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国人保财险副总裁王和以“区块链:重构的力量”为主题发表了演讲,主要讨论了区块链技术对保险行业的重构,他指出区块链对保险的重构,包括信用、集合、风险、交易四方面,并通过具体案例予以解释。
王和还就区块链领域的创业提出建议,希望创业者分辨真伪区块链,寻找“天花板”,避免理想化、虚化与矮化,加强与其他技术结合,保持敬畏心与定力。
大家上午好!
首先,对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字金融资产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
今天,我想更多地回到区块链技术本身,特别是区块链技术与金融、保险的关系,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我关注这个领域的时间较长,同时,也做了一些落地的案例,所以,会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出发,然后收缩到微观的点上,谈谈我对区块链的认识,交流的题目是《区块链:重构的力量》。
“重构”是我对区块链技术的基本认知,我认为区块链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技术,它的出现可能重构人类社会的未来。
相信在座各位对区块链都不陌生,2008年,中本聪的一篇文章,催生了比特币,至今已过了十年。比特币诞生的一个重要背景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后,人们对于主权货币,尤其美元为代表的国际主权货币的认知,或信心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怀疑、质疑这种货币体系的合理、公平与正义,这就是比特币诞生的土壤和时代背景。
区块链技术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但在这个时期,人们更多是看到比特币,并没有看到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
在比特币出现了大概六七年后,区块链才实现了从幕后到台前华丽现身,在过去三四年的时间里,它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区块链在中国的情况也类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要说区块链,连比特币也只是一个小众的概念,大多数人对比特币和区块链并不了解。
直到2017年、2018年,区块链的概念突然进入公众视线,但更多的仍然是以各种各样币的形式出现。2018年,在人们热捧区块链的同时,仍然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是“All in区块链”;另一种声音是,“2018年,谁要跟你谈区块链,一定是骗子”,那么,为什么在中国会出现对区块链态度的“冰火两重天”局面?值得我们思考。
我很喜欢《魔兽》的海报,它给了新科技一个启迪,海报下面有这样一段话:“两个世界,一个家园”,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基本的道理:任何技术的出现都具有两面性,给人类社会带来进步的同时,如果不加约束,也可能会给我们带来负面,乃至于极其负面的影响。
所以,区块链也可以是“一种技术,两个世界”。现在看到的区块链,也呈现出了“两种世界”的存在。人们一方面看到区块链的前景,另一方面也担忧币的问题,因此,有专家学者喊出“无币区块链”的口号。
就技术而言,我们不应纠结于某个具像的表现,而应当抽象出来,在更高层面理解科技与科技应用、人类进步、公平正义等问题。
保险区块链白皮书
就保险而言,在对“保险与区块链”做了深入的学习、研究和思考之后,我们编写发布了全球第一本“保险区块链白皮书”,并以中英文方式在全球同步发行。
我对于区块链的研究和思考大概可以提炼出两句话:
- 区块链与保险具有基因性相似与联系,区块链的本质是处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而保险本质也是处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 保险是区块链应用的典型场景。区块链具有五个特性:社会性、唯一性、安全性、效率性、时间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区块链在保险经营管理中,具有非常典型的应用场景。
用唯一性解决保险标的管理问题
保险对于标的的唯一性管理有很强的要求。保险欺诈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张冠李戴,包括在时间的唯一性上做手脚,通过区块链的加密、生物识别、分布式存储技术,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区块链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保险事件的管理
任何一个保险事件都是基于时空存在,区块链的时间戳技术,加上物联网、能够实现区块链的可追溯功能,给了我们全新的事件管理的视角。
执行问题
区块链对“执行”重构来自两方面,一个是刚性,一个是效率。
在执行方面,关键是智能合约的利用,智能合约能够有效解决合同执行的刚性问题,因为,这种执行是不受外部干预和干扰的,是一种自主和自动的执行,这是刚性和效率的基础。
此外,我有一个观点,就金融而言,智能合约的作用和影响,可能要比区块链更大和更快,因为,智能合约可以解决金融领域的两个最重要的痛点,一个是刚性,一个是效率,而这背后是公平和正义问题。
