沣东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开发了“沣东新城疫情防控系统”,应用于协助防控工作人员进行数据收集、汇总分析及部署重点人员等防疫防控工作。实体产业方面,我们在深圳推出了井智消毒防疫机器人,也采用了去中心化的部署方法。
这方面的业务重点要解决便捷性和安全性之间的一个冲突,同时还要解决数字透明和数字隐私之间的平衡。
疫情管控类似于战时状态,如果回归平时状态,隐私保护还要做的更多一些。中心化架构存在“自作恶”和“易攻破”的缺点,所以区块链技术还需要创新实践,通过研发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找到这么一个平衡点。
比特币发行减半,币价能否延续上涨的神话?
比特币发生矿难的风险是比较大的。
2100万枚的上限就定性了这是一个通缩模型,这种模型侧重保值而不是保用,那么整个系统就不能发挥一个现金支付系统的作用了,它的公用性就变了。
最初的设计图景慢慢被剥离,最终就剩下一个保值功能。预期的上涨,导致用户不停地把资产兑换成比特币,抓在手里,导致整个体系的杠杆不断被放大,风险不断累积,其本质越来越接近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资产,并不能成为避险资产。
目前比特币还剩下两个故事。
- 比特币ETF。ETF本身就是一种金融衍生品。2008年,美国基础新股票新公司出来的很少,因此ETF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好比一个建筑的根基很小,但是上面修建的房间越来越大、越来越高。目前美股开始往熊市走,一大批ETF都要倒掉了,因此美国证监会还会通过比特币ETF么?这个故事说不去了。
- 还剩一个故事就是炒作减半行情。目前来看,发行量没有减半,价格先减去了一半。我们经常听到的就是,比特币的电费问题,成本太高了,原教旨主义者就会说,成本越高就证明要发起51%攻击越困难,因为成本太高了。针对减半行情,大约有200亿资金进入了矿机市场,这些融资来的钱买了矿机挖矿,挖到的比特币并没有卖掉还贷,而是通过抵押的方式进行再融资,融到的钱再投入买更多的矿机,最终等待比特币暴涨后获得收益。风险不断上滚,出现了类似于次贷危机的情况。
以太坊从POW向POS过渡,能否转型成功?
目前以太坊的问题也比较大。现在做得比较好的DEFI,其实是通过DEFI来替代之前的ICO,之前的币变成了金融工具,容易出现损失,就出现了DEFI的保险,这样大家就放心去发展业务。
最后所有的风险都集聚到保险上,如果发生动荡,并没有类似的“美联储”来救市,可能会栽的比较狠。
POS已经提了五年了,并没有看到在过渡。目前最大的问题是,JP摩根会把以太坊最大的开发实体ConsenSys收购掉。要真正开发一些东西,还是需要商业性的实体公司来做,松松散散的组织在一些关键时期难以弥合出现的矛盾。如果以太坊一路下跌,其中的人才很可能就被摩根或者Libra收编了。如果资产端不能创造利润,仅从资本端搞融资创新,在外部环境动荡的时候,非常可能出现崩盘的情况。
作者 郭兴华,系中经社区块链首席经济分析师
郭兴华,中经社区块链首席分析师、中国金融信息网区块链频道总监,入选工信部产业区块链专家人才库,“2019中国国际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大会”、“2019首届国际区块链与算法经济高峰论坛”演讲嘉宾,2019年邮储集团“协同讲堂”第三期授课嘉宾,具有10多年国内和海外调研经验,深入一线分析农业、房地产、金融、能源等领域的行业痛点,重点研究区块链技术和数字加密货币的发展如何赋能实体经济,以及利用新三板等创新资本市场,打造新兴技术和扶持重点企业。曾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行业重点译著《粮价谁决定》一书。
专访嘉宾:周沙,笔名井底望天,1996年投身硅谷高科技行业,先后在惠普、Alteron、 NetScreen和Juniper工作过。2013年在硅谷创立井通科技,随后在江苏无锡和北京开设分公司。2017年筹建墨客(MOAC)网络。其投资和创建的关联公司还涉及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和生物制药等领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