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资源分享
追寻中本聪先生的脚步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意义分析发展规划纲要@姚尧

原文标题:2019年12月4日股市前瞻

今天简单聊一下前天推出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在我看来,随着这份文件的推出,标志着决策层对于未来中国二三十年的区域发展规划已经完全成熟。

那就是,在中国最重要的三大城市群里,北京对标的是华盛顿,上海对标的是东京,粤港澳对应的是旧金山

先说北京。多年以来,北京一直有个情结,那就是要在经济上超越上海。

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中,上海繁荣的基础,是旧社会资产阶级留下来的,而一旦北京的经济超过了上海,那就更加能够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所以,大凡上海有的,北京也一定要有。1980年,北京的GDP还不到上海的一半,仅为44.6%。在之后的三十年间,北京的GDP奋起直追,到2013年已经上升至上海的91.3%。之后五年间,北京与上海GDP的比值一直在92%附近,并于2018年达到历史最高的92.8%。

可就在这即将黄金交叉的当口,北京竟然就主动放弃了追赶。

在2017年9月27日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北京只字不提“发展首都经济”之类的词句,而是强调其作为首都所本应该有的职能:

第5条 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的一切工作必须坚持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履行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服务,为国家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基本职责。落实城市战略定位,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提升首都功能,有效疏解非首都功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北京的战略定下来后,接着是珠三角的战略定位。

在今年2月18日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里,是这样写的:

第三节 战略定位

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依托香港、澳门作为自由开放经济体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破除影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略)

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略)

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略)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从这几段文字中,我们就很容易看到对于粤港澳和对于北京定位的不同。

北京的四个中心里,政治中心排第一,文化中心排第二,外交中心排第三,科创中心排第四,经济中心则只字不提;

而在对粤港澳的定位里,第一是讨论经济中心,第二是讨论科创中心。

在《空间布局》一章,《纲要》是这样写的:

第二节 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

优化提升中心城市。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广州。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深圳。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建设重要节点城市。支持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强化与中心城市的互动合作,带动周边特色城镇发展,共同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可以看到,在珠三角的发展规划里,并没有一个特别的核心,而是树立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这四个中心。简单来说就是:

香港是金融中心,澳门是休闲中心,广州是商贸中心,深圳是科创中心,佛山、东莞等地则作为制造业基地。

虽然香港最近几个月出现了动乱,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国家应该不会轻易放弃香港,其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还是会继续保留的。

我们再来看刚推出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在《战略定位》一节,《纲要》是这样写的:

第三节 战略定位

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加强创新策源能力建设,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率,提升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竞争能力,增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持续提高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略)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略)

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略)

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略)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可以看到,长三角的发展规划也是把经济放在第一条,而它在用词上又比珠三角更加积极。

珠三角说的是要走在全国前列,长三角则强调对全国的影响和带动。珠三角说要融入全球市场体系,长三角则强调对全球资源的配置和竞争能力。

但在科创方面,长三角当然也有提及,但就不如珠三角强调的具体明确。

可见国家对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定位还是有差异的,长三角更倾向于经济中心,珠三角更倾向于科创中心。而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珠三角提到了四个中心,长三角却明确规定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上海。

第三章 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加强跨区域协调互动,提升都市圈一体化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区域联动协作、城乡融合发展、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强化区域联动发展

提升上海服务功能。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围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着力提升上海大都市综合经济实力、金融资源配置功能、贸易枢纽功能、航运高端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有序疏解一般制造等非大都市核心功能。形成有影响力的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推动上海品牌和管理模式全面输出,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服务。

发挥苏浙皖比较优势。强化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发挥江苏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发展,加快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浙江数字经济领先、生态环境优美、民营经济发达等特色优势,大力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整合提升一批集聚发展平台,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对外开放重要枢纽和绿色发展新标杆。发挥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等优势,推进皖江城市带联动发展,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从这几段文字,我们很明显地看到,相较于珠三角各城市的“以自我为中心”,上海是长三角独一无二的中心,一切都要围绕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苏浙皖三省只能围绕上海这个中心,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

今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已经高达2420万人,而规划中的上限就是2500万人,事实上已无多少上升空间。

可是,人口向超大城市聚集,已然是无不可阻挡的潮流,而上海“五个中心”的建设还需要吸纳更多人才。那么,这个人口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眼下来看,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东京模式,这也正是我在前文提到上海对标东京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东京都,白天的人口数大约为1558万人,夜间约为1316万人。换言之,每天会有约242万人早上到东京上班,晚上回到东京周边的埼玉、千叶和神奈川县睡觉。

2013年10月16日,上海地铁11号线花桥段(兆丰路站、光明路站、花桥站)开通运营。这是上海地铁首次向江苏探出了头。

在之后的五年间,人们一直酝酿在苏州修建一条地铁,与上海的11号线接上头。终于在2018年,发改委批准了苏州S1号线,S1号线西边接的是苏州三号线的夷亭路站,东边连的就是上海11号线花桥站。

同样的道理,上海7号线未来会延伸到苏州的太仓,上海17号线将来会延伸到苏州的吴江……

除此之外,还会有越来越多交通线路需要建设。

毕竟按照东京都的比例,未来上海的夜间人口数会是2500万,而白天的人口数会达到三千万——每天早上有五百万人到上海上班,每天晚上有五百万人离开上海,回到苏浙睡觉。


订阅号留言:

翁会清:
姚帅,那武汉成都重庆这些地方怎么算呢?已经迁出深户,准备放弃上海户口,落户武汉了。那些大城市数据好看,每天都的通勤社会压抑,真的好么。

作者:
武汉对标芝加哥。


姚尧
微信号:yaoyaostrategy
坐观天下而拥抱时代,背靠历史以眺望未来。洞察本质,预测趋势。研究战略,把握机遇。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意义分析发展规划纲要

分享到:更多 ()

来评论吐槽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快手号:神吐槽shentucao

交易所地址更多手机免费挖矿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