如果回到基础层面,打开任何一本《金融学》、《保险学》和《货币银行学》的书看,都会发现金融和保险的基础均离不开集合、预测、风险和信用。
就保险而言,集合是大数法则的基础,预测是定价和风险准备的基础。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基于信用,所以,信用对于金融、保险的意义不言而喻。就保险而言,还有更进一步的要求,要符合最大诚信原则。最后,所有的金融和保险,都属于一种交易行为。
区块链技术对保险的影响可以归结为重构,即重构保险。
它对保险的重构,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重构信用,二是重构集合,三是重构风险,重构风险的概念更多体现在重构风险管理,四是重构交易。
下面分别就这四个方面,做一些深入的分析,同时介绍一些案例。
从总体看,“重构”有两大贡献,一个是提高效率,一个是创造可能。
就提高效率而言,不久前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了一个“区块链与保险”的研究报告,报告里有一个结论性数据,即区块链的深度运用将使全球的财产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降低5—13%,这个数值是相当可观的,它可能对整个行业的运营成本产生重大影响。
重构信用
《经济学人》杂志曾就区块链技术刊登了一篇封面文章,题目是“区块链:信用机器”。怎么理解这个问题?之所以称区块链是信用机器,其背后的逻辑是区块链能够构建一种基于算法的信用。
随着区块链的出现,信用将会从一直以来采用的基于中介和中心的信用,走向了基于算法的信用。其本质是从社会信任向自然信任的转变。一直以来,人类社会的信任体系是基于一种社会安排的,依靠一套证明体系的,所以,需要各种各样的证明和证书。
就保险而言,将从现在商业保险的“前信任”模式走向未来的“后信任”和“自信任”模式,从基于中心化信任走向边缘化信任的模式。如果回到社会层面理解这个问题,是实现一种从“他证”到“自证”的进化。
不久前,我给第一届全国大学生保险区块链创新大赛的同学们做了一个题为《区块链与人生》的讲座,希望同学们从对区块链的研究,能够启迪一下人生。
区块链的本质是改变传统的社会信任体系,建立基于算法和机器的信任,即从“他证”走向“自证”。在过去几十年,人们更多地专注于他证,而忘却了自证。我们往往满足,或纠结于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如老师的一个表扬,领导的一句批评。
我们往往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维系在外部的,基于“他证”的评价体系,就忘记了自己内心的那份“自证”。回望历史,追溯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古圣先贤都有,并依靠很强的自证体系来支撑和坚定自己,他们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正人君子,不随波逐流,这恰恰是他们“成功”的基础。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是存在于一个社会之中,肯定不能简单地摆脱“他证”,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不能把所有的东西都维系在“他证”上,我们需要有一些“自证”的东西,而且,我们是能够实现“自证”,区块链就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重构信任给保险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使保险可能重回互助时代。
保险是从互助演化而来的,随着市场和商业的出现,保险进入了市场模式,在市场模式下,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建立“前信任”,就是先收保费,后承诺出单。但是在相互制时期,是“后信任”模式,不需要先交保费,当然也就省去了与“先交保费”这种商业模式相关的各种成本支出。在那个时代,我们之所以必须依赖于这种“前信任”模式,是因为技术所限。
区块链技术给了我们全新的可能,即我们可能重回“后信任”模式,构建相互保险的2.0时代。
最近,有件事在保险界引发了热议,就是支付宝推出了“相互保”,即利用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开展基于“后信任”的相互保险,“相互保”在很短的时间内,注册量就超过了百万。
关于区块链重构信用的讨论,如果再加上智能合约等技术,未来会不会出现一个“机器保险公司”?这个话题留给大家思考。
重构集合
区块链带来的一个最大贡献,是改变,或丰富互联网的属性,区块链将使互联网从一种简单的信息网络,走向一种价值网络,也就是说,人们能够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价值管理。在区块链重构集合的背景下,将实现从“被集合”到“自集合”,改变了传统保险基于“池”的经营理念,由所谓的保险保障基金池的概念,走向基于时空的点对点模式。就区块链与集合的结合,我们做了一个落地案例,是一个比较经典的、且效果很好的项目。
这个案例是“人保V盟”项目,即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全新的营销新模式,营造一种生态营销模式。在销售前端搭建一个APP,APP背后是一个区块链平台,这个区块链平台有两个重要的功能模块:智能合约和智能投顾。
