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资源分享
追寻中本聪先生的脚步

课外学习和应试教育如何兼顾?@姚尧

课外学习和应试教育如何兼顾?

自从女儿上了私立初中,我就陷入了紧张焦虑的深渊,尤其是八年级后,几乎天天在自我怀疑。秉承了十年的阅读为上、按照孩子天性教育引导的理念在一周一排名的应试教育前全线崩溃。学校是5+4模式,小学️5年+初中️4年,初一时对外招两个外招班,我孩子就是外招生,跳过️六年级直接上七年级。刚开始还好,只是觉得节奏快了点,孩子喜欢文学,读哈利波特系列、萧红、张爱玲、鲁迅、三毛、阿加莎、东野圭吾,考试作文排前三,数学科学偏弱,总分中等偏下。毕竟理科拉分,我觉得在学霸班,这也正常。所以孩子一开始抱怨她正从学霸沦为学渣时,我并不在意,以成绩不算什么学到知识才要紧来鼓励她。可是八年级几何、物理、化学都来了,而学校的教学方式仍是教完就考,考了就排名,不管你是否消化吸收。孩子疲于应付作业和理科培训班,再也没空看书或写东西。唯一坚持的是临睡前翻翻红楼梦,孩子说:“小学时,我曾掀起班里的红楼梦热,语文老师讲红楼梦时,我纠正她讲错的地方,老师还表扬我,要同学们向我学习,多看书。现在我还喜欢红楼梦,我想报名学校的红楼梦阅读社团。可是老师说我理科差、体育差,普高都危险,成绩差的学生没有报名资格。”双十一时我第一次被老师约谈,说作为家长我严重失职,孩子的成绩太不上心。我以前觉得周考月考都不是事,大考考好就行了,现在看着孩子像霜打的茄子,没信心、疲惫不堪。

好迷茫,好纠结,姚尧,我该怎么办?


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下被牢牢僵化固定住的

现在我们说回到那位留言的读者,你在留言的最后问我该怎么办?我思考了一下,勉强可以提供你上、中、下三策。

  • 上策是把孩子带回家,自己教育培养,保全她的天性和学习兴趣,这就是姚尧未来想走的路。
  • 中策是把孩子送到更差一点的学校,这样她不用花费全部精力就可以应付考试,同时还有时间来学自己喜欢的东西,自信心也不会被打击,最多只是有点失落感。
  • 下策是劝孩子在接下来的几年暂且放弃兴趣、放弃文学,集中全部心力应付数理化考试。

等到考上大学后,再听凭自己的兴趣,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但这几年得先忍一忍。这其实就姚尧当年走过的路,我父母当年就这么跟我说的。

如果走的是下策,那么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最差的,风险是最大的,尤其如果孩子很聪明的话,他很有可能在这几年应试教育的持久战中既丧失思辨创造的灵性,又丧失对读书学习的兴趣。

请读者扪心自问,你们有多少人是进了大学就开始不读书的?有多少人是离开学校后就一本书都不肯读的?

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最主要的一条,那就是在你们的认知里,读书和学习从来就不是一种乐趣,而是一种艰苦的工作,充满了功利性。

现在既然没有明确的功利目的,那为什么还要忍受这种艰苦呢?

而这样的理念,毫无疑问都是当年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下被牢牢僵化固定住的。如果走的是上策,对孩子的教育是最好的,但对父母的挑战是最大的,要耗费更多的心血,承受更多的压力。

本质上,我们这就是个被庸众把持的社会,任何一点与世俗背道而驰的理念,都会有无数人来反对你和质疑你,即便你未曾妨碍到他,他也会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喋喋不休。

教育,说到底就是父母师长人生理念的延伸,每一个想法都与世俗完全相同,每一个动作都是按照世俗的标准亦步亦趋,却还想获得成功而有价值的人生,世界上哪会有这种好事吗?所以坦白讲,告诉你成功的方法并不难,关键是即便告诉你,你也做不到。

订阅号留言:

选上策关键是理念和决心!

什么事都跟钱扯上关系好像钱能决定一切似的。你自己教孩子省钱还是出去上学交各种费并且报各种班省钱?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连哈佛的课都在网上公开了!以后知识的获取是最廉价的了,稀缺的是理念,理念!姚尧在大二就做了这个决定了,那时他有钱吗?

