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有三家玻璃生产企业在上交所上市,它们是国企耀皮玻璃、国企洛阳玻璃和民企福耀玻璃。当时耀皮开盘价16元,二十几年后的今天,耀皮复权价14.27元,亏损10%。当时洛玻开盘价16.78元,二十几年后的今天复权价是13.83元,亏损17.6%。
当时福耀开盘价44.44元,二十几年后的今天复权价是1524元,盈利3329%。
福耀玻璃美国工厂现状
去年国内业务收入约115.72亿,微降0.01%;国外业务收入83.12亿,同比增长25.59%,增速高于国内,与国内总收入差距缩小。其中《美国工厂》中的那个工厂,去年营收34.12亿,增长58.77%,占公司国外总收入的4成以上。没白折腾啊。
微博@拆那钟碧莹:简直马原教科书级纪录片,先是资本家增加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获得绝对剩余价值,然后提高资本有机构成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工人失业造成相对过剩人口,按照书上推论,接下来是两极分化,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首先,我不支持/甚至反感欧美的大型工会,觉得这样的组织在浪费企业资源/金钱/时间,降低组织效率。
但是看这个纪录片《美国工厂》,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美国工人(挑选的业务骨干)在中国培训的时候,看到分拣碎玻璃的中国工人是没有啥劳动保护的,戴个棉手套就开始捡玻璃渣,甚至还不是“防割手套”,美国工人很惊讶。
很多人看完以后,都已经自动把自己代入了富甲一方的曹老板的角色,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可能你们都是衔着金勺子出生的人吧,没有一个穷亲戚、没有1次见过普通的工人农民的劳动条件?所以,自动把自己代入富豪的身份,觉得手握几亿资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买美帝公司,很自豪。
曹在美国投资开厂的时候,无数微博网友骂他,觉得投资不该“给美国人”,甚至有人说他叛国。曹在美国纪录片里出现的时候,网友看到美国制造业衰落,难挽颓势,又有无数网友觉得“我们中国人真牛X,美国工人衰老臃肿,就该被淘汰”。
我家乡在一个中国的18线小县城,里面的纺织厂在中国经济转型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下岗,后来连下岗这个词都没有了,叫“待岗”(因为下岗工人还能领补助,待岗啥也没有)。很多纺织女工后来沦为小姐,传出过丈夫骑车送妻子去陪舞的各种传说。
我作为一个草根阶层,也有亲戚是最普通的劳动者(在小品牌果汁厂打工,老板用的不知名液体兑果汁,工人的手都被腐蚀坏了)。我自己曾也去F打头的巨型企业亲眼看过普通厂妹的生活。
愿你永远幸福,永远把自己代入“自豪的富豪”的身份思考。希望你永远不会有一天看见饱经风霜的手,而心里掠过一丝失落和悲悯:“防割手套多少钱?有钱办企业年会,没钱给分捡玻璃渣的工人买防割伤的防护手套?”
我作为一个草根,改变不了世界。。。但是,曹在美帝投资开厂的时候,我不会发帖骂曹(商业行为,人家自己的资金,愿意在哪儿开厂都是自由)。当我看到美帝工人被遣散的时候,我也不会自豪的讴歌“中国制造业的低人权优势”。。。毕竟我也见过纺织工人当年也没啥人权,依然被她们信赖了一生的工厂弃之如敝履。
确实,中国富豪站起来了,同时,也有很多中国网友在精神上站起来了。[允悲]希望你永远如此幸福而自豪,美梦不要醒[吃瓜]。
曹德旺忍不住终于回应:国内一些“标题党”的不实报道让我难以接受!
