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资源分享
追寻中本聪先生的脚步

911事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_美国的金融霸权和平衡的政策_中国崛起_大国博弈_陆离人_世界观察局

2001年的911事件的发生,彻底改变了国际局势的转向,更是间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赢得了时间。

当时的中国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入了美国主导下的全球经济分工之中,美国当时本来准备重回亚太的,结果一场意外的911,目光被扯到了阿富汗和中东,打了多年的反恐战争。

关于911,在国内影视界还有一个段子和此有关。

2000年左右有一部电视剧《抗美援朝》,央视和总政合拍的,当时宣传都已经开始,电视预告都打了出去。

但是外交部不让放映,因为说这可能会伤害美国人民感情,引起美国人民的抗议。

后来美国人要开始纪念朝鲜战争了,外交部就找到央视说,既然美国人民敢纪念朝鲜战争,我们也纪念,这部电视剧拍完就上映。

结果呢,没多久就发送了911事件,外交部语重心长的对央视说,我们不能在美国人民的伤口上撒盐。

本来即将播放的抗美援朝,就不让放了。

这个段子最初是被当笑话听的,嘲笑的是广电的审查无规则和我们外交易高潮的脆弱。

但911已经过去了17年,再重新看这个故事,不得不说外交当时处理是对的,说好的闷声发财,可千万不能一时爽快半路开嘲讽啊。

今天这篇就讲一下911事件,对中国造成的巨大影响。

大国博弈,主要是对后续发展国家的遏制

世界经济无论如何发展,有一个达摩克利斯之剑是永远无法打破的。

首先,这个世界是资源的有限的。其次,这个世界是市场是有限的。

在生存资源有限,获得利润渠道有限的两个条件下,决定了这是一个竞争的世界,不可能所有人都过上物质极其充足,美满幸福的生活。世界蛋糕就这么大,有人得到必然就有人失去。

并且随着科技发展对资源和人力需求的几何倍增,现代国家发展所需的全球资源远远大于列强时代。

在列强时代,大家还在努力进入工业化国家。

所需要的是充足的原材料供应和广袤的工业品倾销地(殖民地)。其经济贸易有一定自闭性,通过高额的关税壁垒,打击对手向国内的工业品销售,确保国内的工业企业获得较高的利润,保证经济发展。并且在海外开辟殖民地和市场,为本国工业品找到销路。

这种情况下,一战时的英国和法国拥有最广袤的海外殖民地,所以是全球当时最强大的国家。而新兴国家的崛起,则面对市场严重不足,国家进入工业化就立刻产能过剩,发生国内经济危机。

比如德国挑起的两次世界大战,就是在争夺殖民地,争夺工业品销售市场,和保证工业产业升级的充足原材料供应。

结果大家知道了,德国和英法血拼同归于尽了,美国崛起了。而美国崛起之后,发现如果再按以前的老路,各个国家搞贸易壁垒,刚平息不久的世界大战,很快又为了争夺市场会再次打起来。这种情况下,美国拉开了经济全球化的序幕,搞起了马歇尔援助计划和建立起了布雷森顿金融体系,帮助各个国家实现工业化扩大市场,然后通过金融霸权来保证美国企业的发展。

但世界发展从无永恒主角,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尤其是人类科技这二百年来处于一个技术爆炸的时代,落后的国家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很容易就改变经济分工,超越前面的国家,并且发达国内的产业链很容易被新兴国家新兴产业替代。

为什么瑞典人这么仇视中国?

