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资源分享
追寻中本聪先生的脚步

《隐入尘烟》缺点批评-物化人和资本@圆方你怎么看啊

《隐入尘烟》昨天正式破亿,一部文艺片在上映62天,上线流媒体10天后,票房不降反增,一路逆袭连续多日拿下票房日冠,最终成功破亿。

影片的官方介绍是这样的:

该影片讲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西北农村,两个被各自家庭抛弃的孤独个体,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相濡以沫、充满温情的故事。片中武仁林与海清展现了一对底层农民夫妇从陌生到熟悉,从相知到相守的心路历程。

男主角叫马有铁,西北汉子。从小,他寄住在哥哥家,充当免费劳动力,少言寡语,任劳任怨,像一头牲口。人到中年,依然光棍一条。后来他被哥嫂和侄子嫌弃,开始独自生活。一个人,一头驴,一间破屋。

女主角叫曹贵英,父母早逝,跟随哥嫂生活。可哥嫂压根不把她当人看,让她住窝棚,随意打骂。在此环境下长大的曹贵英身患残疾,日常生活无法自理、而且还不能生育。

这个片子讲的就是马有铁和曹贵英两个人相遇之后,后面一生的故事。其他的介绍,因为担心涉及剧透,就不多说了。

关于这个片子的争论很多:有说这个片子丑化中国乡村的;有说这个片在歌颂美化苦难的。似乎大家的分歧比较大。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隐入尘烟》拍得很好,我不喜欢

首先需要肯定,《隐入尘烟》是一个好片子,这和导演的功底和生长的环境是有关系的。

李睿珺导演1983年出生于甘肃张掖高台,从小在甘肃高台长大的他,其作品多与家乡背景有关,经常关注老人、儿童等群体,影片风格偏现实主义。

2007年,独立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夏至》,该片获得第9届希腊国际独立电影人电影节最佳影片特别奖,并入围了第37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后面的代表作还有:《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有一天》、《路过未来》、直到这部《隐入尘烟》。

所以单纯从剧情逻辑,镜头语言,颜色美感等等来说,这个片子虽然不是什么特效大片,也没有什么强烈的感官刺激,只从一部影片的角度来说,不仅仅是合格,而且是分数挺高的那种。

那,圆方为什么不太喜欢这部片子呢?

是因为“隐入尘烟”展现的生活太苦了么?并不是!

网上大多对这部片子的评价是这样的:“全片没说苦,却苦出了天际;全片没说爱,却爱到了极致。”归纳下来无非是两个关键词:苦难,以及苦难下的爱情。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忽略的很多角落当中,比马有铁和曹贵英更苦的其实还有很多,和他们相比,遭遇更大的的命运不公和颠沛流离生活的也大有人在。

真正了解接触过他们的,其实所感知到的那种绝望以及痛苦,其实一点都不比这个影片少,因为种种原因,圆方接触过不少这样的群体(在这里普及一个小知识:中国残疾人是8500万,是的,不是85万,不是850万,是8500万)。所以,不喜欢并不是因为“隐入尘烟”展现的生活太苦了。因为生活中真正的苦其实更多。

是因为“隐入尘烟”是在所谓歌颂苦难么?并不是!

苦难不值得歌颂,贫穷不值得歌颂,甘于苦难,习惯贫穷更更更不值得歌颂。苦难和贫穷造就不了任何成功。而战胜苦难,战胜贫穷才值得被歌颂,才能算得上成功。

而“隐入尘烟”其实并没有最终战胜苦难,也没有战胜贫穷,所以那些说它美化苦难的无非是在说,在苦难之中两个人的互相关心的互相扶持的那些美好是在所谓的“美化苦难”。这两个其实才是离题千里的。

那,圆方为什么会说《隐入尘烟》拍得很好,我不喜欢。

是因为在圆方看来,这部片子实质上讲了一个“人”与“被资本物化的社会”的故事。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而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批判了商品拜物教对人的异化和物化,马克思认为,只要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处于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还存在,人类就仍生活在“史前史”。

是的,物化。当我们看到“隐入尘烟”里男女主角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说他们处在“苦难”当中。而大部分人所谓的苦难,并不是心灵上的,而是物质上的,准确说是在以资本主义为定义的物质标准上的“苦难”。

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马有铁”真的苦么?虽然他没有什么资产,但是他有一个自己用双手搭起来的房子,有一个爱他的人,他的负债仅仅是离开世界前交代的几千元钱。

在我们现实城市中的很多人,很多年轻人也有一个房子,但是没有自己真的爱的或者爱自己的人,然后还背着几十万几百万的负债。你能说这些在大城市的这些看起来光鲜亮丽,这些衣冠楚楚的年轻人真的就比“马有铁”幸福么?

