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是什么?
目前大家对区块链的理解各有不同,我更认可区块链是一个大规模的协作工具这个观点。
区块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底层技术、二是通证经济生态,两者缺一不可。
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实际是一个基于共识的分布式密码学账本,所记下的数据是相关各方所认可的客观事实,这就确保了区块链上的数据高度一致、不可篡改和彻底透明。
这就有两点好处:
- 无论你是公司还是个人,在计算机上面是一个平等的节点,享有信息的权力是完全对等的;
- 在同等信息享有权下,网络里每个人点对点做决策,通过一套算法达成共识决定经济活动,可以实现大规模协作。
但大规模协作下,如果没有资金的流动,不能精准地激励每一个参与者做贡献,就没有办法形成一个有生命力的新商业业态。
通证正是将商业的目的和激励的相关方整合到了一起,量化每一个参与者的贡献,通过连续逐笔确权,追踪贡献周期,并且可托管与编程,从而实时地呈现和创造价值。
所以通证是区块链经济的一个灵魂。
分布式商业和区块链是什么关系?
分布式商业是一个互相赋能的结构,是区块链新商业业态,大家在探索这样一个业态的可能方式,但它也不是区块链经济的全部。
对于分布式商业,现在没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的定义,所有认可它的人都正在参与实践。
现在它更多的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有两个内涵:
-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但求所在,不求所有,激励共融,最后真正达到的目标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仍然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状态,它可能被实现的基础是什么?
实现的基础是区块链经济,分布式的结构是人们可以大规模协作的基础,共识算法促进信任的产生和传递,密码学保证了隐私数据的安全受到保护。
信任,就是相信他人将自己作为一个目的而不是一种手段来对待——你不会被他人出于私利去利用或操控来实现其应急目的,而是被视为一个有价值的存在。过去,我们需要中介来做商业行为之间的背书,我们才敢相互信任,但这样却增加了时间和费用的成本。
但是,区块链使得数据及信任可以直接在组织与组织、个人与个人间流转,创造了生产关系的转变,减少了摩擦,提高了效率,我们彼此的收益都会增加。
在分布式商业下,经济活动再也不是处境艰难的卖家和买家之间的对抗性竞争,相反成为了项目与志趣相投的人进行合作的事业,零和博弈被多赢局面所取代。
区块链会产生新的增量?
是的,激励共融是双赢,相较零和博弈而言,产生了新的增量。
博弈专家将博弈分为零和与非零和两种,零和博弈指一方胜出即是对方的损失,棋类游戏便是典型,博弈双方的目标都是要胜过对方,不然就要承担损失。
激励共融则是非零和博弈,博弈双方可以携手合作,实现共赢,真正能够实现「众智、众包、众评、众享」。
众智、众包、众评、众享
所谓生产关系的改变又回到了区块链的本质,它是一个大规模协作的工具。
- 众智是指区块链促进集体智慧的产生。
- 众包是指实现任务的快速拆分及分配。
- 众评是指能够及时收到大量的反馈从而形成标准或共识。
- 众享就决定了所有人类的智慧结晶、劳动成果,包括我们的知识产权、数据等等,都不能被独自占有。
分布式、共享、分享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这里存在一个误区:共享经济不是分享经济。
共享经济是把一个资源集中化后的垄断市场,分享经济是把资源分享给社区。
当分享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后就成为了共享经济,因为专业服务的进场必然逼退在品质上不具备竞争的非专业服务,进而解体分享的本质,使之退化为一个变相的租赁市场。
滴滴打车是独享经济的典型产物,它花了60多亿垄断市场份额,有了定价权,对消费者而言,虽然解决了打到车的痛点,但价格却不降反升,所以它不是一个普惠金融,本质上是一个资本驱动的市场,是垄断经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分布式商业只是分享经济的一个业态表现,它是社区自主驱动的,一开始就有一个合理的激励机制。
分布式商业是否就意味着去中心化?
分布式商业背后有去中心化的思维,但并不意味着去中心化,更准确地来说是去中介化。
区块链首先解决的是确权问题,所有的数据应该归还给创造数据的人;
其次是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量化以及货币化,每一个人都是自己数据的CEO,可以经营自己的数据并赚到钱;
最后是智能化合约自动执行,不可篡改、完全透明、安全性高,大大降低了信任的成本,减少交易的摩擦,从而提高效率。
实际上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是相对的,两者之间在不断转换。
完全去中心化是美好的乌托邦,是一个理念,它并不是我们进行分布式商业探索的最终目的,我们最终要实现的还是整体效率的提升。
区块链项目如何估值?
