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资源分享
追寻中本聪先生的脚步

朱同志化解90年代 国企三角债@传达室

最近我在看闫妮主演的《小巷人家》。剧中讲到一个情节,闫妮工作的棉纺厂陷入“三角债”,被下游的服装厂拖欠货款,造成严重的经营困难。
图片
电视剧截图。

这个情节不禁让人想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朱同志主抓的全国性清理三角债工作。这项工作是经济改革进程中的一次著名战役,也是朱同志调到北京后迎来的第一次大考。
他是怎么通过这次考试?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又能学到怎样的工作经验呢?

国企三角债

01
时间一下就回到了1991年,全国的三角债规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累计已经达到3000个亿,而前一年全国的GDP也就才1.8万亿。
什么是三角债?简单来说,就是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账款,你欠我,我欠他。说是三角,有的连四角五角都不止。被三角债捆绑的,有不少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
举个例子吧。
赫赫有名的鞍钢,卖给沈阳电缆厂三千万元的钢材。钢材发出去了,钱没有收回来。没有钱,鞍钢就只好拖欠炼钢所需的煤炭钱。煤矿没收到钱,既发不出自己的工资,也不能继续再向鞍钢供应煤炭,高炉就面临停产的危机。
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这个结构放在债务上就是难以解开的死扣。钢厂、煤矿、电缆厂只是这个死扣的缩影,当时全国有近90%的企业被卷入三角债的链条中,一整个动弹不得。
在这个情形下,追债成为好多企业的一号任务。就不搞生产了,把人都派出去,讨债!彼时,全国各大铁路线上出现了一群特殊的乘客:讨债大军,他们成为一道令人尴尬的“风景线”。
更严重的是,企业的现金流枯竭,就想方设法伸手找银行要贷款。如此恶化下去,三角债就会像一头吸血的猛兽,把银行也彻底卷入进去,从而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下面解决不了的事情,最终还是要靠上面。
1991年6月1日,那是一个儿童节,国务院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三角债问题。这次会议下了一个决心: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问题,国家不干预,不进行宏观调控,是解决不了的。
显然,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会前,时任国务院主要负责同志找到刚调来北京不久的朱同志,亲自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并提出要求:
半年内有所突破。
02
三角债不是一天炼成的。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半年就要有突破,那究竟该从哪里突破呢?
朱同志和他的同事们一研究,从东北突破好了。开完会第二天,他带着一大队人马去往东北搞调研,这里工业企业集中,是三角债的重灾区。
遇事不决靠量子力学是没有用的,只有调查研究才是真正的法宝。这个法宝的特点是深入一线,作用是追根溯源,在一线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1991年6月,朱同志在沈阳重型机械厂考察。

1991年6月,朱同志在沈阳重型机械厂考察。

在前期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再经过实地调研,朱同志迅速锁定了根源。

他对当地同志直白地说:三角债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乱上项目,说到底是基本建设项目欠企业的钱不还。为什么基建项目是根源,引发了规模庞大的三角债呢?说到项目,这里面就有一些门道了。按当时的情况,上一个项目除了国家拨给的资金外,地方也应配套给到相应的资金,比如基建项目要配套50%,技术改造项目要配套70%。

可是一些地方为了项目能尽快审批,没钱也说有钱;有的地方则搞起文字游戏,明明只有一个亿,搞第一个项目说有一个亿,搞第三个项目还是这一个亿。

朱同志说这是:一个女儿嫁了几次。

一个女儿嫁几次的直接后果,就是真金白银要兑现的时候就没钱了。没有钱就只好拖欠施工企业的钱,施工企业又拖欠生产企业的钱,债务链条就是这样层层传导地形成了。

施工和生产企业难啊!它们先期投入的钱很多是贷款,工程完成后收不到钱,贷款还不上不说,等于还要替业主单位代付利息。

除此之外,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产品卖不出去堆在仓库里,但又不停产、不转型、不改革,反而通过欠款、借贷继续维持生产,甚至亏损之后还借钱发奖金。这也是造成三角债的另一根源。这些都是不符合纪律的,也不是按经济规律办事。

03

搞清楚原因,接下来就要提对策。问题的对策,通常就长在问题的源头上,就像能解情花毒的断肠草,就长在情花旁边一样。

1991年8月31日,经过在东北的试点,全国清理三角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个会议每个省都派出了一个副省长,在会上,朱同志开宗名义地说:清理三角债要抓住固定资产投资拖欠这个源头。

这个源头好抓吗?不好抓。首先,它在与会同志中就产生了相当大的质疑和争论。他们争议的焦点在于,不倾向于抓这个根源,更倾向于先清理流动资金。

打个比方,比如某地投资兴建了一座电厂,电厂欠了设备厂的钱,设备厂又欠了钢铁厂的钱。这时,有1000万资金可用于清理债务。怎么用?许多同志就希望这1000万直接给设备厂和钢铁厂就好了,债务一笔勾销。但是朱同志不同意,他坚持主张资金投入电厂,再由电厂依次偿还债务。他之所以这么考虑,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根据在东北的调查和试点,固定资产投资拖欠在拖欠总额中只占15%到20%,