马有铁离开这个世界,圆方觉得不像很多人所说的因为害怕“物质上的匮乏”,而是这个世界上没有被他所留念的“情感上的寄托”而选择离开。

而很多看到这部《隐入尘烟》的很多城市的“小布尔乔维亚”式的年轻人感觉到感动,难过,悲伤的时候,他们却不曾思考过,是否有一种可能他们其实比“马有铁”更加不幸呢?

田园牧歌式的无病呻吟_小布尔乔亚_舌尖上的中国文艺小清新@赵皓阳-Moonfans

是的,很多“小布尔乔维亚”式的年轻人之所以会感觉,他们比“马有铁”幸福,无非是在以资本主义衡量下的社会中,他们所创造的产值更大,所收到的工资更多。但是当回归到纯粹的人性、人的底层逻辑的时候,他们真的比“马有铁”更高等么?

圆方不喜欢“隐入尘烟”是因为,整个片子都在不停地提醒我:你是一个被“物化”的人。

不管是马有铁被抽血,还是卖粮食被压榨,都是在讲述:如果你不创造价值,你就是没有用的,在社会体系下就是该被抛弃的,该接受苦难的。

这种提醒既冷酷,又令人绝望。哪怕今天在我们所谓的“努力”下拥有了很多的物质,有了Gucci爱马仕,有了奔驰宝马,难道就拜托了被“物化”的命运了么?

但是,这真的对么?

这不对!

在《必须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里面写到:

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人是经济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涉及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既是消费主体,又是生产和创新的主体,是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满足人民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力量。

是的,发展是为了“人”的,不是为了越来越高的房价,不是为了越来越久的“加班”,不是为了越来越疏离的“感情”。

人不能被物化,也不应该被物化,人就是人。

人,应该幸福,不应该“隐入尘烟”。

圆方你怎么看啊

微信号
yflooklook
功能介绍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https://mp.weixin.qq.com/s/2fP3p__L9ThqUMdl8xd72g
阳光
来自新疆置顶
还没有看电影,根据圆方评论和留言区的评论,我觉得吧,“幸福”这个事是很难的,然而物质的改善和提高是相对容易的,圆方不舒服的是,圆方认为,在享受着城里光鲜靓丽的公共设施、住着干干净净有房子但背着房贷,工作一刻不敢停,甚至因此不敢爱也不敢恨,不婚不育,但却说这才是追求自我的人们,某种意义上,其实没有资格去同情马,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没有意识到,他们把自己物化了,在爱与被爱这一点上,他们不如马。我觉得吧,圆方的意思,并不是说局中人不苦不难,而是说我们某种意义上其实都是剧中人,我们却没有意识到,从个人角度讲,我们应该别忘了自己还需要精神追求,从国家角度讲,需要不忘初心,以人为本,而不是单纯追求物质发展、技术发展物质提高必须以满足人的物质精神生活为根本目的,总之,一句话,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

圆方你怎么看啊
(作者)
[爱心]

LY
来自黑龙江置顶
作者其实并不是表达对影片本身的不喜欢,是对“物化”的不喜欢,影片本身是呈现出了这种资本物化下“人”的状态,而很多人喜欢这部片子看到的不是这种本质上的苦

圆方你怎么看啊
(作者)
课代表你好[抱拳]

吕莫卡永
来自广东
《二舅》和《隐入尘烟》大火的内在逻辑是社会思潮集体向左,尤其是年轻人,所以精英叙事没市场了,关注底层的作品才能火。

Mr. Cool
来自北京
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马有铁”真的苦么?虽然他没有什么资产,但是他有一个自己用双手搭起来的房子,有一个爱他的人,他的负债仅仅是离开世界前交代的几千元钱。

感觉你挺冷漠的

圆方你怎么看啊
(作者)
重点看下一段...

SOHU
来自广东
我的亲二叔也是腿部残疾,政府给办了低保,一个月1000多,在农村生活潇洒的很,天天下棋喝茶聊天。其实政府真的很给力!片子里面也讲了房子送的也有20几万了。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多批政府不作为的。

圆方你怎么看啊
(作者)
政府的确已经做了很多了。圆方今天想表达的其实和政府无关。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难

宋尧(Yao Song)
来自北京
影片并不是在物化人,而是在反映这个社会物化人的现象,你不喜欢的是这种现象,不应该是反映这种现象的影片

圆方你怎么看啊
(作者)
不喜欢的原因在于“它”又一次提醒了自己...