根据梅特卡夫定律,互联网模式估值与网络效应的平方成正比,而区块链模式估值则是按照网络效应(参与人数)的三次方来进行。
这也是我认为同一领域的区块链社会组织有了第一家,就难有第二家的原因,因为第二家很容易遭遇吸虹现象,被吸到第一家去了。
在区块链世界里,用户即信用,数据即价值。
用户越多,系统越稳固,从而信用越好,区块承载的数据越真实有效,价值也就也大。
好的区块链项目应该具备一些什么样的特征?
- 需要解决行业痛点。现在许多团队只是用了代币模式,但并没有解决行业痛点,也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适合用去用区块链去解决它的痛点;
- 有合理的架构设计。社区如何建立、通证如何设计和分配;
- 建立良好的治理机构。能够做好项目进程的管理,形成社区定期汇报的惯例。
您认可的创业者是怎样的?
除了本身业务水平够硬外,还要有领袖气质,有分享和利他精神,可以凝聚人才;
有持续有饥饿感,并且善于学习;
有开放的心态,不受条条框框约束;具备同理心,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
如果让您给新入场的创业者提一个建议,您会给什么建议?
首先,我想说的是区块链世界里声誉是最重要的资产,经营者要爱惜自己的名声,要合法合规地创业;
其次,我认为对创业者来说,清晰的定位和深度思考很重要,区块链的壁垒其实很高,现阶段核心在于技术导向,包括底层架构技术逻辑、经济模型,而不是所谓简单的商业模式智能合约化,创业者要思考清楚。
国内外区块链项目有何区别?
看国外项目是选择性地判断好坏,而国内是要判断真假。
整体来说,国外的项目是有积累和沉淀的,融资也不是为了融资而去融资,在整个理念和技术上最起码有一年到两年的基础。
不是所有的赛道都可以运用区块链的,也不是所有的项目可以落地和被社区投资人认可,国外比我们国内做了更多的探索,我们要多研究、多借鉴。这也是我说从事区块链要具备全球视野的原因。
在技术方面,中国落后很多,很多项目基本上没有CTO,真正的区块链开发工程师在国内非常缺乏。
无论是技术基础还是模式创新上,国内和国外大致相差两年的时间,但我相信国内的发展能很快赶上。
区块链项目技术应该是开源还是申请专利?
专利和版权属于传统商业的玩法,而开源是社区的玩法。
现有的公司结构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基石,它的出发点是让公司的股东利益最大化,那就会要求有一个闭环,我的是我的,你的仍然是我的,这是一个零和游戏。
社区的机制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专利与开源技术在两年之前是势均力敌的,但在之后的分布式商业发展中,关键信息与技术的开源会成为大规模协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如何看待互联网/传统企业+区块链?
真正的区块链商业模式是公链上长出来的,而不是一个公司简单地应用区块链技术就可以成功的,所以我不认可联盟链。
一个拥有好的机制的公链上会长出丰富的业态,
比如去中心化的商业、去中心化的保险和银行等等,大家愿意把所有的资源放在上面去合作、相互赋能。
互联网的企业已经将中心化做到了极致,所有的数据都是企业拥有的,不对外开放。所以对于任何一个行业的改造来说,首先要考虑的是数据主权在哪里,你是否可以将数据拆分到个人级别,然后进行全面共享?
如果无法清空自己,舍弃既得利益,那么互联网或传统企业+区块链将会是伪命题,而建立在数据主权基础上的+区块链才有可能。
整个区块链产业未来又会如何发展?
首先,区块链作为一个业态,本质是大规模协同工具,不是一个产业;其次,我们无法预期它的最终形态,但我们可以根据区块链的逻辑来判断哪几种场景可以先后进行区块链化。
比如,行业需要特定的基础设施,以前行业里不具备的业态,现在在区块链下可以实现了,这关系到行业的增长。再比如更快落地的多方场景,目前主要的是供应链管理、金融,以及溯源。
最终,不在区块链上面被自证明的数据,可能会成为劣势,无论是效率还是信任程度都较低,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商业化进程。
同时还有被重复使用的可能性,比如中国征信的问题之一是资产重复抵押,因为所有的数据都是不开放的。
所以最后不是哪一个公司或哪一种技术来推动,而是所有企业为了适用环境而不得不使数据上链。
分布式资本而言,2018年的投资规划有哪些?