本文节选自微信公众号“环球时报”(ID:hqsbwx)
我并不反对工会
企业中有工会组织,这在美国很正常。我并不反对美国工会的存在,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国的文化。
对在美国经营的企业家来说,面对工会这是家常便饭。我在美国投资20年知道怎么应对。福耀在美国的公司中,有一家就有工会,我们跟工会的关系处理得很融洽。
福耀其他公司中,有少数工会积极分子进入我们工厂的员工队伍中,他们没有闹什么事,就是悄悄发传单,我们一发现就与他们进行了交涉,并且告诉他们福耀在对待建立工会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福耀在美国新成立的公司,我们都会直接跟员工商量和讨论管理的问题。
其实福耀现在遭遇的这个事情也在意料之中。我们在美国的公司普遍经营得很好,今年能实现盈利。美国当地时间18日晚上,俄亥俄州招商局的官员联系我们,需要我们提供数据。他们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告诉记者,“一些关于福耀的报道是不真实的”。我们已经把实际情况告诉他们。所以,这说明州政府在这个事情上是支持福耀的。他们希望能把这个事情的真相搞清楚。如果这件事不明不白,对俄亥俄州也是一种污蔑。
《纽约时报》目的何在
为什么这个事情我没有第一时间回应?其中有一些原因。
当地时间6月17日,美国举行一个大型的招商活动,中文名是“选择美国论坛”。而《纽约时报》那篇文章是6月10日发出的,中文版是6月12日发出的。这篇文章在报道中存在问题,起码有40%是道听途说的。其中主要是采用了被福耀开除的员工的一些说法,听他们发表一些议论。
之所以说30%-40%的内容不真实,我们的公关部门请《纽约时报》提供采访的内容来源,有些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
还有30%是历史问题,其中说福耀还因为“环保问题”,被美国联邦安全与卫生署罚款10万美元。其实从这个金额可以看出来,所谓“环保问题”不是什么大的问题,这个罚款也是福耀与有关部门协商的结果。在美国,如果一个企业真的被发现环保有问题,别提10万美元,就是1000万美元、1亿美元都没用,等待你的首先是工厂暂停生产,进入整改,直到符合标准才能复工。
工会组织曾跑到我们工厂附近的一个酒店,组织一场活动,就是在酒店里搞个会议,邀请了来自我们工厂的大概二三十个工会积极分子(之前应聘到我们工厂工作的人),开会完之后,高兴地对事先可能联系好的当地新闻媒体说,“我们成功地召开会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故意模糊了一个概念。按照美国当地的法律,在一家工厂成立工会,必须得到所在工厂半数以上员工的同意。但这次参加他们召集活动的人数顶多只占整个工厂的3%-4%,所以远远达不到成立工会的标准。
中国企业对美投资,甚至中国在国外投资都会遇到类似问题。我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回应或者发声,是担心被美国媒体继续炒作、发酵。美国政府17日举行这个对华招商活动,10日《纽约时报》发出这样一篇文章,后者到底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我不太清楚。《纽约时报》是为了拆特朗普政府的台,还是为了体现美国的绅士风度,告诉被邀请来美国投资的上千家中国企业,美国有这些“阳谋”,你们还投不投?
所以,在招商会的前一个星期出这样一篇文章,目的有些让人疑惑。
国内“标题党”让我惊讶
另外,中国国内一些媒体的“标题党”表现,让我实在是惊讶了,也接受不了。作为一个几十年来在中国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我为国家做了多少贡献,应该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很多数据都是白纸黑字摆在那里的。而福耀作为一家中国企业,到美国发展也有利于中国企业的整体形象,打造中国的品牌影响。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中国国内媒体的严肃报道和分析,而不是夸大其词和编造谣言。靠谣言来吸引眼球并赚钱,不但卑鄙,而且也太可怜了。