孙保峰
来自安徽
来自豆瓣评论:被风刮来刮去,麦子能说个啥?被飞过的麻雀啄食,麦子能说个啥?被自家驴啃了,麦子能说个啥?被夏天的镰刀割去,麦子能说个啥?(你我都是麦子)

圆方你怎么看啊
(作者)
这个不是评论,是台词。。

木亮子
来自四川
没看这部电影,但看了一些电影介绍。虽然电影没笔者说的这些升华的情感,但很真实。我在农村长大,这个电影的感觉好熟悉。90年代的农村,好些农村人就是在土地里用汗水赚钱,慢慢攒钱盖新房,过上好日子。农村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在嘴上,在朴实无华的行动上。我爸爸70多了,来我家里我才发现我爸会给我妈倒洗脚水,听家人说在老家,我爸怕我妈晚上跳完舞路过一片坟地害怕,天天去接她回家。我爸爸最近生病了,我妈(平时被我爸宠的我们子女都看不下去,懒)包揽所有的农活、家务活,照顾我爸爸。我妈有一次对我说,我以后生病哪怕躺床上起不来了,你爸爸也会照顾我。你有这个底气吗[捂脸]。我妈妈就有这个底气,但他们其实为一些事情,也吵吵闹闹一辈子。我爸爸是文盲,除了会认男女厕所,自己名字,其他都不会认,好多电视都看不懂,听不懂,但他培养了2个进体制内的子女。他总是说,我们家是江湖人,赚一点用一点。他这一辈子,一直很有担当,勇敢。小时候三个孩子要教学费,他就捡了很多田地来种,武汉的夏天很热很热,“双抢”收早稻和种晚稻要抢季节,他经常5点多起床(因为严重风湿不敢起太早),8点多收工,为的就是把季节内的稻谷种下去。我大学毕业家里还是住的摇摇欲坠土胚房,98年武汉暴雨,他们经常坐一晚上,拿盆接水,生怕房子半夜倒了,把我们砸死了。我毕业后放弃继续深造,他们又攒钱08年盖新房。在我心里,爸爸虽是文盲虽显老却是非常伟大的父亲。因为他有好的精神品质。

Light
来自北京
马有铁主动去世,肯定不是因为物质匮乏的贫穷,再贫穷的时候他都抗过来了,就是因为情感上以前是一片荒芜杂草丛生,她来了鸟语花香,她走后变成了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对比之下接受不了,就走了。圆房不愧是高手,通过这个能引申出评价标准这个事情,说得好。[强]

宋嘉伟
来自广东
可想而知,如果不是早几年政府实施脱贫攻坚,这种“文艺作品”出来,我们面临的舆论压力有多大,主要也是太多人把电影当做现实去看了

文刀或二
来自江苏
去电影院花了时间,那是去消费的,是消费而不是学习。电影再多说一点,恐怕就上映不了了吧。这个群体能被看见,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行知合一
来自上海
我有一句“不名”言:把人当人看。抛掉这个人身上的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要造神,不要造魔。每个人都是普普通通经历着生老病死苦的人,每个人都是为了生活生存而做一些事情,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和优点缺点,就像每个人要呼吸,会打嗝放屁一样。

本末
来自河南
我也不爱看,也不敢看,连几年前的“药神”我也一样不看、不敢看。因为不管是夸张还是写实的,反应的都是最尖锐的。我总觉得,人如果非常智慧,就引导自己,如果不够智慧就骗骗自己。没有那么多春暖花开,但总要向阳而生。这样这辈子才活的不那么纯粹,也会让身边的看到身上的光。就像我们都知道奥特曼是假的,可还是喜欢相信那束光。电影很棒,我买票了、捧场了、没进去,我还是要保留着自己对生活世界的观感。

潇洒哥
来自北京
你的不喜欢反向证明,你确实是被物化的人,因为你被刺痛了,我看影片没这个感受。反而,我看到了至善至纯的感情。

木由山
来自河南
圆方这篇会被小布们喷的吧 都直接往小布的肺管子上戳啊

圆方你怎么看啊
(作者)
谁又不是小布呢[叹气]

汝昊
来自河南
这是一篇注定被骂的文章,不管怎么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加油]

圆方你怎么看啊
(作者)
或许吧,今天中午喝了点酒,写的东西情绪大了一些,小伙伴们多多包涵[抱拳][抱拳]