比如九月的热门事件,瑞典因为游客事件抹黑中国形象,瑞典电视台甚至在节目里说,种族平等不适用于中国人。而历数瑞典的反华言论,2018年8月的瑞典《每日新闻报》《北雪平报》。7月的《今日社会报》瑞典《快报》,6月瑞典《8页》等等瑞典主流媒体,均有反华言论。

背后其实是瑞典自身利益受损,中国崛起对瑞典的支柱产业造成了全方位冲级。

比如吉利收购了瑞典人的骄傲沃尔沃工业集团,华为全面超越瑞典巨头企业爱立信,并抢走爱立信的大部分市场份额,爱立信的营收每年都在下降,甚至华为还在瑞典成立了一个研究所,专门从爱立信挖人,气的爱立信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华为更是抢走了ABB的印度市场,取代的是就是瑞典等西方公司的份额。

为什么瑞典人这么仇视中国?

而在全球变压器市场,我们的特变电工通过本土替代和出口增长,直接抢占了瑞典公司ABB的市场份额。

在汽车零部件方面,我国的宁波均胜电子位列世界前两名,和瑞典的AUTOLIV公司全面竞争,而且依托国内市场,远远比瑞典企业发展的快。

在制造业的每一个领域,瑞典企业无不面临着来自国内企业的竞争。而我国不愧是发达国家粉碎机,只要消化了技术,凭借着庞大的人力资源和国内市场,进入哪一个行业,哪一个国家的行业都要认真考虑是不是到了退出的时候了。

因为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瑞典企业对华销售份额自从2011年起逐步下跌,2017年的份额,仅仅为2017年的82%。中国人抢了瑞典人的饭碗,人家不对你找茬才怪了,还指望有好脸色?

发达国家一定素质高?

这根本是个伪命题,往上数三代,西方发达国家都还在当海盗呢,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想不明白网上怎么那么多美分党给瑞典人民唱赞歌,甚至被瑞典反华羞辱了,有些人还跑到瑞典大使馆微博下,给人家道歉的?

我一次听说被人打了被人欺负了,不等人家来赔礼,反而去主动给人家道歉的?

不只是中国取代了瑞典的产业,从全球历史的角度来看,任何世界大国,面对有挑战能力的国家,必然都会进行遏制。而遏制的手段,往往并不是直接打击,而是会采取均势与平衡。

18世纪的世界主角平衡德意志联邦,19世纪的主角平衡欧洲大陆的德法意奥四强,20世纪的主角美国平衡整个世界局势。

美国的金融霸权和平衡的政策

拿破仑主导下十八世纪的法国,是毫无争议的欧陆霸主

当时外交的核心就是维持欧洲尤其是德意志诸邦的均势,因此也就有了法国支持欧洲新教诸侯对抗天主教国家的“三十年战争”。

这一场欧洲全面战争,使得德意志诸邦大约60%的人口被消灭,战后,原德意志各邦国纷纷独立,并拥有了各自的主权,德意志统一的尝试陷入了彻底的失败。

而挑起德意志内战并分裂之的法国,自然而然也确立了欧洲的霸主地位。

本来,在法国的均势平衡之下,德国很难统一和崛起。但是随着英国在十九世纪国力逐步反超法国,事情发生了变化。

在这场霸权的更迭过程中,英国要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以阻止法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就必须要扶持一个能够对抗法国的势力。

而英国在亚洲的殖民过程中,又与沙俄拥有了极大的冲突。因此东侧与俄国接壤,西侧与法国有核心领土的冲突(阿尔萨斯洛林)的普鲁士,就成为英国均势平衡的最佳选择。

英国把欧洲煤炭的主要产区莱茵兰割给普鲁士,在普鲁士占领英国的卫星国,德意志诸邦中势力最强的汉诺威之时,英国竟然选择了默许。要知道汉诺威是英国皇室的老家,相当于东三省对于满族皇室的意义。

正是在英国的欧洲均势外交政策下,普鲁士得以迅速通过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崛起,成立了庞大的德意志帝国,并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如“三十年战争”一样,把欧洲大陆打成一锅粥。

一战结束,奥地利和奥斯曼两大列强被肢解,欧洲霸主法国被德国差点打成了二流国家,沙皇俄国覆灭并肢解,战败的德国更是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本来呢,德国已经要完犊子了。