当销售人员得到了客户的需求后,可以通过智能投顾模块,进入保险公司的产品库进行产品匹配,完成匹配并与客户达成共识后,按照这个匹配结果,通过智能合约模块,进入保险公司的规则库,去确认这笔交易的佣金。这种应用解决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真正以客户为中心,以销售前端为中心,能够有效提高销售人员的预期,交易一旦完成,销售人员就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其能够获得多少佣金,而且佣金是实时支付。项目上线已一年多,这个项目,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模式,不仅提高了销售人员的积极性,而且,扩大了参与的销售人员的范围。
重构风险
重构风险,重构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重构信用风险管理。
首先,区块链技术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运用区块链技术过程中,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所谓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为风险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区块链应用中,时间戳加上生物识别技术,能够比较好地解决唯一性的问题,包括标的、事件、时间、空间的唯一性。同时,区块链的全网共识机制,能够解决“不可篡改”问题。从更高的层面看,区块链给保险带来的变化是从传统保险基于“等量管理”的经营,走向实现“减量管理”经营的时代。
在区块链重构风险方面,我们做了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即在宁夏开发了基于区块链的养殖保险服务平台。
作为精准扶贫项目,当地政府希望通过养牛的方式,帮助当地贫困户尽快脱贫。但作为一种高端肉牛,养殖成本相对较高,小牛就要1万块钱,除了政府能够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外,其余部分要靠农户从银行贷款。但是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是不接受像牛这样的活体作为抵押物,因此,面临一个制度障碍,同时,就保险而言,如何强化风险管理也是非常突出的问题。于是,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导入区块链技术,结合生物识别技术、移动互联等技术,形成综合解决方案,一方面为农业保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更重要的是把传统的活体概念固定资产化,解决了向银行贷款的抵押问题。这个方案还可以延伸到解决食品安全的溯源。
重构交易
我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即在诸多区块链应用中,智能合约是尤其需要关注的。
智能合约给金融和保险带来的变化和进步,可能会比一般意义的区块链带来的变化来得更快,更广泛,更深刻。原因是金融,特别是保险合约,相对比较专业和复杂,所以,在交易过程中双方往往很难构建起信任体系,因为,作为消费者看不懂复杂的条款,
那么,就只能由银行、保险公司说了算,难免会有一种信任缺失的问题。利用智能合约,就能够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智能合约的背后,有一个“代码即法律”的概念,或者说“代码即合同”。
在讨论区块链应用场景时,我认为区块链最典型的应用场景是会计,乃至全社会的会计领域,因为,如果每笔交易都可以在区块链环境下完成,那么,就可能建立一个全社会的“大帐本”,实现“交易即核算”的设想。在这次的大学生保险区块链大赛中,有一个团队做的项目是利用区块链语言来制定保险合约,那么,不管是承保,还是理赔,都可以在区块链语言环境下完成,这不仅能够提高效率,还能够体现公平。如果这个设想再向前发展一步,有没有可能出现区块链保险公司,即按照智能合约的理念,实现一种“代码进代码出”的经营模式。
重构交易中最典型的应用场景之一是再保险,再保险交易相对比较复杂,是多层的交易,而且具有一定的时滞,往往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黑箱”的感觉,因此,在这种交易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信用问题、交易效率问题。传统的再保险交易模式是一种金字塔的模式,通过智能合约和区块链,可以把这种塔状模式“压平”,变成平面模式,成为一种池的概念,即把所有的需要交易的对象都做成一个“风险转移单元”,然后,把这些“风险转移单元”放到这个池子里进行交易,这样就可以大大地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这种风险分散,可以突破传统再保险只是针对再保险人的分散,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分散,所有愿意参与的风险融资机构均可以参与其中,不仅能够解决承保能力供给问题,还可以提高全社会风险分散的效率。在区块链的再保险应用上,不久前,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开始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健康险产品的再保险管理问题。
区块链技术的落地应用问题
