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税替得了土地财政么?
晚上出去喝了一杯酒,回来有点晚,迷迷糊糊之际,还是聊一下房地产税的问题。
随着最近房产税靴子的落地,很多机构开始建模估算全国房产税的征税规模。
经过周密的计算,大家会得出一个震惊的结论,房地产税的增量根本不足以替代土地出让。
因此,很多人会得出一个结论,房地产税还是落不了地,土地财政的依赖无法摆脱。
在政事堂看来,这就跟九十年代认为中国依赖了两千年的农业税不会取消一样可笑。
当年中国取消农业税不是因为无法摆脱依赖,而是因为有了被新的税收取代。
农业税从建国之初占据半壁江山的位置,到两千年初降至不足1%的背后,中央也将试点的商品房政策在全国迅速铺开,让土地收入很快占据了财政的半壁江山。
这是一场对土地利用的腾笼换鸟,区别不过是从种庄稼变成了种房子。
同理,如今土地财政被压缩的背后,也不会依靠土地财政变种的房地产税,而是将用新的税收来取代。
这就是数据税与碳税,这俩政事堂聊了快一年的新“两税”,即将在G20和格拉斯哥的“两会”上被激烈的讨论。
所以,土地财政褪去的根本,并不是取决于房地产税能够收多少,而是在于政府在数据税和碳税上,能不能补足土地收入的缺口。
如果真的让房地产税成为主导税种,那么一线城市将富得流油,三五线城市连房子都没人敢持有,导致两极分化变得极其严重,因此这个方案必然被否。
而“两税”方案从经济学的角度,是生产力的发展初期,需要用剪刀差来掠夺财富,等完成新型产业的原始资本积累,然后再取消剪刀差。
展现的出来的,农民掏空了几亩庄稼,缔造了市民,等市民开始缴税后,农民就不用缴农业税了;市民掏空了钱包,缔造了网民,等网民开始缴纳数据和碳税之后,市民就不用重金买房了.......
这就像土地财政让地方政府将税收重心转移至城市居民之后,农民才能够得以解放,未来拿到了数据税和碳税的地方政府,才会主动摆脱对卖地的依赖。
因此接下来,买单的大头不是房地产税,而是需要使用数据和消费碳的企业机构来缴费......
最后,聊一下试点的时间。
2000年,国务院让安徽省试点取消农业税,2001年,江苏省开展试点,再之后,部分省份逐一增加到减税的行列,到2005年基本全面取消。
改革没有一蹴而就,农业税的取消也是在整个“十五期间”来慢慢完成的。
而历史的有趣之处,则是率先取消农业税的省份,成为了之后十年内最大的赢家。
所以很快大家就会发现,争夺试点将会变得异常的激烈。
https://mp.weixin.qq.com/s/bFubJ02xyC36XkRDUzxVRw
政事堂2019
微信号
zhengshitang2019
功能介绍
另一个维度看世界
为什么发展数字服务税?数字经济数据货币化与农村土改@井底望天
Mr.H
28
为什么江苏后来没有发展起来?
政事堂2019
(作者)
394
看看GDP排名,再看看经济质量,江苏是发展最快的好吧?
欢乐时光
347
2006年初取消农业税,去铁路办车皮,车皮涨价30%深刻理解到,该有的花费不会少,只有替代转移。
还是叫木头吧
248
我觉得房地产税,或者财产税,最大作用不在于房地产市场,最大的作用在地产方面是把商用房逼入交易市场,更高的层面,是把沉淀的资金逼出来。既然资本是推手,就不能让它们沉淀下来,一定要让它们投入再生产中去,否则就通过税收收光它们。
深海
195
不是一个概念吧,土地税取消是因为农业增加值在经济比重下降,同时征税困难,征税成本高,农业税变得鸡肋,房产税恰恰相反。现在出台房产税主要还是城市化未来10-20年基本要结束了,以后地方低成本的土地供应将越来越少,卖地不光看总收入,也得看净收入,以后土地供应以城市更新为主,成本很高的,净收入跟房产税比较就不会差太多,
政事堂2019
(作者)
112
跟农业税比重不可阻挡下降,土地财政不可阻挡下降也是必然,所以逻辑是通顺的。你逻辑是清晰的,但中间把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税搞混了一下。
平子的红~初代机
29
上海为啥老是第一个试点。。。。
政事堂2019
(作者)
161
所谓富贵险中求,试点这种好机会,别人想要还要不到呢
xhx。
152
一二线城市向企业收取碳税,然后再向四五线城市购买碳指标,地方与地方之间自觉形成转移支付,实现先富带后富
懵懵的大虾
96
有2个疑问:1、率先取消农业税的省份成为赢家,是不是因果倒置了?我认为是这两个省各自有特色,才选择作为取消农业税试点的。安徽是因为有农业改革的思想基础,江苏是因为本身经济结构比较好。在这样的基础上,十年后发展得更好了。2、碳税会不会造成制造业外流?或者东中西部省份执行不同的碳税税率,引导产业向西转移
政事堂2019
(作者)
113
1、不是因果倒置,要看政治,2、正好反过来,导致中西部慢慢只能卖碳配额
🍖
50
作为一个变种,为何试点房产税的竞争还会激烈呢?不应该是求数据大户用碳大户的落地才更激烈吗?