可是这个时候,就像当年英国开始反超法国,此时美国国力正在迅速崛起反超英国。所以,同样的路子又再次用了一遍,美国学着英国离岸制衡欧洲,通过扶持德国继续遏制英法俄诸国。

所以,一战战败元气大伤的德国,在美国资本源源不断的流入之下,德国工业能力迅速崛起,就像之前英国人送的莱茵兰煤炭一样,很快就拥有了再次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实力。

同样,就像普法战争后,英国正式取代法国成为全球霸主,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正式成为全球霸主。

英国能够称霸世界两百多年,而且在国力还相对弱小的情况下,就能战胜更加强大的荷兰、西班牙与法国,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霸主,除了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拥有像瓦特这样的伟大发明家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即英国率先建立起了近现代金融体系,从而把国力凝聚到了一起。

比如,在英法战争时期,英国率先发行战争债券,由此获得了足够打赢战争的资金。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能够取代英国,成为西方世界的霸主,也与金融有关。

这就是,在战后,美国利用英国在战争期间欠下的巨额债务,迫使英国当局承认了美元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拥有与英镑同等的地位,而美国则借此把美元输送到世界各地,使美元成为了世界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在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学家给美国当局提的一个重要建议,就是利用战后重建金融秩序,用一切办法确保美元成为新的全球性流通货币,并且利用所有国家欠债美国的有利条件,废除包括英镑和卢布在内其他货币的全球流动性。

说白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学家发现已经无法凭借殖民地来确保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必须建立新的金融秩序,而美国要保住战争成果,就是要在国际金融领域称霸。

在当时确定战后秩序的国际会议上,美国的提议遭到了以苏联为首的其他国家的反对。因为他们质疑美国凭什么获得国际金融主导权?

马歇尔援助计划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帮助所有国家在战后进行重建的“马歇尔援助计划”出炉。根据当时美国战后公布的资料显示,二战后,各国欠美国的战争债务非常高。

高到了远超世界各国的偿还能力。如果美国部减免战争债务,要求偿债,那么其他国家包括苏联就会被债务压垮,至于经济发展,就只能是水中望月。而且更重要的是,世界各国被债务压垮,美国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各个国家局势动荡之下,很有可能很快就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马歇尔援助计划的主要成立意义和背景在于,减免其他国家的债务是推动世界经济在战后复苏的主要动力,问题是,这么做等同于美国替其他国家承担了债务。

显然,要让当时的美国政府来偿还这么大的债务,也是非常不现实的事情。二战后的美国政府也是大举赤字,兵没有偿债能力。

要知道,美国政府只是名义上的债主,债权实际都在美国企业手里,如果债务国不肯偿还,那么就得由美国政府偿还。如果美国政府也无法偿还的话,那么美国政府会破产之外,世界经济也将遭受重创。

如果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仅仅是减免其他国家的债务,美国经济就会崩溃,从而导致全球性经济崩溃,那些获得了债务减免的国家,也不可能从中获得实质性的好处。

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国际经济分工,是美国强大的制造业在支撑着国际经济,而美国完好的巨大国内市场,更是其他国家企业交换物资,赖以生存的主要目标。

减免债务,只是一个说法,而真正的目的是要如何来抵消掉战争债务。

战争消耗了大量资源,必然会引发经济问题,而各国的战争债务只是一个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如此巨大的消耗等于稀释了社会财富,如果依然采用战前的方式来处理,肯定无法解决问题。

正是如此,改变世界金融体系势在必行。更重要的是,当时只能由债权国美国来牵头。当时只有美国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实力来解决全世界都得面对的难题,如果美国不在这个时候牵头,那么任何关于经济复苏的努力都等于白费。

布雷森顿体系

在确定战后秩序的会议上,美国明确提出,可以减免部分国家的战争债务,但前提条件是,必须齐心协力的建立一个新的金融体系,帮助美国消化掉巨额的战争债务,不然美国政府将在替他国偿还债务的时候破产。