萝卜
来自湖北
下线吧,这样对这部片子的横加指责也许会少一点。实在想不明白——被欺辱和榨取的一生,被驱赶和颠沛的一生,然后妻子溺亡,最后丈夫喝农药自杀。就这样,这部电影还被骂成狗,说成是麻醉和粉饰。还有比这更有力量的控诉吗?中国式的三块广告牌不是没有,天注定就是。但仅从艺术表现形式和感染力来说,天注定是不及隐入尘烟的。

黄上晋
来自广东
圆方你跳过了物质需求层级,往个人实现层级跑了,用这个来审视还在被资本主义宣传套住而追求物质满足的年轻人群体当然会觉得。。。。不匹配。年轻人对这个电影的众多热泪估计就是无聊吧,就像二舅治不好精神内耗。

Raging bull
来自北京
你这就有点矫情了,生活得这么贫穷,怎么能说人家生活得幸福。幸福的第一要素一定是物质,城市的所谓的“布尔乔亚”,即使精神上再贫穷,但也一定比人家要幸福。

圆方你怎么看啊
(作者)
那些买到烂尾楼的,真的比他要幸福很多?[旺柴]

明君
来自山西
资本主义对人的物化是个大的课题,我感觉你有话没说完

圆方你怎么看啊
(作者)
恩,什么时候想清楚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所指向的未来,这个课题才能想清楚

zzz
来自北京
马有铁物质贫瘠,精神不贫瘠,有自己的爱人和爱自己的人;996的打工人工资挺高,精神大多是贫瘠的(精神不贫瘠的人基本不会接受996)。人人可怜马有铁,人人皆是“马有铁。

扬子江畔大黄橘
来自江苏
嘴上说着不喜欢,其实是打心眼里喜欢。

圆方你怎么看啊
(作者)
[拥抱][拥抱]

徐莹
来自湖北
发展是为了“人”的,不是为了越来越高的房价,不是为了越来越久的“加班”,不是为了越来越疏离的“感情”。

人不能被物化,也不应该被物化,人就是人。

人,应该幸福,不应该“隐入尘烟”。

圆方,这一段看得我,既感动又心塞,感动的是领导把幸福作为最高追求,心塞是现实就是房价,高压,加班……

東東
来自湖南
是不是提醒大家准备过苦日子,还有该“乡村振兴”了[捂脸]

CS
来自上海
这个片子,总给人一种 ‘另一个版本的活着’ 的感觉。。看了心情不好
对于残疾人,社会上做的比这好的已经有很多了,虽然也可能有不如的地方

快去睡觉
来自北京
我喜欢这部片子,因为他很好的讲了一个农村边缘人的故事,没什么过多的想法,就生活下去。我也不喜欢这部片子,不喜欢“很多城市的‘小布尔乔维亚’式的年轻人”借着说他们所认为的“马有铁的苦难”来表达着自己的呻吟,还口口声声的说着“马有铁多可怜呐”。他们现在的呻吟只是因为他们现在也过得不好而已,借马有铁来表明自己的不舒服。等他们日子过好了,“马有铁们”就立马被他们抛弃了,不回头骂两声都很不错了。

Epiphany
来自河南
工作日饮酒[旺柴][旺柴][旺柴]

圆方你怎么看啊
(作者)
圆方并不是公务员或体制内的[抱拳]

大石头
来自江西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说的就是每家有自己的快乐 痛苦 既不要去过分拔高 也不要过分贬低,生活要回归它本该有的样子 人生就是这样悲欢离合,所以只能这样拥抱生活吧!

圆方你怎么看啊
(作者)
诸事无常 诸法无我 人生皆苦 涅槃寂静

天边的水墨
来自山东
前段时间看李睿军、海清和武仁林的专访以及各种短片介绍后,感觉电影是好电影。剧本用心、导演用心、演员也用心的电影,镜头漂亮、情节舒缓但情绪并不平淡。可是!可是就是不想看。包括药神也是,剧是好剧,看了短片介绍就泪流不止,可是就是不想看。为什么呢?因为我也有血有肉,剧中人物的酸甜苦辣如己身受,感受一遍他们的痛苦并不会让我在精神和肉体上有更多的成长,不会让我更加博爱,不会让我和家人的生活更幸福,带给我的只是痛苦和悲伤。生活本来就挺累,我们努力工作的目的是让自己和家人天天开心快乐。用电影票钱买束花给媳妇、买点点心给孩子不好吗?干嘛要花钱去买痛苦。

Peto
来自广东
在我们现实城市中的很多人,很多年轻人也有一个房子,但是没有自己真的爱的或者爱自己的人,然后还背着几十万几百万的负债。你能说这些在大城市的这些看起来光鲜亮丽,这些衣冠楚楚的年轻人真的就比“马有铁”幸福么?字字戳心...