以及,农业税转到“土地出让税”,都是大量普通人在缴而非”富人税“,转到数据大户和碳大户,税收得动吗以及够吗?所以最终是转为”数据“”碳“拥有者(大企业)站出来替人收税,纳税的是需要使用数据碳的小企业,然后转化下来实际缴税还是现在的市民们和小老板们
政事堂2019
(作者)
91
大众税和富人税,必然是平行的,不要指望只征收富人税
wangaofang
54
安徽赢麻了吗?
政事堂2019
(作者)
87
看看顶层结构……如果从15-16年开始看政事堂的文章,不会问出这个问题来……
海灵
73
碳税落到的是企业头上,这种税看上去变成了to B,实际上和我们每个人所在行业和岗位息息相关。以汽车行业为例,都知道新能源车投入大,成本并不比燃油车便宜,随便一个自驾研发拿的是传统发动机工程师4,5倍的工资。碳税就是拿传统燃油车企的利润补贴新势力。这样的转移支付只会让新能源车越来越便宜功能越来越媲美BBA,不仅如此新势力还赚钱还被抢着投资,而传统烧油的车将加速淘汰出局。越来越想明白,现在谁做电动车谁就能转型和活下来。
正月十五夜
27
新两税才是终极反垄断吧,现在只是开胃菜?
政事堂2019
(作者)
70
恩,不过,反垄断的同时也会缔造垄断
匹诺曹Pinocchio
35
从生意角度得赚有钱人的钱才是好生意
政事堂2019
(作者)
69
结构性的:先富,再税
AbSoLuTE福君®
48
对房产税的讨论没错不能简单理解为扩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税基。因为必然有免征且税率不高,实际征收也征收不了多少。这只是个长期愿望。房产税的理解,操作上要从压制房地产金融属性(房住不炒),提高持有成本来理解。政治上要从“共同富裕”上去理解。
Richard
47
不能让互联网头部把本该国家收的税他们收去了!
远见品牌策划-房晓强
46
这么说来,能拿到试点的地方,国家可能会有其他配套的产业扶持政策,让试点尽早开始收数据税和碳税,在下一轮税源改革中抢跑,从而跟其他城市拉开代差
Nick 黄风然
27
喝了杯啥酒,引发这么好的灵感?
政事堂2019
(作者)
41
好像叫莫斯科骡子
云白
39
先有数据才有资格试点房地产税
洪达聪
36
那是不是应该跳槽去新的包税人企业
锋
34
税收就是打破利益机制,重新瓜分蛋糕,说到底,新的税收其实也是新的机遇,就看谁抓住了,谁就赢了
刘俊
34
求是那篇文章里提到的税种,都会一一实现,除了房地产税,消费税,资本利得税,全球最低企业所得税,碳税,一套财税结构调整的组合拳正在打出来。
yu非尉
32
大数据局等同房管局?
渔者.Albert
29
倒逼才是最有力的推手。 取消农业税本质上也是倒逼的结果,不取消土地就更不会用来种粮了
曦
29
求是的那篇文章就是吹响迈向共同富裕的冲锋号角。庞大的国家机器将在嘹亮的冲锋号声里,碾压一切牛鬼蛇神,冲破一切藩篱!