比如,“曹德旺美国公司员工上街游行”,这个是中国一些标题党媒体在胡说八道。虽然这个事情是《纽约时报》挑的头,但中国国内的“标题党”却在利用机会大造舆论。他们可能有两个目的:一是想把一些中国企业家吓回去,二是想影响股市。
福耀几天来的股票价格并没有受到这一新闻炒作的影响。如果是一家小公司,经过如此折腾,可能损失不小。从最初办厂到现在,我一直是很规矩的企业家,如果真的在美国遇到什么问题,我们的公司会马上发出正式公告。
福耀不怕被诉
有媒体说,有员工或工人要起诉福耀,但是这个员工是被福耀开除在先的。他起诉我什么?根据美国的法律,如果起诉的理由不充分,会通过律师让你撤回。《纽约时报》报道中涉及的一些事情其实是在海外投资经常遇到的情况,就算被开除的员工起诉福耀,如果福耀输了的话,也只是一个劳资纠纷,因为我们购买了正规保险,保险公司将会进行赔偿。
关于这次事件,保险公司也问过我们的态度,是跟这样的员工和解,还是不跟他和解。我们认为,开除他是因为他职业操守出了问题,我们并不怕他走法律途径起诉,作为一家公司,我们有我们的用人标准。
而且,福耀集团在美国投资额是10亿美元,他起诉赔偿的金额加上律师费,大约几十万美元。所以,就算他告赢了官司,拿到了赔偿也不会影响福耀在美国的投资。而且,一旦他起诉,我认为我们的理由非常充分,我们会奉陪到底。如果他不起诉,我们都会考虑起诉。这个人虽然已被开除,但也必须把事情搞清楚,看他以后还敢不敢不讲诚信。
Who is it 曹德旺,福耀玻璃集团的创始人,又被誉为「玻璃大王」,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
这位被誉为「玻璃大王」的中国顶级富豪将自己的领地一步步从福建小镇拓展到美国,在那里,他是绝对的国王。
《人物》微信账号:renwumag1980
文|李冬梅 编辑|张卓 摄影|尹夕远
钛合金人
2014年12月的一天,北大经济学院,曹德旺先生的自传《心若菩提》新书发布会。
坐在由经济学家、出版社社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前主任等组成的嘉宾中间,曹德旺面无表情。68岁的他,头发染黑得一丝不苟,衣着与前一天接受《人物》记者采访时并无二致,只是衬衫外系上了领带。自始至终,他背脊挺直,目视前方,下垂的唇角紧绷着,仿佛与周遭格格不入,对汪洋般的赞誉声充耳不闻。
轮到曹德旺发言时,他缓缓站起身,用一口难以辨认的带着浓重闽南口音的普通话对北大师生说:「我写这本书,是要告诉中国的中青年企业家,在中国怎么做企业.」,「我要告诉美国人,我们中国企业家不是骗子」。在回答发布会现场观众关于「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不是『进去了』,就是在『进去』的路上」时,曹德旺说:「我这么多年最自豪的是没给官员送过一块月饼。」
曹德旺又被誉为玻璃大王。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代表,他在不起眼的汽车玻璃领域创造出极高的商业价值,他创立的福耀玻璃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之一。2013年的胡润中国富豪榜显示,曹已进入中国顶级富豪行列,身家达到11.4亿美元。
曹德旺广被社会所知的是一段关于「婚外情」的故事。坐在北京的昆仑饭店顶层接受《人物》第一次采访时,记者小心提起这件事情,曹德旺毫不回避,大手一摆:「对,不就是交了个女朋友吗?交了就交了,我承认了。」
在那段以自述口吻讲述的经历里,曹是性情中人,依父母之命娶了糟糠之妻,又遇到了「真的爱情」,虽然各自有了家庭,但他还是想不顾一切跟「真爱」在一起,为此他给原配写了诀别信,原配也做好了离婚的准备。那是上世纪70年代末,婚外情闹得轰轰烈烈。
最终决断时刻,曹德旺做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做了一项社会调查,选了100对有代表性的夫妻,工人、医生、干部……对能搜集到的婚姻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他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一个家庭是绝对幸福的,即使他们被外人看作是天作之合。