圆方你怎么看啊
(作者)
他们却是在或同情或鄙夷马有铁...怎么说呢

宁静致远
来自天津
你要不要看看你写的都是啥呀,不能被物化就不被物化了?那些底层的人接触不到花花世界,房子倒了,爱人死了,要是你,你心里苦不苦,活的都这么累,你说要追求"人"全面的发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圆方你怎么看啊
(作者)
你没看懂我想表达的,不过,这不重要...[微笑]

肖斌
来自广东
物质充盈、情感匮乏的观众看着物质匮乏、情感充盈的生活,不正是很好了提醒自己内心的丰盈更重要吗?票房的增长不正是表明内心觉醒的观众越来越多了吗?你文章的主旨跟电影想传递的,不正是一回事吗?。。。感觉你今天有点标题党了。。。[偷笑]

yes,&I do*
来自河北
看完全文及评论区,更加深刻理解扶贫事业为什么是“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煊大鹏
来自北京
换个角度:
这个片子固然拍得不错,但没办法构成中国文化产品的中流砥柱。中国文化要想复兴,一定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用更流畅完整的故事,讲述比西方的自由民主更高级,更牛逼的理想/追求/精神。而这个片子,显然立意上就占了下风。

所以说,对于打破西方文化霸权,让中国文化登顶全球这个目标来说,《独孤月球》的意义都比《隐入尘烟》大得多,虽然《独孤月球》故事方面颇多不及格之处

跬步
来自浙江
人生的使命,终究要靠自己去发现。

xfxy
来自山西
恕我直言,圆方不要拉黑我,自从关注以来,给我的感觉是:圆方是周公子的远方表哥--圆方正是文中的“小布尔乔亚”本亚。

圆方你怎么看啊
(作者)
怎么说呢...你的感觉对也不对

心情舒畅
来自江苏
这个片子的结局我也不喜欢。实话实说,马有铁是因为精神上了无牵挂才走的。如果他有孩子,就有继续奋斗的动力和活下来的愿。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生孩子,等他们老了,繁华落尽,精神上的孤寂无处安放,就是物质再丰盛又有什么用啊!

竹子青青
来自新疆
这个电影我没看,也不打算看,孩子问我为什么不看,我说我不喜欢那样的生活,我也过不了那样的生活。票房逆袭,我的感觉是经济下行,大家都活得不易,这会要宣传只要有爱,盐碱滩也能开出幸福花,这样的故事有,但能代表大多数吗?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

李志豪
来自安徽
说这部电影歌颂苦难的不是蠢就是坏


来自江苏
所有的评论都是以俯视的态度来讨论苦和幸福,而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生活,生下来,活下去!平常、平凡、平淡。反而是我们太矫情,赋予了太多东西!

墨思鹤
来自安徽
“如果你觉得天台不好,那你就去建设它。” 你还有心气。

杨济伟
来自山东
片子有积极意义,促进人的思考和觉醒。理想社会之所以吸引人,源于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堪。引人深思,催人奋进,才是片子的应有之义。

祺开得胜
来自广东
很写实,也没有感觉到苦,毕竟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并不久远。多拍点这样的电影!大力支持!

呆萌神
来自新西兰
你这是明贬实夸嘛,挺好。很多时事评论写手都缺乏文艺鉴赏能力,你是少有的能政键也能文鉴的,赞

圆方你怎么看啊
(作者)
谬赞了[抱拳]

之离大大
来自浙江
非常赞同!!!我一直认为,我们现在各种追求所谓的成功,鄙视躺平,卷自己鸡娃,这是有问题的。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就是去劳动、去追求物质财富么?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人的存在就是意义,存在即是价值,而非因价值而值得存在!


来自江苏
这是一部呈现真实的电影,解读都是个人的。这部片子呈现了苦难,呈现了善良,呈现了爱情,也呈现了麻木。如果因此能够被提醒被触动恰恰是一部好片子,这就够了。

Sept*乐
来自四川
角度不错哦。我看过,宁愿感觉是对中国几千年乡土文明的挽歌,主角的设定和结局代表中国乡土文明的落寞。

化菁-俞
来自浙江
好想站起来为你鼓掌!你说出了我一直迷茫的问题,世人对幸福对成功对人生意义的评价标准都物化了,作品用一种角度呈现了苦难,其实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此刻正在经历的!谁又比谁好的了多少呢?这也是我矫情的说句不喜欢的原因,本来我可以自得其乐,看了以后我却看到了自己,这是逼着我面对我自己嘛!