2018年,我们相信区块链行业会延续2017年以来的爆发态势。作为区块链全产业投资者,我们会继续通过资本的方式助力行业优质项目,赋能最优秀的创业者,打造更完善的区块链生态。
具体来说,我们希望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推动行业的发展:
- 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助力有相同价值观的人才发起人民币和美元的基金,投资于各区块链应用落地项目;
- 通过一起成立生态基金的方式,助力投后各区块链生态的建设;
- 继续推进与传统商业机构的合作,共同打造数字经济企业家精英俱乐部,赋能适合用区块链的项目,开发更多的应用场景。
分布式资本内部的投资决策及利益分配机制是如何吸引及留住人才的?
首先,我们希望的是志同道合的人才,一起来为区块链行业做贡献;
其次,对于优秀的人才,我们内部也秉承着区块链的理念,希望每个人都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例如我们会提供全球化的投资机会和视野,分布式基本可以接触到全球一线的优质区块链项目,对于有志于区块链行业的人才来说,是个很好的平台。
投资决策方面我们还是偏向于传统机构的模式,只是执行效率会更高。
我们有内部基金,对相应成员按贡献提供激励机制,这和传统投资机构没有太大差别。
区块链投资的竞争格局
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VC\PE以及商业力量入场,他们有更多的钱、资源还有品牌上的积累,您怎么看待接下来的区块链投资的竞争格局?
分布式与传统投资机构、商业力量并不是一个竞争的关系,而是相互合作,彼此赋能的关系。我们十分欢迎传统的VC/PE来到区块链世界,传统专业投资机构的加入将带来更多的人才、资本以及管理经验和资源,共同推动行业健康成长。
同时,区块链本来就是一个跨界合作的事业,我们需要传统商业机构的场景和用户来落地各个链,传统商业机构也需要区块链专业人士来帮助改造其商业模型,通过区块链为其赋能。
投资理念或原则
今年已经是您All-in区块链投资的第五年,在这五年中有没有您一直坚持不动摇的一些投资理念或原则?
赋能多方、成就对方、丰富己方是我一直以来的投资原则。
我一般都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不做雁过拔毛的事。我参与的项目都是投资者,不接受赠送,不做顾问,而且我还会锁住长期持有。有些项目我甚至会在一开始不知道市场反应时,就进行投资和孵化。
对于我来说,支持区块链行业的增长比赚钱重要太多。这个行业不断地被推高,但大家都还没有做好布局,过多的泡沫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在更重要的是做实事,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去助长这个行业的泡沫。
另外,如果我们无法给某一个项目做贡献,那我们是不会投的。
还有就要评估创始人是否值得我们花时间陪伴,这个过程中有太多对人性的诱惑,很多人走了岔道,劝导无效。因为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我会尊重创始人的选择,但作为投资者我会调整自己的组合。
创业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认知和我们的意见去构建平台,而且只有创始人保持初心,全身心投身项目的市场、品牌、服务、资源等,项目才更有可能成功。
所以我们现在在做减法,只做两类投资,一类是从零到一的孵化,另一类是二级市场。找到优秀的项目来进行重仓,它们至少要能有增长100倍的机会。
目前区块链行业还处于草莽时期,各种乱象丛生,泡沫阶段人心浮躁,而我们希望以身作则地坚持行业价值投资的底线,与行业里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生态的良性发展。
沈波是一位非常谦虚和务实的投资人,拥有开放的心态和极强的学习意愿。他与万向肖风、Vitalik的合作——分布式投资、万向区块链实验室,真正推动区块链向着脱虚向实发展。分布式投资是国内首家专注于区块链投资的基金,目前已投资海内外50+区块链项目。
链捕手的本次采访是沈波首次对外接受媒体专访,他在本文系统性阐述了对区块链的思考、多年来区块链投资所总结的标准和心得,以及对区块链未来发展的判断,值得你花时间仔细读读。
为方便大家进行阅读,链捕手(ID:iqklbs)在此摘取了如下部分文章要点:
看国外项目是选择性地判断好坏,而国内是要判断真假。
分布式商业有两个内涵:第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二,但求所在,不求所有,激励共融,最后真正达到的目标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真正的区块链商业模式是公链上长出来的,而不是一个公司简单地应用区块链技术就可以成功的,所以我不认可联盟链。
我参与的项目都是只做投资者,不接受赠送,不做顾问,而且我还会锁住长期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