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城革命结束后,老三带着花姐,和老四、老五乘坐火车,去了上海浦东。这辆由老三主导的火车,是向右转弯的。张牧之见状,便骑着白马,前去追赶那辆右倾的火车。
影片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么,牧之走后怎样,牧之走后的鹅城又是怎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话题。
https://mp.weixin.qq.com/s/vBShkgj0-o49V0KMAVRP8Q
要研究牧之走后怎样,我们首先就得研究牧之是怎么来的。要研究牧之是怎么来的,首先就得研究牧之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毕竟,连孔夫子都说了:“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对于“牧之”这个名字,汤师爷曾经由衷地赞叹道:“好名字!”
进而又联想到了“兖州牧”和“豫州牧”:
历史上,曾有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当过兖州牧,这个人就是曹操。《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冬十月,天子授任太祖为兖州牧。”
历史上,也有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当过豫州牧,这个人就是刘备。《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吕布恶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败走归曹公。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
由此可见,黄四郎与张牧之,既是鸿门宴上的项羽与刘邦,又是青梅煮酒时的曹操与刘备。
鹅城英雄,唯黄四郎与张牧之耳!
只不过,汤师爷完全不看好张牧之,觉得他一定会输给黄四郎。为此,汤师爷不但在生前背叛张牧之,投奔黄四郎,即便在临死之时,亦告诫张牧之“听我的,千万别回鹅城,你呀,弄不过黄四郎。”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你不能全怪汤师爷不看好张牧之,毕竟双方实力太过悬殊,就连张牧之自己的兄弟都在质疑:“大哥,三天,就我们四个要杀黄四郎?”
为什么三天之内就要斩杀黄四郎?因为黄四郎已经派胡百去请官兵,三天之后郭旅长的骑兵就到了。
所以,他曾经提出过一个“抗日战争急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的著名论断。关于为什么抗日战争急不得的问题,他曾经写下著名的《论持久战》。可为什么解放战争拖不得呢?因为张牧之必须赶在郭旅长的骑兵到来之前解决战斗。张牧之的三天,就是他的三年。
可即便不考虑时间因素,张牧之要想取胜也殊非易事,毕竟其所身处的,是“黄四郎四百人,我们四个人”的绝对劣势。
所以,他曾经提出过一个“群众战争”的著名论断,他说:“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张牧之是绝不可能斩杀碉楼里的黄四郎的,更不用说是有刘都统和郭旅长支持的黄四郎了。
为此,张牧之一定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把他们心里的怒给勾出来。
然后号召他们“枪在手,跟我走!杀四郎,抢碉楼!”
号召他们“去碉楼,拿回你们自己的东西。”
就这样,张牧之率领鹅城群众取得了鹅城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没有黄四郎,对我很重要”的革命目标。
可是,夺取鹅城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之后呢?他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而在如何建设新鹅城的问题上,他所面临的挑战一点没有降低,甚至比以前更加艰巨了。具体来说,至少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强大的敌对势力正在集结。张牧之对黄四郎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这个你,并不只是针对作为肉体的黄四郎,而是针对作为象征的刘都统的跑腿。
黄四郎之所以能够富得流油,是因为“小半个民国的烟土,都是黄老爷您在贩卖。”
可黄四郎之所以能垄断小半个民国的烟土,是因为有刘都统在背后撑腰,黄四郎“不过是给刘都统当跑腿的,而且只是其中一条腿。”
因此,一旦黄四郎有难,刘都统必定会派兵援助,这就是“三天之后,郭旅长的骑兵就到了”的缘故。然而,黄四郎虽然只是刘都统的一条腿,但毕竟“还是条大腿”。
因此,刘都统也没想到黄四郎这么没用,居然连三天都没支撑到。或者说,刘都统也没想到张牧之这么厉害,居然三天之内就打下了碉楼。
可是,刘都统无论如何是要在鹅城留下一条腿的。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篇白皮书,希望以张牧之来替代黄四郎。而黄四郎亦曾当面问张牧之:“下一步有什么打算,留在鹅城代替我?”
然而,张牧之终究不是黄四郎,他明确拒绝了刘都统的嗟来之食,他说要“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因此,刘都统的围剿,就是张牧之在鹅城革命后的第一个大挑战。
其次,鹅城群众的思想有待提高。张牧之通过动员鹅城群众,取得了鹅城革命的胜利,但这并不意味着鹅城群众的思想已经足够先进。要知道,他们之所以愿意追随张牧之抢碉楼,主要是为了夺取碉楼里的珠宝财货。可一旦刘都统杀回来了呢?一旦鹅城又出现第二个黄四郎呢?群众刚抢到手的珠宝财货,又得乖乖地再次上缴:
因此,如何避免鹅城百姓“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就成为张牧之在鹅城革命后的第二个大挑战。
最后,团队内部出现分裂的倾向。他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然而要命的是,他的干部队伍出现了分裂,这成为张牧之在鹅城革命后的第三个大挑战。
为应对前两个大挑战,他先是在隔壁与刘都统直接干了一仗,之后又在鹅城普及教育,上重工业,放大炮仗,终于使得刘都统不敢明目张胆地破门而入。可问题在于,如果自己的干部队伍开门揖盗呢?
其实,这事他不是没有预料到。早在进入鹅城之前,他就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因此,他提出要“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可是,在他的干部们看来,两个务必实在是让人“有点不轻松”。
因此,当张牧之决定重新上山时,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跟随,都在嫌弃他“腿脚都不利落了”:
他们心里想的,就只是要去上海:
可即便是面对干部队伍的集体叛逃,他依然还是踌躇满志,带着唯一愿意跟着他的老二上山。上山前,他专门写了一首词,词里写道:“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然而,由于内部叛变,老二出师未捷,就被人打死了。死后又被吊在天上,补了几枪再摔下来:
老二既死,张牧之在干部队伍中就已成孤家寡人。
张牧之去世半年后,老五在一次讲话中提到,张牧之去世前的三个月,曾对自己的一生做出总结,说“我的一生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是杀死黄四郎,解放鹅城。第二件,是成功地在鹅城举行二次革命。”
若干年后,社会上又有另一种更为流行的说法,还是张牧之说自己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是解放鹅城,第二件是二次革命;可对于这两件事的评价,就又与老五的说法不同了。对于第一件,是“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对于第二件,是“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
可无论是那个老五的说法,还是那个流行的说法,至今都查不到明确档案或其他第一手权威资料。又或许,那个所谓的流行说法,正是老三对于张牧之的评价,即第一件事做得完全正确,第二件事做得完全错误。
然而,无论是黄四郎对于张牧之的全面抹黑,还是老三对于张牧之的半面抹黑,都不可能永远掩藏张牧之的光芒。鹅城人民都知道,“自宣统皇帝退位以后,鹅城一共来过51任县长,他们都是王八蛋、禽兽、畜生、寄生虫。”
因此,鹅城人民不会忘记,就在那一年,鹅城来过一位了不起的县长。他来鹅城当县长,从来不刮穷鬼的钱。不但不刮穷鬼的钱,还把从富人那里挣来的钱发给穷人。鹅城人民都会记得,他来鹅城当县长,只是为了办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
他是真心相信“六亿神州尽舜尧”,所以才能真心喊出“人民万岁”。
东方红,太阳升。
薪有尽,火相传。
姚尧
微信号
yaoyaostrategy
功能介绍
我是姚尧,一个追求青史留名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