Gonban
25
所以房地产税和风光发电的共同特点是:夹在关卡2和关卡3之间的关卡2.5,但如果你不刷过去,可能都看不到关卡3的大门
Rae
22
那数据得国有控股吧 碳水好理解 数据税估计还要悟
JW
13
数据税和碳税收益的还是发达地区,落后地区还是要靠转移支付
摊丁入亩,废除了中国持续2000年的人头税
" 一邑之中, 有田者十一, 无田者十九" " 丁额缺, 丁银失, 财政徭役以丁, 稽查为难, 定税以亩,检核为易"
欢迎把我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主页右上角设置加星标,就不会漏掉任何一篇文章
公众号:远方青木
喜欢写精华文章的青木
https://mp.weixin.qq.com/s/L8XetTy69TU26FhRza19Cw
“共识”的未来
今天,对近期“共识”主题的系列文章做一个总结和收尾。
共识,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力量,科技与社会的主要进步都来源于此。
这几天聊的,从马斯克的殖民火星,扎克伯格的元宇宙,到EDY的牛逼,俞敏洪的捐赠,这些例子的背后,都是在建立广泛的共识。
共识建立起来,形成了“信仰”,就能转变为巨大的价值。
在我国,购置了价值数百万的房产,每个月只产生几千块的租金;为孩子投入数百万的教育成本,可他每个月只能领几千块钱的工资。
两者投资收益率之低,颇有点不讲道理。
但是房价永远涨的共识,与知识改变命运的共识,强力支撑着房产与学历的价值,将中国的居住与教育成本拉高到令人发指。
单纯的指责毫无意义,理解背后的逻辑,才能有机会抓住未来的可乘之机。
全国住房市值超400万亿,是GDP的4倍有余,各地政府手握的未开发土地,也是30万亿地方债的担保与还款所依。
基于房产衍生出来的信贷,更是人民币发行最主要的来源与根基。
因此,站在执政者的角度考虑,一些决策也并非不可理喻。
若在没有替代共识的前提下,贸然去打破民众二十余年来建立起的房地产共识,迅速降低房价,意味着巨大的财富瞬间幻灭,也将对整个体系造成不可挽回的冲击。
历史无数次的告诉我们,单纯的破坏没有意义,想要改变一个共识,前提一定是要先建立一个新的共识。
具体怎么走,还是要回顾历史: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用“美元”为代表的外汇取代了之前的“共识”,并令美元成为了人民币发行的基石。
在“共识”的驱使下,中国社会各阶层为了获取“外汇”,主动承接了西方转移过来的产能,东部沿海地区凭借着海运优势成大为受益。
1998年开始,随着外需对经济的拉动力越来越有限,我们开启了内需拉动,建立起了住房、教育、医疗的“新共识”。
在“新共识”的驱使下,中国各阶层在住房、教育与保险三大领域沉淀了巨额的资金,也缔造了恒大、新东方与平安等各领域的巨无霸民企。
每一次的更换“共识”,都让中国经济实现了一轮飞起,也让选对了方向的人广为受益。
如今,又一代人的时间过去,随着房地产与土地财政已经无法再为经济发展提供主要动力,我们必须创建新一代的共识,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累积的财富寻找一个更大的蓄水池。
由于新一代共识的池子,必须要超过房地产的400万亿,真正能取代的领域其实寥寥无几。
以至于只剩两个方案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图片
一个是用“绿碳”作为新一代共识,另一个是把“数据”作为新一代共识。
西方倾向于前者,所以从G27到G20再到格拉斯哥,不断的推动全球限碳,并以对跨国巨头征税作为代价,避开数据税的分歧。
东方倾向于后者,所以G20与格拉斯哥只是远程参会,而拥有数据的大型公司,不仅遭遇了反垄断,从滴滴满邦,到富途老虎,这些美股公司也都遭遇了临停管理。
绿碳与数据两者并非对立,看看搞数据共识的马斯克和扎克伯格挥竭力舞着环保与低碳的大旗,就会明白“绿碳”共识也是“数据”共识披着的一件外衣。
我们决策必先搞清楚底层的逻辑,接下来各方表面竞争的是碳排放,实质竞争的是人口的汇集,看哪一方能用更少的资源,把更多的人口聚拢到一起。
虽然技术方面仍需追赶,但截至目前,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是我们刚刚签署的RCEP。
值此百年未有大变局之际,我辈若赢下了这场绿碳数据共识之竞赛,试看未来之寰宇,必将插遍红旗。
行者
833
大家要记得,对滴滴的调查还没有结束,结果还没有公布,APP也还没有重新上架呢!