「世界上有绝对的幸福吗?没有。」他确信,「所以也不会有绝对幸福的家庭,绝对完美的婚姻。」既然如此,「我认为我是不需要再去考虑什么换家庭的事情了,再换,就是换1000个照样也没有用啊。」
曹德旺回归了家庭,从此成为理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这件在多年后回忆起来依然令他伤感的事成为「人生中最大的转折」。从那时起,他把全部热情投入事业,成为一个「钛合金人」。
2014年年底,曹德旺出版了他声称是自己一笔笔写的书《心若菩提》
计算狂人
曹德旺的世界由数字和计算组成—在制造业这种艰苦的行业中胜出,他仰赖精确的成本计算、质量把控和风险计算—这位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商人每天保持两个小时的阅读,商业杂志,内参报告,从那些外人看来枯燥无味的数字和表格中做出决策与预判。
就说进军美国吧,他1994年就进军美国市场了,只是近两年要在美国重新创业,拷贝一个福耀集团,他立即口算一笔账,在中国生产浮法玻璃一吨大约1700,在美国只要1300,再加上美国的能源很便宜,「电费,中国一度6毛钱,美国4.5美分,折合两毛多。天然气,(美国人)一立方气卖我0.11美元,7毛多,在中国他卖给我3.6元人民币,5倍的价格。」接着,他又花费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饶有兴致地解释背后的政策背景,从美国的劳资关系到政党关系,从财政政策到货币政策,从虚拟经济到制造业。
他的发家也是依靠对数字的敏感。80年代在得知中国的汽车玻璃被日本企业垄断,每块卖到2000块钱后,曹德旺立即筹资。去芬兰考察归来后,他念念不忘一台设备,回乡后「脑子里总是浮现出机器每40秒钟流出一片边窗玻璃,转而变成几百元钱」的画面,在融资买下那台「印钞机」的设备后,一块汽车玻璃板的成本被压低到50元,他一年就赚了2000多万。
在聊到为什么在2007年预见经济危机,时间已经接近中午12点。「我是在新闻联播上看到的一条人民币利率变动的新闻。」他疲惫的面孔立刻唤起一种兴奋。那是2007年,中国汽车工业空前发展,福耀赚得盆满钵满。曹德旺的决断在集团激起了前所未有的反对和言辞激烈的批评。2008年下半年,制造业忽然进入寒冬,「事后证明,他总是对的。当断则断。」浮法玻璃经理黄中胜告诉《人物》这是曹德旺身上很明显的一点。
福耀集团财务总监左敏尽管身为经济学博士,在曹德旺面前他还是甘拜下风,「曹德旺心中都是数。你跟他说什么,他都是数据。大到全世界的GDP产量,小到福耀的成本,他都清清楚楚。因为清楚数据,他的反应速度很快。」
左敏记得,有次曹德旺神秘兮兮地把他叫到洗手间去谈话,他以为老板要加薪,没想到,曹指着抽水箱上的两卷卫生纸说:「一个水箱上放两卷卫生纸,你这个财务总管是不是该查查我们的财务是不是出问题了?」左敏彻查公司后勤物资账目,果然发现了问题。
玻璃国王
在位于福建省福清市宏路镇的福耀玻璃集团总部,曹德旺曾被下属们称为「曹特勒」。
玻璃厂区全部由曹德旺设计,他常常透过顶层办公室玻璃俯瞰整个厂区,就像一位俯瞰疆土的帝王—最早一批跟随曹德旺创业的女工林红英记得,1987年,曹德旺刚将厂房从家乡高山镇搬到这里时,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开3个小时车来到工地,兴奋地巡视,那时的工地,坟场上的白骨还没清理干净。
如今,目力所及的浮法玻璃生产线,高高的烟囱24小时不间断地吐出白烟,硅砂进入熔炉,设备吐出玻璃,机械手臂们则捧起切割完整的玻璃。办公楼正前方的广场上,五彩旗幡在冷风中飞扬。美国、德国、法国、韩国……每「征服」一个国家,曹德旺便把一面国旗插在广场上。
这是曹德旺的领地,也是他的玻璃王国。「我是被逼成富豪的。」曹德旺更愿意称自己「乡镇企业家」或「农民企业家」,而不是「玻璃大王」。1993年,福耀玻璃成为福建第一家上市公司。第一天上市收盘后,曹德旺算了一笔账,发现自己真成富豪了。