朱秉桂
来自广东
结尾的“政策"是没毛病的,但是,现在还是有很多困难的,社会戾气也中,特别是80后和90后,再加上有一大批人长期受西方资本思想洗礼,很难掉头的,所以,圆方可能会被很多人喷。

GC
来自山东
最近学习了马克思1844年手稿,才知道人的异化这个概念,今天就在这看到了,佩服

来自湖北
前段时间因为思考工作,回家的路上骑电动车,膝关节摔骨折了。休息了几个月,因为是一个人在外地,没人照顾,父母在老家,也不想他们担心就没说;对象上班也来不了。就觉得很悲凉,就觉得自己其实什么都没有,不能行动的时候,点个外卖,买个快递让送上楼,人家都不愿意。我就在思考,这个社会真的进步了吗?把所有的东西都货币化了,最后人们拼命攫取的货币,可能都无法满足自己最基本的生活所需。比如生病了有人照顾,有人安慰。对自己,对工作产生了怀疑。

木杉
来自广东
我也不喜欢这部电影,虽然很多评论说很感人,一直说不太清楚为什么,圆方是我的嘴替[呲牙]
苦难和贫穷造就不了任何成功。而战胜苦难,战胜贫穷才值得被歌颂,才能算得上成功。[强]

都延晓
来自广东
发展是为了“人”的,不是为了越来越高的房价,不是为了越来越久的“加班”,不是为了越来越疏离的“感情”。
人不能被物化,也不应该被物化,人就是人。人,应该幸福,不应该“隐入尘烟”。
这句话读的我热血沸腾,我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习惯于加班,生活向工作妥协?!后事看,加班那些事情,对自己的职业一毛帮助都没有。。。。这实在是~~~伤感!无奈!

博观约取 知行合一
来自吉林
酒不醉人人自醉……同理心考虑:圆方说不喜欢这部影片是看的时候感到痛苦。
劝一句~个体人生想获得更大意义就要多考虑集体,而不是个人。这份担当,是压力也是动力,范仲淹当年也这么想!
一步一步来,走快了,容易脱离大部队。
一起加油!

圆方你怎么看啊
(作者)
[拥抱][拥抱]

喂阿喂
来自广东
随便写写,随缘过审。
1,[笑]圆芳前几天才说不要做标题党,今天又做了一回“标题党”[破涕为笑]。
2.留言中有位同志说他亲二叔享受了国家的福利,确实,广东有这个资本,近海虹吸全国,个例代表不了全部。
3.阿德勒说“人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着这个世界上,并且,人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状态,继而就有了普遍欲望”每个人都会追求优越性。或精神或物质。
4.推荐《被讨厌的勇气》,深度剖析自己。(治疗失眠,应当喝了安眠药躺床上睡,而不是一直玩手机,得先有想治的想法,才能起效果)

吾与点也
来自湖南
我们呼唤并努力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反思历史,把握未来。

司金光
来自新疆
怎么说呢?你的文章我没看完,但我只想说,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不同,这很正常。因为你生活的环境和经历不同。对于出生在西北农村的我来说,看完电影我不会像作者一样有那么强烈的不适感,因为我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在我们农村,那个村子都会能找出马有铁和桂英这样的原型,有的身有残疾甚至比他们还苦。但他们也是顽强的生活了下来。难道说因为苦我们就不愿意面对这种环境和人了,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可选择的余地很小,只能硬着头皮往下扛。有时候我觉得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领悟幸福的真谛。当然我们不提倡苦难,但它确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以至于很多人看到影片时大呼小叫,觉得是假的,至少是过去几十年的事了,像这样的人,我也不说什么,因为他的足迹没有走遍中国。另外电影结局虽然悲惨,环境虽然艰苦,以至于很多人认为是丑陋的一方面,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读懂电影想要表达的意义——在艰苦的环境中,在困难的日子里,只要有了爱,日子也是幸福的,即便那种幸福在有些人看来不是幸福,但那就是真正的幸福。

小白
来自陕西
确实是破心中贼难,明知道应该多和孩子在一起,但还是为了赚钱在加班[撇嘴]

