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县也是受害者
作者 | 一姐
2007年夏天,江苏太湖的湖面被一层恶心的蓝色覆盖,位于太湖边上的周铁镇附近水域,十公分厚的蓝藻堆在水面,一股腐败气味儿隔老远就能闻到。
5月28日,无锡贡湖水源地测试水源氨氮超标25倍,无锡人的饮用水被污染了。一时之间,超市、商店所有的桶装水被抢购一空。
这起蓝藻污染事件,最终引发了中央对苏南治污的重视,苏南模式自此画了暂停符。同样是这一年,周铁镇一家叫倪家巷化工厂的企业搬到了一水之隔的响水县陈家港化工园区。这家企业就是最近出事的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
除了天嘉宜,陈家港化工园区其他大多企业也都是从浙江、苏南等地迁移过来的,这些企业最终帮响水县形成了以化工为支柱的经济模式。也让响水县从江苏最穷县的压力下松了口气,十几年来,响水县的工业增加值稳步上升,辖三大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占全县比重达90%。
但这种模式代价巨大,自陈家港被规划为化工园区之后,响水县就一直在“谣传出事”和“真出事”之间切换:
- 2007年陈家港化工集中区联化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化学爆炸,造成 8人死亡,5 人受伤;
- 2011年2月因谣传陈家港化工园区要发生爆炸,响水县上演“集体逃亡”,近万名居民连夜逃离,造成交通拥堵,致4人死亡。
- 同年11月,陈家港工业园区内江苏大和氯碱化工公司发生氯气泄漏,导致下风向的江苏之江化工公司30多名员工中毒。
可是,放弃这种模式同样代价巨大,远不是失去一点GDP的事儿。
同样位于江苏,2016年被环保督查查出问题的灌云临港产业园,自16年底,取缔关闭了42家企业,对18家企业停产整治,17家企业转型提升,两年来,灌云县一共投入36亿,其中企业投入整改资金23亿,县财政和园区投入资金13亿。
灌云县的县长账算的清楚,话也说的精辟:“临港化工集中区开发15年,累计纳税也就是几十个亿,而近两年环保治理就花了数十亿元,彻底治理到位需要近百亿,无论是算政治账、经济账、生态账,还是民生账,都不划算。”
他的本意是搞化工产业不划算,但回到当年,接收苏南以及其他地区淘汰的企业,是这些县镇最好的选择。江苏省生态厅官网上刊登的一篇《中国环境报》的文章写道:当时灌南县刚刚开始成立工业园区,位置偏远,交通不便,配套也不全,只有化工企业认为外部干扰少,愿意来投资,灌南县常务副县长在采访中直言:“那时候不是想选择什么产业都可以的,只要有企业愿意来,县里就很高兴了。”
所以,“不划算”这个说法,以灌云县的处境看,对应到“整改”本身可能更恰当。
连云港市环保局局长曾经在整改中说:让一家企业‘生’容易,让它‘死’却很难,环保整治中,听起来最简单的关停企业,对原设施、材料等的拆除、转移处理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问题就在于,能拿出几十亿做环保治理的地方,大多一开始就不会大量接收这些企业。而像响水县这样经济基础本来就不好的地方,捏着鼻子接收来的产业,没收到多少钱,现在还要往外贴,“能拖一天是一天”是最本能的选择。
但是,拉长了周期看,响水县的祸并不是响水县的错,它本身也是中国经济高增长中最被垢病的“野蛮发展”的受害者。
这次出事的天嘉宜还在江阴的时候,就曾在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的评定中被评为“红色”,按照江阴市的环评标准,被评为红色的企业将被断贷、强令整改。但之后几年,这家企业并没有因此发展受限或者放缓,天嘉宜所在的倪家巷集团后面几年不仅继续打通上下产业链,还做大做强,在2009年被无锡市列为第三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对污染企业睁只眼闭只眼,是过去大多数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压力下都会选择的路。
2016年天津爆炸案发生一年后,绿色和平组织以政府统计数据为依据做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发生化学品事故的频率远高于其他国家,当年1到8月,共发生232起,平均每天一起,报告总结说:“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化工行业,但行业监管松懈得可怕。”
江苏以化工立省,在上世纪90年代,受惠于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在苏南发展出一大批小化工厂,这些化工厂从诞生之初就有技术不足、规模小,污染大的特点,于是这些企业带飞了苏南经济的同时,也带来太湖蓝藻污染的结果。
可惜,苏南治污的结果,并不是淘汰了这些污染严重的小企业,而是把它们逼到了像响水县这样的苏北经济洼地。发达地区可以对污染说不,而响水县这样的地方,在承接了发达地区的产业后,既没有机会复制发达地区的发展路径了,也没有底气对这些企业说不。
响水县早在好多年前曾流传过一个口号:宁愿毒死,不要饿死。
今天看,这个选择题仍然没有答案。
叁里河
微信号:Sanlihe1
功能介绍:关于财富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