不过我也能理解这些人,如果自己就是从应试教育中出来的并被驯服,眼界有限格局有限,对未来充满恐惧焦虑,在经济重压下踯躅而行,要孤注一掷做这样的选择真的是太难太难了,几乎不可能。

所以,你永远给不出去自己没有的东西,家长们就算只是为了孩子好也得拼命提高自己啊!不然你的局限性会成为孩子人生中最大的障碍。


姚尧自我介绍:

因为就很大程度而言,姚尧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饱受这种烦恼的煎熬,这也是我之所以坚持不会送孩子去学校的主要原因。

许多人以为姚尧从小到大就一直是个学霸,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从小到大就从来不曾是学霸,我的成绩大约是所谓尖子班里的中等,努力一点就是中等略偏上,懒散一点就会是中等略偏下。

在我看来,中小学的应试教育与“聪明”基本没什么关系,除了天赋极高和天赋极低的学生之外,能够在应试教育这套体系存活下来的人,就是能够耐得住性子一遍遍刷题,把题目刷的滚瓜烂熟并且乐在其中的人,而我显然不是这种人。通常一个东西,我弄懂以后就不再有兴趣来回刷题了,我会把我的兴趣转移到更加新鲜辽阔的世界。在我小学毕业前,四大名著就早已熟读,当然那个时候的理解肯定很肤浅,尤其是对红楼。

在我初中毕业之前,我读三国演义已经超过二十遍,资治通鉴已经读了一大半,兵书也读了六七本以上。

可以想象,当一个人花这么多的时间来读杂书,无论他的天赋是有多聪明,也不可能在考试分数上战胜那些把所有时间都拿来刷题的人。

而我当年读这些杂书,不但得不到任何支持,而且是偷偷摸摸读的,塞在教科书的下面,有机会的时候就瞄几眼,没机会的时候就用教科书遮住,思考先前偷看到的东西。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下,分数就是最大的话语权。

在人们的观念里,如果你考试分数第一第二,那么你牛皮哄哄是可以的。

如果你考试分数一般,那么夹着尾巴埋头苦学,那也是值得表彰的。可像我这样考试分数一般,却又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不把师长的话放在眼里的人,是相当不受待见的。我从小到大基本听不到多少正面的鼓励,一直都是被打压的,因为你无法向世人证明,既然你那么聪明,为什么你考试不是第一名。

离开学校后,我继续在接受世俗的打压,因为你无法向世人证明,既然你那么聪明,为什么你不能找到好工作,不能赚到很多钱,不能在上海买房。

这就是社会的现实,这个社会就是被一群自以为是的庸众所把持,他们的思维永远是这么线性。

因此,当我还是18岁读大二的时候,我就彻底想明白了, 以后我的孩子绝对不送学校。如果他是个智商平庸的人,那送学校还没什么关系。如果他智商超群,那就绝对不能送学校。

我自己能够在僵化呆板的应试教育体系内存活下来,一方面花了那么多时间读自己感兴趣的“杂书”,一方面信心和抱负又饱受打压,却还能够坚持下来考上大学,我觉得是一种幸运。可我的下一代,如果他也是个聪明人的话,可能就没这种幸运了。

但是,我也明白,这种观念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太过离经叛道,你跟他们是谈不拢的,他们会条件反射一般地质疑你,反对你,觉得你是要往悬崖跳,为了你好,他们必须要挽救你。

直到现在还是如此,几乎每一个听说我不打算送孩子进学校的人都会说:“那怎么行,那不是要脱离社会吗?学校固然有缺点,但也有很多优点啊,你绝对不能这样偏激啊!”

对于这些人,我通常都是笑笑而已,不愿意跟他讨论这些话题,因为格局和见解的悬殊差异,这些东西根本就不可能谈得拢。

而且,如果你让我讲真心话,那么一开口就会伤人,我最真实的想法就是:“连你这样条件反射都能想到的东西,我会想不到吗?你觉得你比我更聪明,比我更深刻,还是比我更深思熟虑?”

所以,自从大二开始,我跟每一个与我可能发生恋爱关系的女孩都交流过我的这些观点,包括以后有孩子不会送学校,包括我离开学校后不会去公司找固定工作,包括我不会在城市里买房,包括我非常不擅长做家务等等。

有些女孩听了觉得无法接受,那我们很快就结束;有些女孩一开始被爱情冲昏头脑,觉得为了爱情什么都可以接受,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我的很多理念无法见容于她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和现实,于是最终只能分手。

直到十年前,我遇到我现在的妻子,我所有奇奇怪怪的理念她都能接受并认同,于是我们就在一起了。或许你会觉得我太深思熟虑了,但这也正是我的无奈之处,因为我知道我的理念与世俗是格格不入的,如果将来吵起架来,虽然我不觉得自己有错,但世俗不会支持我,所以我必须要找到一个完全认同我理念的人。

世俗中的相亲太过重视所谓的家世、金钱、房子、车子,但这些东西,我一个都没考虑过,我只看重理念

只有在婚前就统一理念,婚后才不会整天吵架,我也才能集中心力,无所羁绊地去为理想而奋斗。


课外学习和应试教育如何兼顾?@姚尧

分享到:更多 ()

来评论吐槽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快手号:神吐槽shentucao

交易所地址更多手机免费挖矿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