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刘易斯托马斯就已经给出了答案,坚持在基础医学研究方面持续投入。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无法预期成功何时到来,人类社会得有这个耐心等待并坚持。
1967年,托马斯成为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1968年,鉴于医保费用的增长趋势,白宫让委员会研究一下美国现行保健制度在科研方面的需求。
托马斯领导一个小组工作了一年,得出的结论是,“半拉子技术”我们负担不起。要降低医疗费用,就要突破这种“半拉子技术”,真正认识自己,认识疾病,这就要政府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有风险”的基础研究。
正是在这篇报告中,托马斯将人类的医学技术分类为:
- 非技术(各种神棍疗法)
- 半拉子技术(常常在医学领域被誉为高精尖技术的,如托马斯举例的器官移植,铁肺治疗肺结核等等)
- 真正的技术(以抗生素,降血压药物为代表,它们的特点就是廉价高效)
所有能称得上技术的医学都奠基在基础医学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彻底搞清楚了病因,在此基础上寻找特定的治疗方法,通过解决病因来治疗疾病。
小组的报告由于越战而被搁置。后来,在尼克松执政时期,连科学顾问委员会本身也由于反对反弹道导弹计划和超音速飞机计划而被取消。
但刘易斯.托马斯的精辟论述,还是在医学界慢慢流传开来,成为激励基础医学研究者的心灵鸡汤。
现在有一种论调认为,简单疾病都被老前辈搞完了,剩下的复杂疾病,以慢性病为代表:二糖,高血压,癌症等,没有简单廉价高效的解决方法。
但这可能只是我们还不够努力,或者还差点运气,还没有真正解开生命的奥秘,而且基础科学研究有个特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甚至他山之石就是宝贝。
此类疾病大多属于年龄相关疾病,返老还童才是治本,真正的“仙丹”可能非常廉价高效呢,比如有“仙丹潜质”的二甲双胍,这药廉价但还不够高效。
贵的都是高精尖医学技术
曾经带来最大健康收益的是各类疫苗。
肿瘤里面免疫治疗一出也是颇有一招直指本质赢了手术放化各种复杂费力不讨好的复杂方案。
技术会不断进步,但是人类达到极大健康的新问题也会伴生,普遍老龄化带来的新社会经济文化伦理问题还没能有完善的解决方案,怕是比药费贵更大的问题。
开启科学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