下面,就区块链技术的落地应用问题,与各位做一些交流。相信在座的各位,特别是很多年轻的朋友,都在关注区块链领域的创业。我就把做区块链项目的一些经验、体会和感悟,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第一,“真伪区块链”问题。我一直强调,区块链技术应用一个非常重要的灵魂是做真区块链,而不是伪区块链。真区块链项目的标志是用区块链的“特点”和“亮点”解决经营管理中的“难点”和“痛点”,且“非它莫属”。
第二,“寻找天花板”问题。区块链技术本身是需要“顶天立地”的,因为要解决系统性问题,就要放到公链背景下思考,但这种思维往往是行不通的,因此,我给大家一个忠告:在“顶天立地”的过程中,要学会“寻找天花板”。一定要在可控的场景和范围内,做区块链项目,如供应链金融,就是一个典型的小场景和可控场景。
第三,“有所为有所不为”问题。一些做区块链项目的人,看到任何事情和任何问题,都想到区块链。但区块链也不是万能的,做区块链一定要知道什么叫: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四,做区块链要避免理想化。区块链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区块链只能解决它可能解决的问题。区块链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它解决了金融创新“最后一公里”问题,比如安全、加密和隐私等,所以,做区块链不要理想化。
第五,区块链不能单打独斗,区块链要与其他技术合作。大家深入了解区块链后,就会发现区块链并不是新技术,它是传统技术的新组合。正如“五环之歌”的那句歌词:它不过“比四环多一环”,而且,既然有五环,为什么不能有六环、七环、八环呢?有时候你会发现区块链与其他技术结合,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其实,区块链的大多数应用都不是独立存在。
第六,应用区块链,应尽量避免虚化和矮化。什么叫虚化?就是明明不是区块链,非说是区块链,现在很多项目不是区块链,是基于中心化体系的。另外,是不能矮化,在区块链项目中,区块链技术应能够起到灵魂和中枢的作用。
最后,比这些东西都更重要的是:在做区块链项目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着敬畏之心。这不是虚词,而是心路历程,因为,有很多东西是我们不知道的。
我认为未来需要构建“生态型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的逻辑结构代表着未来科技,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
但就技术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用层面,则有更长的路要走。所以,做区块链的人,还要有一份定力,而这份定力来自清晰与明白,要看清楚并明白区块链以及应用是怎么回事,然后才能执着地往前走。现在有些人一说到区块链,就容易将其神化,任何东西都不能神化。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区块链是一个链(环境),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仅取决于区块链,还取决于上链之前,以及下链之后,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权衡和兼顾。
总结起来,社会管理,也包括保险经营的本质,就是处理集体与个体的关系。今天在处理这种关系的过程中,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公平和效率。
公平和效率重要基础和前提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维护,信用体系是否公平,如何维护,维护是否高效?我一直认为,区块链将成为重构信任的重要技术。如果说人类社会的逻辑起点也是信用,那么,区块链就是重构社会,重构信用的基础性资源。
所以,我有一句话:区块链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要比我们现在想象的更为广泛和深刻,时间将证明这一点。
最后,我想就科技对金融的影响,或金融的未来谈一些个人观点。我认为,就科技可能对金融产生的影响问题,我们还是没有看透,因此,从开始的“互联网金融”到后来的“金融科技”,再到“智慧金融”、“数字金融”等概念,不断地变化,让人们有点目不暇接,无所适从。
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彻底和绝对的认识“金融未来”。
其实,不管是金融,还是货币,背后就是基于社会化和分布式的记账系统,因此,金融的未来等于分布式 + 结构力,这种“分布式”是基于边缘计算,或是高度智能化(AI)的分布,因此,边缘计算能力,包括数据、算法和算力,将成为关键。
这种结构力是基于区块链的结构,结构的本质是权力和利益的分配,信用、刚性和效率将成为关键。
面向未来,每个人的智能终端都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而这种基于边缘计算(AI)的分布式,需要一个重要的保障,就是结构力,即规定、匹配、交互和协调结构关系,区块链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此。在这样的背景和趋势下,未来我们会进入所谓“智(自)金融”时代,包括智慧的“智”和自我的“自”。
以上是我对区块链重构信用的一些粗浅认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