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45年,秦晋韩原之战,晋军大败,晋惠公被俘。
这场仗,秦占理晋不占理。晋惠公之前寄寓在秦,晋起内乱之后,向秦国许下泼天好处,借其力返国即位,却翻脸不认人。数年后晋国大饥向秦国借粮,秦穆公给了。再过数年秦国大饥向晋人借粮,晋惠公不给。他觉得撕毁对秦的许诺已经把人得罪到底了。不借粮也不会再多得罪一点,何必浪费粮食。
秦穆公领兵来伐。大胜之后,秦穆公面临一个问题:拿晋国怎么办?拿晋惠公怎么办?
自然是要看晋国是否可灭。可灭则灭之。
秦穆公的答案是倾向于否定的。
看心气,韩原之战中,晋国大臣本已逃离战场,得知国君被俘后,转头跟随不避艰险。秦穆公好说歹说,指天发誓不会拿晋君怎么样,才把他们劝了回去。
看形势,晋国并没有土崩瓦解。晋人立即拥立晋惠公之子,丧君有君。正规军被打垮了,就改革兵制,全民征召,覆师有师。
看关系,秦穆公后宫要起火。秦穆公夫人是晋惠公姐姐,她把自己、秦太子和一众儿女都关在楼上,堆满柴薪,派人给秦穆公送去丧服:如果你把事做绝,就当我们都死了吧。
晋惠公这个人背信弃义不是东西,但晋人这个团体心志如此之坚。晋未可灭。所以,当晋人派出外交官阴饴甥前来求和时,秦穆公心中已有方向。
尽管如此,仍需一个到位的说服。
外交官不是神仙,无法凭空创造出本不可能的结果。外交官的工作,是洞察形势玄机,凭借自己的才能,找到所有线索,运用一切机会,主要通过对话,在所有可能结果当中,或拉或推,使对方接受对我方最有利的那一个结果。
阴饴甥面临的难题,是既要强硬又不能穷硬,既要柔软又不能瘫软。假如一点硬气没有则灭国在即,身段要柔软是因为大败之余国君被执底牌太少。
于是有了这段古今中外都算上的外交对话巅峰,阴饴甥说秦穆公。
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
秦穆公上来先探虚实:晋人现在内部有没有分歧呀?阴饴甥随手接住:晋人不和,特别不和。
他想干什么?往下看。
阴饴甥说,晋国内部现在有小人君子两种政策分歧。
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
这一派是要打到底,不惜与蛮族合作。
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
这一派是要跟秦国和好,非要报答秦国的宽大不可,死了都要。
小人要打,君子要和,“以此不和”。
秦穆公一方面收到了威胁,另一方面受到了吹捧。没话说了,转个方向吧。
秦伯曰:国谓君何?
你们晋人觉得国君会有什么下场呢?
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
小人和君子两派分歧的框架继续用。小人心眼小于是觉得秦人心眼也小,死定了。但君子觉得只要认错秦国一定会宽恕,会放晋君回来。
小声说硬话,大声说好话。
阴饴甥点题: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
以硬实力为基础做软实力,“秦可以霸”。
这一句击中了秦穆公。
秦伯曰:是吾心也。
便把晋惠公放回去了。
阴饴甥用谦卑优雅的语言,构建晋国内部小人与君子的国策之争,表达出硬与软的两手准备,既送到了威胁,又表达了恳求,还排出了硬与软的优先序,包裹在为秦国最大利益考虑的话语框架里,重重推了一把秦穆公心中始终权衡的天平,为晋君争取到最好结果,完满达成使命。
现实外交的最高境界,语言的博大精深,知己知彼的炉火纯青,要在这样的经典中找。
文章已于2022-08-04修改
https://mp.weixin.qq.com/s/9oC55U3T3eDEG81DNYBPxA
BetterRead
微信号
BetterRead
功能介绍
有理,有趣,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