结果就是,在经过反复磋商之后,大部分国家接受了美国的建议。这是世界发展史上一次至关重要的会议,而在该会议上建立起来的金融秩序,也被称为“布雷森顿体系”。

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美元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这就是,美元是唯一与黄金挂钩的货币,而其他货币全部与美元挂钩,采用固定汇率,因此货币间的结算将以美元为基准。

说白了,就是黄金不再具有贸易结算的功能,美元将取代黄金,成为具有储备价值的全球硬通货。当然,美国也得为此做出担保,即美元与黄金挂钩,任何国家都能够用美元在美国兑换黄金。

这套金融体系的核心是确保美元在世界金融中的霸权地位,即通过让美元成为唯一与黄金挂钩的货币,而其他货币全部与美元挂钩,由此来保证美国在战后的国际贸易中所拥有的霸权地位。

可以说要想解决二战后经济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国际金融体系。而布雷森顿体系,就是用金融手段来赖掉战争欠款。

这种情况下,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能够解决掉战争债务问题。这就是美联储发行足够多的美元。

当时的世界各国在战后都要进行重建。因此需要大量货币。此外随着各个国家的经济开始复苏也需要更多的流通货币。因此对硬通货的需求将急剧增加,而美元就是战后的硬通货。即便在各国经济复苏之后,因为华元是唯一的硬通货因此也会被各国当为储备货币。

大战结束之后在新金融体系的维持下全球经济欣欣向荣。从某种意义讲战后的重建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市场,使得各国的企业都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加民众的消费需求在战后得到释放。因此各国经济都发展得非常迅猛。一时之间甚至有人认为人类明进入了黄金时代再也不会有经济危机了。

显然这太乐观了。

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国的经济也是一片繁荣也有人认为已经彻底消灭了经济危机。结果就是大战结束十年之后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就到来了而且由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问题是这只是把问题掩盖了起来而不是解决掉了。布雷森顿体系在1972年就崩溃了,因为世界黄金有限,美元持续印刷,黄金已经无法作为美元的保证,在1972年前后,市场上流通的美元,已经远远超过市场所需,美元的贬值在所难免。

在英国称霸世界的时候,工业化才刚刚开始,流通的货物根本无法与现在相提并论。从根本上讲,布雷森顿体系只是一件工具,让美国获得金融霸权的工具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没有这个体系,美国就不可能名正言顺的让其他国家承认美元的地位,也就不会有战后的繁荣。

关键是,这个体系在建立的那一天,就注定不可能维持下去。随着工业化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展,各国经济在战后迅猛发展,在市场上流通的货物大增,对货币的需求自然是水涨船高,而黄金的产量并没有大幅度提升,任何与黄金挂钩的货币,都会在某个时候丧失信用。

美元丧失信用只是迟早的事情,对美国来说,关键不是让美元晚一点丧失信用。而是在一个恰当的时候让美元丧失信用。美国没有别的选择,美元必须与黄金脱离关系,不然美国的经济迟早会崩溃。

说白了,在美元丧失信用的时候,美国必须让全世界都相信他们已经尽力去维持美元的信用了。才能让更多的国家接受既成事实,才能让那些手持大量美元的国家不得不做出让步,并且采纳新的金融货币体系。

这种情况下,1972年美国宣布废除布雷森顿体系,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结果在宣布后的一个月内美元市值几乎腰斩,从此开始美元一直在贬值。

而美国说服各国的由头就是越南战争,在越南战争后,美元迅速与高科技和大宗货物以及能源挂钩,延续着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为此,美国需要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科技、甚至是军事等众多领域做好全面准备,应对后来国家的挑战,保证美元的霸权地位。这种情况下,以色列和中东国家的几次战争也是美国石油战争的一场延续,但与能源和大宗物资保证的美元霸权,也只是能形成三十年的金融优势而已。