正心
来自江苏
圆方从更高维度进行了点评,对我来说,醍醐灌顶,一语点破梦中人。别说全中国,我身处于江苏,身边听说过的,比电影描述还“悲苦”的真人真事都很多。现实永远比电影要精彩,要悲惨,但“人的悲苦是不相通的”,看到的“悲苦”,未必是剧中人的“悲苦”。文艺片的面子,商业片的里子,很快就会被时间遗忘,这种片子在中国太多了。我个人感觉,这类片子,要拍到较高层次,打破时间的束缚,其实很难很难。

欢para
来自黑龙江
咱们看着觉得他们苦,他们自己不一定认为自己苦。就像我以前去西藏看藏民觉得风吹日晒、物资匮乏他们苦,但其实他们自己觉得非常幸福满足。

朽木
来自上海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外,还有一个人文精神,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个体,是工具一样的存在,自然科学是人进步的工具,从自然科学史来看,人何尝不是敲敲挖挖的小铲子呢。所以我们还要注重人文精神、关怀,这才是我的存在与其他个体存在的区别所在。自然科学的导向是真,社会科学的发展目标是善,美则是人文情怀的体现。

丁秋建
来自江苏
又是一个不同角度的理解,虽然我不认同,但是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优秀作品的意义。一个故事,不同的人就是会有不同的解读,我们应该尊重这种差异。总感觉现在针对某个热点事件或者作品,不同观点之间的撕裂攻讦总是很重,不依不饶,水火不容,看着好累啊[生病]

秦岭
来自广东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林黛玉
赞同你这个角度
人性不应该被物质唯一衡量
文末“拜托”因该是“摆脱”

圆方你怎么看啊
(作者)
感谢纠正[爱心]

青晔
来自上海
确实拍的好但却不喜欢。可是不正因为现在物化的社会规则,物化的衡量成功的标准,才拍出了这部写实的片子。

smile
来自辽宁
评论写的很好,但我不喜欢。
说写的很好,是因为你确实把影片影射的一些深层次的内涵都用自己的观感分析得淋漓尽致,旁征博引,我是自愧不如。
我不喜欢,是因为我去看电影,不管是悲伤还是开心,只要能触动我内心那根弦,流泪或者开怀大笑,我都觉得值回票钱。并不会去细品电影所蕴含的含义,甚至都上升到马哲的高度上了,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否则,看场电影像上学的时候学鲁迅的文章,一句话都需要去分析其中的我怀疑连鲁迅都没想到的深意,是否本末倒置了呢。我是来看电影的,开心或者感动,均可,但不想带着写观后感的心态去看。

阳光
来自新疆
再说一条:隐隐约约觉得,圆方的写作,有点喜欢急转弯,然而就是这个急转弯,最容易引起误读,好比车队,头车已经转弯了,后车功力不够直接冲出去了,当然要“骂”圆方喽,圆方不冤[偷笑]

周少春
来自四川
作品要表达的应是故事背后的故事,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都是被“垃圾化(说好听点叫“物化”)的一生,区别只是有钱和无钱而已。每个人都觉得那不是我的生活状态,其实那就是你,只是垃圾化的形式不一样而已,圆方应该也是因此而反醒自己[呲牙]

LIU Tong
来自香港
我也不喜欢这个故事,虽然我在B站了看了两个UP的解读。
太现实了,现实的让我觉得这就是在拍我,只不过我们生活的城市环境不同、工作的圈子不同,但是生活质量和地位那是一样低的。我们所努力追求的不还是那些世俗的东西吗。
太压抑了,看完直接郁闷。心里的那点美好还要被夺走,即使被救下来了,还得剩个躯壳继续被利用。

灰逗
来自山东
这部片子我比较早就看过了,我来自农村对剧中的些些点点是比较理解的,中间有段时间有人批评这部剧在歌颂苦难,后来突然火热抖音都在推送,我觉着这是不适合的,身边的朋友有人问起来这片子的时候,我说这部片子不适合所有人看,如果有农村经历可能更容易理解,就像博主说的比马有铁苦难的人大有人在,基本上每个村庄都会有一个类似于马有铁似的人物的存在,不往深层次去说这部片子就是展示了一部分人的生活(生存)方式,不争不吵,他就存在。农村这个话题具体到个人太复杂了,马有铁展现出来的全都是积极一面,没有农村经历的小伙伴可以想一下有没有更不堪的存在?单说一部电影讲一个故事,我觉着挺不错的,完成度很好,马有铁的真人表演也很好。

见习小僧
来自山东
城市不就是物化的一个集合体吗,反而农村有时候更淡化,老一辈的人尤其在农村,有一亩三分地在精神方面是很幸福的,在农村生活过得孩子就知道

水流东
来自西藏
感谢圆方老师这篇文,写出了我对这部电影的想法,只是我仅是随便想想,而您用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了出来[强][强][强]