强
618
共识其实就是共同讲故事,相信这个故事,并实现这个故事,“山洞外面有怪兽,东方有香料,出海能发财,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彭颖
228
是EDG吧
政事堂2019
(作者)
614
嗯,毕竟不玩这个,打错请理解。。。
Cousteau_KP
181
站在情绪面的角度,唯一的共识没什么卵用的就是股市
政事堂2019
(作者)
521
一旦形成了共识,之前6000点和5000点的那两轮就在眼前
全琪
460
共识还有一个名字叫意识形态
月阅悦
149
同时具备低碳与数据走势公司的股票…代码就不吹了,大家自己找吧。
政事堂2019
(作者)
389
国内的么?我也想知道?
广航
158
红旗最终能惠及舞动红旗的每个人吧
政事堂2019
(作者)
352
最后一句,是跟大家说明我们的逆袭路线
司南之Bei
351
再安排政事堂编辑部写个普通人怎么办吧
政事堂2019
(作者)
288
每周末的例会他们都被我搞得很绝望,估计有点难度
王帅
261
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标准,超级企业卖大(信)楼(仰)。
说的就是索尼,在银座矗立50年的大楼拆除后,拆下来的铝合金建筑材料,打上logo就能限量卖给粉丝,二手市场已经好几倍了~信仰的核心生产力。
明月清风
122
之前的共识无论美元,房产,教育,医疗都是广大的民众个人参与其中,现在无论是限碳还是大数据好像都不是个人主动参与。
政事堂2019
(作者)
253
恩,所以我也没法回答读者机会在哪,因为大部分人面前就是没啥机会
阿K
128
没想明白的是,数据如何成为蓄水池呢?
政事堂2019
(作者)
239
70亿的人,搞了N个元宇宙,相当于70亿人去管理70N亿个身份的财富,届时,财富是要像房子一样锁死在每一个宇宙里面。
。
217
传统的会计中的部分人,好几年前也开始转型,财务bp,从传统的填凭证报税弄报表,深入一线了,用各种初等化的码农分析工具,走出新的路。
还有隔壁说的,律师法律从业者,在民商法的基础上,开始绿色和碳的合规性学习。
Stephen
66
数据质量应该和教育质量是正相关的, 教育提升=》人的素质提升=》人的行为提升=》产生了更有价值的数据
政事堂2019
(作者)
212
有相关性,但是问题并不大,以美团的外卖的角度来看,富豪不仅没有比普通人多吃饭,甚至他们也不点外卖,以滴滴的角度来看,乘坐私家车数据保密的他们,远不如天天打车上下班通勤的社....
klyao
204
发行货币的锚定物,数百年来都是天然资源的实物,现要转变成绿碳和数据这类非实物,实际上还得靠国家武力来镇场子背书,但在定价和交易上的机制,尤其是涉及到国际间交易时,还无法完善,因为当参与方可以随时掀桌子时非实物锚定物就不被承认,但贵金属和油气资源的价值基本不受掀桌子与否的制约。
bear
68
旧的共识又何去何从呢
政事堂2019
(作者)
174
旧共识也是共识,多一架马车而已
重天流
174
从体力到技术,从技术到数据,数据大概是绝大部分人类能够贡献的最后价值了。(某种程度上也可称为数字化的灵魂)
凯森
117
绿洲环宇,遍插红旗
正在+
38
普通人具体怎么能抓住这次数据共识,还是很费解?望指明
政事堂2019
(作者)
97
普通人太难抓了,没有那种口诀式的成功方式
__秋未寒🍀
55
不知道是不是我太敏感了,一看到文章标题就满脑子都是12号的发布会
政事堂2019
(作者)
88
这才是正确的文章打开方式呀
苍海一粟
66
中美的共识如期而至。
【中美达成强化气候行动联合宣言】11月10日,中国和美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期间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双方赞赏迄今为止开展的工作,承诺继续共同努力,并与各方一道,加强《巴黎协定》的实施。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考虑各国国情的基础上,采取强化的气候行动,有效应对气候危机。双方同意建立“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推动两国气候变化合作和多边进程。(央视新闻)
Freedom
66
这段时间总想起多年前看的一部杰拉德·巴特勒主演的美国电影《天地逃生》,里面的游戏名字就叫社会“Society”...或许这就是未来大多数人一种可能的生存状态
政事堂说的“新一代共识的财富蓄水池”,到底是什么?