而纵观冷战的历史,军事对抗不是主旋律,美苏扩大彼此金融市场领域,拉拢更多的盟国加入自己的经济分工之中,才是冷战的本质。

而美国的霸权的本质是金融霸权,军事霸权都是在位美国的金融霸权做出保障。

在战后,美国奉行的是扩张战略。

也就是说,美国的战略重点不是守成,而是要利用在大战期间建立起来的威信,迅速扩大势力范围,完成对主要竞争对手的压制与遏制,压缩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不给竞争对手发展壮大的机会。

这样一来,也就不难理解美国军事上做出的改变,海军成为了保护美国海外利益的急先锋,成为了美军的第一大军种。

在冷战的数十年之中,美国与苏联的对抗并没有演变成战争,但是两强相争导致世界局势并不稳定,各种各样的战争此起彼伏,而几乎每一场战争都是美苏对抗的产物,更是美苏利益斗争的缩影。

而对于已经获得霸权的美国来说,维护霸权是一件更加艰巨的任务,不仅仅是面对苏联的挑战与威胁,很多时候更是面对来自同盟内部的经济竞争。

比如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日本在经济领域有超越美国趋势的时候,美国立即逼迫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从此让日本经济一蹶不振。而在新千年欧盟成立,美国的资本家在政府的默许下,对英国的英镑和欧元区的各个国家本国货币进行了汇率战争,希腊债务危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引发出来,华尔街资本大肆攻击欧洲市场,遏制欧洲的发展。

而英国脱欧,欧盟分裂,也几乎是美国在背后一手促成的。

在苏联解体,日本经济崩塌产业转移后,亚洲各国在九十年代迅速的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大量承接了日本转移的产业和援助。

为了遏制这种情况,美国默许了索罗斯对亚洲汇率和股市的金融攻击,导致了亚洲各国97年的金融危机,并且在危机多年后,还没有走出来。

在当时只有中国挺过了金融危机,但这场金融战争也让国内的经济秩序陷入了低速发展,在97-99年,国内的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而在外部美国的亚太战略又开始鼓吹中国威胁论,对中国进行围追堵截,堵死中国的发展之路。

如果不是911这个意外事件,让美国的目光投入到了反恐之中,当时中国面临的后果难以想象。

911事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_美国的金融霸权和平衡的政策_中国崛起_大国博弈

911事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我们改革开放之后,就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非常英明的决定。

现代社会决定一个国家的潜力,归根结体还是反应到经济总量上,经济总量足够大,老百姓生活条件会越来越好,内部就会越来越稳定。政府财政税收,以及军事、科技领域的投入也会有底气,只要我们发展速度一直维持较快的增长,把时间往后拖的越长,时间越是会在我们这边。

所以,苏联解体后,我们国家肯定要装兔子,表示自己无害,无野心。希望其他的地区效果,隔三差五的出来搞事,把美国注意力转移出去,如果美国没事可做,就会找我们搞事,我们肯定是发展不起来的。

这种情况下,银河号事件我们忍了,大使馆被炸我们也忍了,南海撞机和96台海危机这样被强盗踹进家门打脸的事情,我们也屈辱的忍了下来,就是为了能韬光养晦,获得经济发展的时间。

以即时战略游戏的角度来看,中国这个玩家的立场并不是求速胜,而是持续的种田。

原本一局要打半小时就结束的游戏,跟中国玩家来打对手戏,结果,中国玩家一直在种田,种田三天三夜之后还在种田,国内外都疯了,你为什么不暴兵爽一下呢?