涓流微洪
来自湖南
圆方一说,恍然大悟,这是我一直不喜欢的,太多人都追求物化的价值,而不记得我们是人,有宝贵的情感和高贵的灵魂


来自广东
能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理解到这个程度,圆方腻害!幸福,根本来自于心,而不是外在的物质!!!一个家财万贯但内心焦虑或者龌蹉的人,你说幸福感好于一个赤贫状态的穷人吗?不一定!关键在于心的感知觉受,如果你觉得财富少无牵无挂,知足常乐,那心是快乐和幸福的;如果财富很多但围绕财富的守护增值和使用,延伸无限的烦恼(也许很多人会说给你多多益善的钱让你烦恼[呲牙],但一旦拥有,后续这些烦恼是如影随形的),那不一定就是期待中的幸福。
所以,圆方腻害之处在于居然能够洞悉“物化不应该成为幸福的标准”,而当把物质财富的多寡当成衡量的标准,这说明的是整个社会的沉沦,同时,也体现出导演认识的短板。

Salvia20
来自重庆
马有铁毫不刻意的把自己活成了毛姆《刀锋》男主拉里想要的样子,确定自己的人生想要什么,也找到了自己的意义,然后隐入尘烟。

RFP国际理财师王锦立
来自山东
现实的问题是德行并不许诺幸福。而更多的人崇尚自我实现带来的幸福,这种自我实现大都是以事功为评价标准的。张桂梅校长大家都尊敬,但做到的人可太少了。更多的人以获取而不是以奉献来评价自己和别人。让全国大多数人的评价标准和价值观念都认同奉献和获取一样伟大可太难了。

汤汤
来自辽宁
人的需求发端于物质,但同时高于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如果只沉浸于物质的单一评判标准,就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文明建设,也会使得所有人裹挟于其中而成为受害者,但更仔细思考,在目前生产力大幅提升的今天,要让社会根本上走出这个陷阱,关键在于消除民众物质的焦虑,讲话中解决的这些问题可以说完全对准了问题本身,具有重要意义。

言午
来自陕西
幸福,是相对的、在每个人心里是不同的,当我们进入山区看见老农住在土坯房走、吃着粗茶淡饭、脸上爬满了皱纹的时候,也许感觉到他们太苦了,想着把他们移民搬迁到山外可能他们会好起来、会感到幸福,其实并不一定,绝大部分人还是感觉他们原来生活的地方、生活方式更好、更适合他们。

弼麟
来自河南
被资本物化的价值观是众苦之根,无节制扩张的人类欲望是万恶之源,返璞归真是求乐,合理节制是求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笪聞進
来自江苏
所以当我们从存在论的角度来看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超越了范畴以及被范畴所局限的思考。

森昜
来自湖南
“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马有铁”真的苦么?虽然他没有什么资产,但是他有一个自己用双手搭起来的房子,有一个爱他的人,他的负债仅仅是离开世界前交代的几千元钱。”这确实是一个与现有普世价值观完全相反的角度!但现实世界大部分都在用物质在衡量,个人觉得精神与物质应该处于一个平衡,单独拎出来哪一个都与现实不相符合!单独的物质难免冰冷无情,单独的精神难免乌托邦式的空中楼阁!

峰锅锅
来自浙江
从微观个体而言,幸福的标准应是多元化的,回归个体,回归大写的人,而这个“人”的诠释方式也应是不同的,影片本身叙述了两个未填充的个体找寻到了填充物和自己,又甘愿为“自己这个人”殉情的理想主义般美学;而在之被观看的过程中,衍生出许多“异化”现象。从这个角度而言,影片是个很好的时代催化剂。
多讨论一些,从国家角度,虚拟化的国家无法一刀切幸福,只能从最基本的改善物质生活水平角度去一刀切推行政策,而恰恰很多烦恼与欲望又是因为基础物质需求被满足后衍生出的更多需求与欲望而导致。所以国家再定个标准,改善物质生活水平以脱贫为目标,脱贫后干的就是营造环境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这个“美好”理性由个体定义,但不得已的是个体太容易被熙熙攘攘的环境和他人裹挟进一套物化的美好标准里,永远产生落差和自我怀疑。
答案在哪里呢,不知道,但应该不是求于外。
所以,“自洽”是一个多美好的词啊。

分享到:更多 ()

来评论吐槽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快手号:神吐槽shentucao

交易所地址更多手机免费挖矿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