如今,又一代人的时间过去,随着房地产与土地财政已经无法再为经济发展提供主要动力,我们必须创建新一代的共识,为改革开放以来累积的财富寻找一个更大的蓄水池。
那什么是“共识”呢?政事堂提到,
一个是用“绿碳”作为新一代共识,另一个是把“数据”作为新一代共识。
为何绿碳和数据可以成为新时代财富蓄水池?这两个共识又是怎样蓄水的?
且听笔者为你道来。
A
破题之首,先来看当“蓄水池”的硬条件。
新一代共识的池子,必须要超过房地产的400万亿,真正能取代的领域其实寥寥无几。
“绿碳”的盘子就符合这个要求。甚至,他的盘子大到连央行行长都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
央行行长易纲今年3月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指出,
实现碳中和需要巨量投资,要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金融体系提供所需要的投融资支持。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是百万亿人民币。这样巨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缺口要靠市场资金弥补。
这里面还透露出一个信息,“绿碳”如此庞大的规模,政府只起到引领作用,而不是像08年的四万亿方案,全部由政府买单。
果然,今年10月2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证实了这一点。文件的关键词只有四个字:政府牵头。
宏观规划有了,重视程度到了,执行就迅速到位了。2020年7月,由财政部、11个省市、9个金融机构等26个出资主体发起设立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正式成立,一期规模就达885亿元。
作为首支专注于绿色发展的国家级母基金,他的投资方向,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未来资金的流入方向。
除了这只巨无霸基金,另据不完全统计,当前,绿色”、“碳中和”等相关基金已超过2000亿,其中母基金规模近1000亿。
这注定了这般声势浩大的投资不会只是烟花般的短暂绚烂。长期投入,不搞一锤子买卖,才是树立共识的基础。
这么多钱,用来做啥?
答案很简单。支持绿色低碳行业发展(如新能源等),支持高碳传统企业减碳(如重工业节能减排技术升级),以符合国家乃至全球新的低碳产业标准。
这么多钱和资源被引导着大规模投入,当然可以称之为“蓄水池”。
当然,我国在这方面还在探索中,可值得借鉴的一个典型的就是美国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
2020年,特斯拉通过向其他汽车制造商出售ZEV积分(零排放车辆积分)就获得了16亿美元的收入,远超过其7.21亿美元的净利润。
绿碳的发展优势已经很明确了。相关企业天生就可以从银行享受到最低的融资成本,获得更多的政策优惠,进而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源,反过来又撬动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壮大企业自身的业务。
如此一来,企业规模就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据此,绿碳企业实现了对高碳企业的双重打击。不仅抢占你的市场,还掏空你的资金。最狠的事莫过于此。谁叫全球都规定它代表了先进生产力方向呢?
B
再说“数据”。相较于绿碳,其实大数据的概念已经有些年头,而且深入人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刘烈宏在今年5月举行的2021数博会开幕式上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0%,2020年产业规模已超过了1万亿元人民币。
在工信部下属赛迪研究院的口径中,认为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6388亿元,同比增长18.6%,预计未来三年保持15%以上的年均增速,到2023年产业规模将超过10000亿元。
数据的差别无关紧要,反正都是天量的数字,都在说明这个产业的飞速增长。
谁最舍得在大数据上花钱?
《白皮书》指出,互联网、政府、金融和电信是头三强,合计规模占比为77.6%。
那数据又是如何赚钱、如何蓄水的呢?