中国玩家的理由是,暴兵要花钱,钱不够,继续种田。当然了,随着种田时间越来越长久,暴兵的经济压力也越来越轻。这样赚的比花的多,自然不会出现苏联那样的疲软状态。

中国后来在90年代的教科书里面不断强调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质上,就是进一步确认苏联模式不可持续发展。

中国和美国的竞争,跟苏美竞争的格局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苏美竞争时代是苏联以军事优势威胁北约,别惹我,惹我万真的要打了,而北约则是保持军事对抗的时候,重点在逐渐扩大经济优势。

而事实证明,经济基础是可持续竞争优势,长期对峙的过程中,经济基础较差的对手,迟早会因为经济问题而崩溃。

而中美争霸格局之下,一开始是中国战略忽悠局和带路党公知药丸党忽悠了美国,美国信了中国要崩溃不会崛起,那几年市场上流行的中国崩溃论,政府任其流行,非常有嫌疑。这就导致,美国在有机会下收的时候,却没有下手。

结果,等到后来中国规模超过了美国之后,这时候,美国却畏首畏尾,不能亲自下场了。

而历史上,美国打压竞争对手一般是其工业规模达到美国五分之一就警惕,要是达到二分之一就拼命的用手段削弱。德国、苏联和日本,都是这样被美国针对的。

苏联没有解体之前,美国大量的小动作都集中在苏联身上。不搞死苏联,美国做梦都睡不安稳。之后,则是日本经济如日中天,gdp和工业领域爆发出了巨大的发展动力,而且还在跟美国说不,于是,日本就悲剧了!

中国崛起的过程

主要是美国长期忽略了中国,一开始是军事和政治上对手是苏联。之后,在经济上竞争的对手是日本,没把日本的上升势头打压下去之前,美国也没把中国当首要的目标。

90年代开始,苏联解体,日本经济出现问题,之后,美国本来是逐渐把目光放在中国身上的。但是……好在出现了拉登、萨达姆……

这两个人一个是宗教极端分子,一个是中东地区相对世俗化的独裁者。

这两个人,拉登是美国奶大的,用来在阿富汗拖垮苏联的工具,后来,苏联解体之后,脱离美国控制,反噬美国。

萨达姆严格来讲,长期是美国的盟友,在美国一开始要打他,他打死也不信美国真的要打他。之所以要打他不是他的态度问题,也不是他独裁问题,关键的问题是,萨达姆拥有统一中东,至少是,兼并更多石油产地的野心和实力。

其本人虽然一直亲美,但美国不希望中东出现一个萨达姆那样的枭雄,影响了石油美元体系,所以,也不管以前跟萨达姆关系多好,最后说打就打。

美国在中东每次下场的战争,耗费的资金数以万亿美元。如果,这些钱用来投资经济、科技,也许产出超过十万亿美元的效益,可以降低美国的负债率,可以增强美国的经济规模和长期竞争力。

但是,美国却把国力白白的消耗在距离美国本土万里之遥的灭国战争中。

也正的关注的热点太多,让美国无暇分身关注中国。

而从中国经济总量迅速变化的发展图中,可以明显看到是2001年之后,中国经济发展开始迅速反超世界各国,在这个没有压制的时期,中国迅速的成长为了世界工厂,并在2010年经济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如果没有911,美国在2000年左右的亚太战略就会实施,堵死中国的发展路劲。但在911影响之下,直到中国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其势力尾大难掉的时候,美国才开始重返亚太战略,但为时已晚。

中国现在和美国开始贸易战,是因为美国已经铁了心的扼杀中国发展,已经不能通过装兔子表现出无害继续发展下去,缩头是一刀,伸头也是一刀,这种情况下不如摆明车马,正大光明的争取生存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十九大确立的中国制造2025,废除地产立国政策,就是随着国际局势变化之下的正确应对。

贸易战的发生,更明确的标志着之前的单极格局瓦解,世界进入了一个动荡时期。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也许几十年、也许上百年,冲突将成为全球局势的主旋律。

但既然中国已经迈上了富国强军的道路,就没有理由走回头路,也无法走回头路。

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永远也不可能指望通过别人的施舍变得强大。

分享到:更多 ()
靠谱免费最好的手机挖矿app推广 炒币圈交易所注册链接 手机挖矿微信群联系方式

来评论吐槽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快手号:神吐槽shentucao

交易所地址更多手机免费挖矿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