但这只计算了一次债务,没有把债务叠加效果计算进去。因此,把化债的钱投到源头上,层层还债、层层传导,就能起到投1元清理3-5元的效果。

第二,国家这次安排用于偿还债务的钱,相当大一部分来自银行贷款。

而这个贷款自然应该由建设单位来背。比如,作为源头的电厂就该来背这笔贷款。钱本来就是你欠的嘛,只不过现在“帮助你”把欠下游企业的钱,置换成了欠银行的钱。老话说的,冤有头债有主,这就等于是理顺了金融关系,也相当于一种债务置换。

而朱同志的方案,阻力就在这里。好多地方和单位存在一种思想,朱同志将其概括为三句话:拖欠有理,拖欠有利,拖欠出效益。

他们宁愿欠债,也不愿意根据国家安排去贷款还债。为什么呢?欠债不用还利息,而自己贷款要给利息啊!对这种态度,朱同志说,要有行政干预,就得要它借。他还强硬地说道:为什么当初批项目、上项目、搞建设的劲头那么大,根本不考虑还钱呢?欠债就要还钱。

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清偿债务的钱从银行贷出来,需要地方的担保,而许多地方不愿意担保。

但朱同志要这么做的原因,恰恰就是通过担保防止产生新的拖欠。对这一点,他明确告诉地方同志,如果地方财政不担保、不还钱,可能明年还要大搞建设,那就真把建设规模越搞越大了。图为朱同志在东北考察期间主持召开座谈会。
为了推进一个决策的落地,有时就必须耐心讲,反复讲,苦口婆心地讲。在这次工作会议上,朱同志讲话的大部分篇幅,都在苦口婆心地跟地方同志们讲道理。

他讲:一个国家,金融没有纪律,结算没有秩序,还能搞经济、搞生产吗?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哪有不还钱的道理!

他还讲,各地不要把钱都用在明年大搞基本建设上,应该把这个钱先还了,既解决了本省企业的困难,也缓解了其他省份企业的困难。讲到最后,他都开始双手作揖了:这件事情,拜托大家了。

04

当然,领导者光有苦口婆心是不够的,要有雷厉风行,还要能在雷厉风行和苦口婆行中自由切换。讲话讲到最后,到了布置工作的环节,朱同志迅速切换到雷厉风行的一面。雷厉风行就意味着要定死线、立规矩,到时候要交账。在会议的尾声,朱同志交代了这么几个工作。

第一,让同志们回去转告,清理三角债这项工作,要省长亲自抓;

第二,会议结束时间是9月初,到9月20日全国就开始注入资金,所以时间很紧。还有第三条是最重要的,拖欠的源头要尽速清理,哪个省市先搞清楚的,就先给哪个省市注资:搞不清楚的就暂不注入。谁不想早点拿到钱呢?这条措施出来,工作的气氛一下就调动起来了。

说实在的,很多时候搞工作必须要搞气氛。雷厉风行嘛,就是要有一股风。

05

到这里,我们可以试着总结一下朱同志在化债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他总共分几步呢?

总共分四步:调查研究,找准源头,提出对策,狠抓落实。

事实上,这不光是处理债务问题的思路,也可以是处理很多疑难问题的思路。

在一整套组合拳的作用下,清理三角债的工作很快取得进展。到1991年末,全国共注入清欠资金330.5亿元,清理欠款的项目9026个,连环清理拖欠款1150亿元,不仅实现了投一元清理多元的效果,过去前清后欠、欠大于清的局面也被扭转。算下来,这个工作取得初步成果的时间点,距离朱同志领受任务时,刚好半年。清理三角债这场战役,发生在中国正式确立市场经济改革目标之前。它带来的影响和经验是多方面的。

对地方来说,他们知道了欠债始终是要还的,要遵守金融纪律,银行不是随便可以取用的“钱袋子”。对企业来说,他们明白了要有商业信用,要按市场规律办事,不然吃亏的最终会是自己。对老百姓来说,就像《小巷人家》中的闫妮,他们也体会到在逐渐告别了计划经济之后,像债务这样在经济运行中产生的现象,也会与普通人的生活发生关联。而对朱同志个人来说,经此一役,他的才能在更大范围得到认可,获得了一个简单但又极高的评价:

懂经济。

参考资料:朱镕基讲话实录,人民出版社

周正庆回忆清理三角债始末,财经国家周刊探路之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新中国财政金融制度变迁事件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达室
提高知识水平,增长人生经验。

https://mp.weixin.qq.com/s/qdly3DJOFcR6hKkjJnk7HQ

分享到:更多 ()
靠谱免费最好的手机挖矿app推广 炒币圈交易所注册链接 手机挖矿微信群联系方式

来评论吐槽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快手号:神吐槽shentucao

交易所地址更多手机免费挖矿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