其实无他,开源节流。
先说节流。
根据亚马逊AWS统计,用户在云计算上花一块钱,相当于在之前传统IT上花了七块钱。这里面节省不只是企业的成本,更是大大提高了企业运行的效率。
再举个例子,腾讯入股的微众银行采用云计算,用户单个账户的IT成本只有小型银行的5%。
再说开源。
在小数据时代,能发现用户的喜好并且实现盈利具有偶然性。最经典的案例或许是沃尔玛的啤酒尿布捆绑销售。
沃尔玛的一个管理者偶然发现发现啤酒和婴儿尿布存在正相关。原来去超市购买的尿布的男性消费者,会顺带手带上几罐啤酒。于是,沃尔玛将原本相隔很远的婴儿用品区和酒水饮料区的距离大幅缩小。果不其然,两类商品的消费量都增长了许多。
比如头条、抖音都是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他们除了精准推荐你喜欢的内容,更能精准的推荐你喜欢的广告。据forbes报道,字节跳动2019年收入达到17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就来自于精准的广告推送。
而企业提供的服务越多,就能获得越多的数据以优化服务和提高算力,越能使服务成本和效果从同行中脱颖而出。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喜欢标榜自己是数据公司,哪怕他们的主营业务不是数据。原因很简单,如今居于数据业务而衍生的其他业态,正是这些公司的壁垒与高速增长的关键。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美国首度发表演讲时就说,
阿里巴巴从来没有将自己仅仅定位为一家电商公司,阿里巴巴是一个数据平台。今天数据正在全渠道流动,阿里巴巴将从电商,供应链,消费者营销等多个领域入手,不断开创新的模式,用数据为商业合作伙伴创造新的价值。
经济学最重要的就是降本增效,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通过数据应用,人类不断提高效率,不断降低能耗。
这就是为什么数据同样也能作为“蓄水池”,吸引着来自政府和企业的天量投资。
C
什么是共识?
共识就是,大家都知道这是好东西,因而不约而同地加强重视、加强投入。
但各国所重视和投入的偏向,还是有所区别的。政事堂提到,
一个是用“绿碳”作为新一代共识,另一个是把“数据”作为新一代共识。 西方倾向于前者,所以从G27到G20再到格拉斯哥,不断的推动全球限碳,并以对跨国巨头征税作为代价,避开数据税的分歧。
东方倾向于后者,所以G20与格拉斯哥只是远程参会,而拥有数据的大型公司,不仅遭遇了反垄断,从滴滴满邦,到富途老虎,这些美股公司也都遭遇了临停管理。
欧美皆工业先发国,技术有积累,倾向绿碳;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互联网强国,和欧美站在同一起跑线并已然取得了相当优势,同时十四亿人的人口基数使得数据更全面和更有价值,因此显然更倾向于数据。
值得指出的是,这两个方向,东西方差别的只是先发优势和习惯偏好,但并不代表中国不重视绿碳,或西方不重视数据。
虽然是后发工业国家,但中国长期作为全球工业增长引擎,积累了海量技术优势,并早在2010年时制造业增加值就已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制造业大国。
当前,我国的能源、化工、交通等跟绿碳相关的领域都已跻身世界领先地位。当年西方国家曾想用绿碳掐我们脖子,如今我们已然反客为主,将绿碳转化为维护工业地位的武器。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同样在数据领域有相当大的成就。
比如美国是最早宣布推出大数据战略的国家,而我国直到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才把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另一方面,在占据全球总市值约2/3的前七大互联网科技巨头公司中,5家来自美国。亚马逊的云服务和托管的企业数据,更占据了全球市场1/3的份额。
相比之下,欧盟确实在数据领域确实落后了一些。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数据显示,当前全球70个最大的数字平台中,中美两国所占市值总和达到90%,欧盟仅占4%。
可以说,全球数据领域战场只有中美两个主要玩家。两国数据领域之争,也将伴随着政治领域的争端,持续下去。
D
对于这一系列文章,政事堂的总结是,
认识的背后,就是财富和统治力。 新的共识一旦形成,就将冲击全世界的保守实力,幻灭他们手握的的财务与力量。
因此,所谓的新的共识,就是在新的阶段,发起的新一次资源和财富的转移行动。
过去20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房价一路上涨,吸引了大量投资,创造了无数的财富,滚动起了正循环。无论是开发商还是投资者,一个个都赚得盘满钵满。
但房地产的时代终究过去了。未来的二十年,绿碳和数据将成为下一个吸金的暴风眼,随着政策的重视、政府的引导与企业界的竞相追逐,天量资源将被引导并“蓄水”在这两个池子内,开花结果,正如当年房地产业的创富神话一般。
时代的大河总是平稳的向前流淌,我们只是其中一颗细沙。
顺势而为,你就拥有了时代赋予你的加速度,逆势而动,再锋利的棱角都会被磨平。
愿你加入共识,并从中找到属于你的财富机会。
而个人如何参与盛宴,我们之后将有文章进行展开,敬请期待。
编辑:刘凯强
势场
微信号
shichangzhengjing
功能介绍
专注于梳理脉络、把握脉搏的严肃政经媒体
https://mp.weixin.qq.com/s/0fYrGoLQVSR-M_anjMWf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