曹德旺生逢其时,他加速财富扩张之时,正值中国在外贸和内需两大引擎的拉动下宏观经济展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之际,自90年代末期,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开始走向世界,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政府规定「在华生产汽车零部件国产化率必须达到40%」,曹德旺享有政策红利,「运气就是我踩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前进。」
「金钱就像大海里的鱼群」,曹德旺对记者打了个朴素的比方,「就算你是个好渔夫,打的鱼多到吃不完,都贮存起来,也会碰上天灾人祸」,如何守业?他既无政治资本,也不谙世故,即便他的哥哥曹德淦官至福建省副省长,他也从不敢动用这份关系,「否则要被人骂官商勾结了啊」。他对记者强调,清白才能捍卫住产业。
曹德旺回忆,因为一个新加坡朋友的推荐,他很早就自学了会计学,由于对数字天生敏感,他相信会计学是保护财产、管理企业、把控全局的法门。「我经得起任何人对我的任何调查和推敲。我没有任何把柄抓在任何人手上。」曹德旺自称,会计学多次保证了他在瞬息万变的政策中全身而退。
他印象最深的是80年代「农村整党整风」运动烧到了他的家乡福清县高山镇,作为镇上唯一一家民营企业的大股东,曹德旺被要求提供玻璃厂三年的账目。整个镇的人都在传曹德旺「有严重的经济问题」,要「被抓起来了」。「我又没做什么坏事,人家为什么抓我?我怕什么?」直到一位银行的朋友跑来告诉他「现在不需要有问题才抓人」,他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第二天,曹德旺带着整理得整整齐齐的账目、复印资料、合同文件和全部单据,分发给政府官员,针对贪污、破坏生产、挪用公款和毁灭证据四项「指控」从7点一口气演说到了10点。「我工作二十几年,见过无数干部,还没有一个有曹德旺这个水平,一个人坐在那里讲两三个小时竟然不用打稿,而且没办法辩驳,每一条都无懈可击。」时任县委书记陈元春对着一群干部总结说,「当然啦,也有缺点,怎么能把中指伸出来呢?他是个农民,我们要包容他。」
「一些企业家很土,不懂得做账,不懂得保护自己。」自此,曹德旺信仰会计学。在别人眼里,他是锱铢必较的铁算盘,而他明白算盘可用来保命。
本文为节选版,首发于《人物》2015年3月号
为保护版权,我们对《人物》文章进行了特殊处理,剩余5648字请点「阅读原文」继续阅读。用微博账号登录成为《人物》会员,每月将收到我们精心遴选的至少10篇文章,包括全部拳头产品。1月仅5元,按年更有优惠。
福耀玻璃在美国建厂的原因
这个行业产品运输半径短,所以选址不能离整车厂太远。 福耀在美国设厂是为了打入美国三大整车品牌供应链。
在2020年之后,通用生产的汽车零件必须是美国生产的,于是作为上游的供应商,才有所谓的动力在美国建厂。
《美国工厂》拍的细节很足,不过缺了一点福耀和当地政府互动的信息。《人物》杂志2015年写曹德旺,对他和当地政府的斗争写的栩栩如生:
玻璃厂旁边的水库要决堤,公安局跑到厂门口挖隧道,曹德旺让儿子叫了几十个工人,自己举着雨伞站在工厂门口指挥:揍他,你揍他!他妈的,你说东张水库都快要决堤了,跑到我门前挖我的隧道干什么?他不就是敲诈我当初谈判的出钱没有给你付清楚吗?
玻璃厂内部网吧被城管查收,他打电话给县委书记:我们一年就几亿税给你……我的员工开的店铺,不要你的地,不交税的,是内部家属开的,你现在来了一帮人又搬我们电脑,你尽快派人,再动的时候我要动武揍。
福清举办龙舟赛,当地省体委领导提出让曹德旺拿5万块赞助费取得赛事的冠名权,后来省体委又找到了外商,通知曹不能冠名了,颁奖礼上,曹德旺从礼仪小姐手中接过奖杯,在澳大利亚队队长准备接过奖杯的瞬间,将奖杯扔进了东张水库。后来给省里写检讨书,说自己有两个错误:一是发奖杯那天不该去,二是错误地认为身为福耀总经理,应该以维护公司利益为天职。
《人物》总结曹德旺为什么敢斗的时候说:与同代企业家相较,曹德旺没有原罪感,80年代便拥有了玻璃厂全部产权。多年的奋斗也令他拥有了强大的经济资本,福耀每年为福建省贡献5亿税收,相当于一个城市农工业收入总和。
也不完全是没有原罪的问题。曹德旺虽然幼年过得辛苦,但是曹家本身不是穷人出身,祖父是福清当地有名的富豪,父亲曾是上海永安百货的股东,曹德旺做生意做得早,80年代已经有了些积累。他哥哥官至福建省副省长,虽然从来不用这层关系,但要是没这层关系,跟当地政府斗起来怕还是要多吃不少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