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资源分享
追寻中本聪先生的脚步

三国群雄的权谋与初心@政事堂编辑部@三国演义

前言:

如果四大名著也做个排序的话,热度最高的应该就是三国了。

《三国演义》和其他三大名著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有人把它当故事书看,有人把它当历史书看,还有人把它当兵法书看。

如果说英语文化中有“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中文环境下对应的就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三国”。

国人对三国的不同认知,其实更多是对真实史料和演义形象的分歧,而《三国演义》的成功就在于通过演义这种大众最能接受的方式,既讲了传奇故事,又完美还原了历史上的人物形象,还偷偷输出了作者的三观。

明公文章中对三国的解读,更多是以史料中的三国为根基,对其背后的政治逻辑进行分析。今天,小饮老师为政事堂编辑部的读者带来,政事堂编辑部长文计划的“三国”系列之一——三国群雄的权谋与初心。

本文7116字,阅读约需22分钟。


三国群雄的权谋与初心

文 | 顾子明

编辑 | 爱烫头的小饮

克拉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写到:“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在三国的经典大战中失败方的选择最能体现出这种政治驱动选择的必然性和宿命感,或者说胜负双方都是遵从了政治需求的选择,只不过胜利方更有运气罢了。
从经济基础的角度去看,三国时期的每个军事集团,都是由一个个小军事集团所组成的,大家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而当家人对集团的控制力主要取决于自身嫡系班底的强大和对各个小集团势力的平衡。
大众熟知的三国历史主要由三场战争推动,它们是袁绍vs曹操的官渡之战、曹操vs孙刘的赤壁之战、关羽vs曹孙的襄樊之战,其实这也是三次能够改变天下格局的战争。战争发起方的失败有很复杂的原因,作为一个政论自媒体我们主要从政治角度分析一下。
以官渡之战的袁绍来说。
640
三国志记载,曹操东征刘备的时候,原本是一个袁绍偷袭曹操的好机会,但是袁绍却因为小儿子袁尚生病而没有抓住机会全力出击,让很多人觉得袁绍下了一招致命的“臭棋”。
后来袁绍为了让这个最喜欢的儿子继位,不惜废掉跟随自己多年战功显著的长子袁谭,导致后来俩儿子反目攻杀,让曹操轻易的取得了河北,被后世遗笑千年。
那么,袁绍的能力真的不行么?
恰恰相反,袁绍作为家中原本没有地位的庶子,能够一路逆袭,成为诸侯联军的盟主,统一河北,除了实力远逊于自己的曹操外各地再无对手,其开挂的人生简直堪比穿越小说。
那么,他为什么不出兵救刘备呢?
因为对于当时袁绍来说,当时江东孙策、荆州刘表等主要势力都是依附于他的,对与曹操的决战,是决定天下谁属的最后一战,如果自己最心仪的儿子袁尚没出战,则没有机会利用统兵的机会在将领中建立威望。
而他长子袁谭,则是这次要救援的刘备的学生,在这场救援刘备的作战中必然会大放异彩,而袁绍在不愿意立其为储的时候,自然也不愿意让他立下大功,为以后添麻烦。
那么,为什么袁绍宁可团队内出现分裂,也要选小儿子袁尚为储君而不是长子袁谭?
因为袁绍早年跟曹操都是入朝为官,活动地点都是在洛阳,因此早年结交的朋友很多除了京城显贵之外,很多都是河南人士(南阳、颍川等地)。考虑到长子袁谭麾下的谋主郭图与主将辛评也都是河南人士,他的母亲很可能也是朝中的大家族,与河南人士关系密切。
而次子袁熙娶的是河北望族甄氏为妻,三子袁尚的母亲是河北望族刘氏,袁绍占据河北,自然要考虑到自己的基本盘利益,因此不能立河南势力的袁谭,只能立河北势力的袁尚为储君。
 
所以,袁绍并不是不明白立小儿子可能会导致内部分裂,也不是不知道晚救援刘备会导致战略形势变差,但是这些并不会改变自己对曹操的绝对优势,因此也就不会被列为选项。
而且,如果不是乌巢的那一场意外的大火,让曹操从必死之地实现逆袭,事后来看袁绍的确是“神机妙算”,在最后的大战之前,将长子与河北的内乱威胁消灭于无形,既避免了统军的儿子李世民式的逼宫,也避免了没有战功的儿子朱标式的被军头们抛弃。
但是,对于曹操来说,袁绍的“神机妙算”正好给了他无数次的机会,譬如抓住了袁绍防止河南势力作大,先率军迅速灭了刘备稳固了侧翼,又利用河北人欺负的河南人许攸,偷偷烧了袁绍的乌巢粮草库,最后又在袁绍死后,离间袁家兄弟,让统帅河南势力的袁谭倒戈。

640

站在河南的曹操的角度来看,袁绍就是“臭棋连连”,不断的来送人头。
但是,如果让袁绍看完历史之后,再一次选择,他会改变立储的决定么?还真不会,他反而会加倍的打压和监控河南势力,防止他们跟曹操私通有无。
这是因为如果他真的立储河南袁谭,那么他刚刚统一的河北必然对他离心离德,怕还没跟曹操打,内部已经先稳不住出现“八王之乱”了。
而类似的政治选择在曹操这里一样出现过。
公元195年,刘备来投奔曹操。在是否干掉刘备的问题上,郭嘉和荀彧爆发了严重的冲突。
曹操团队,实质也就是大汉朝廷,共由三组势力构成,第一组是曹氏宗亲组成军功集团,譬如长女清河公主就嫁给了夏侯家的夏侯楙;第二组是控制大汉朝廷的建制派大家族,在外有袁绍、袁术这样的大门阀,在内有荀彧、荀攸这样的豪门;第三组是寒门士人,以郭嘉、许褚为代表。

640-1

这里面,最主张杀刘备的,是第二组的建制派,也是整个曹操集团中势力最大的一股。就像荀彧跟袁绍说的,刘备不是久居人下之人。荀彧早就认定他有不臣之心,是乱臣贼子,是大汉朝最危险的敌人。
所以,如果刘备在曹操那里按照民主投票,早就被颍川的门阀们投死一万次了。
但是,曹操却没有听从荀彧干掉刘备的建议,反而听从了寒门代表郭嘉的建议,饶了刘备一命。
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他们俩都认为刘备是巨大的威胁。
只不过对于荀彧来说,借曹操的刀杀刘备是一石二鸟,既消除了大汉王朝的隐患,又借此防止曹操做大,影响颍川门阀的实力。
而对于郭嘉来说,杀刘备性价比太低,不如将刘备一直牢牢地控制在曹操阵营的手里,作为棋子慢慢榨取价值。
因为干掉刘备这个威胁者,的确符合大汉朝廷的利益,但是并不符合曹操个人的利益。
 
虽然曹操早年的梦想,是作为汉征西将军,平定异族,让大汉朝的荣光复兴。但是,随着曹操不断取得胜利,他和大汉朝廷以及那些建制派门阀们的矛盾越来越激化,颠覆曹操的地下运动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因此,做到丞相位置上的曹操,已经没有后路可以退了,一旦下台并失去军权,必然会遭遇门阀们高平陵式的清算,曹家子孙都一起完蛋。
所以,曹操只能咬着牙一直干下去。不断从自家亲戚和寒门中提拔人才,去替换建制派的人,来与门阀建制派对抗,形成制衡。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寒门出身的郭嘉,就给了曹操一个建议,那就是不杀刘备。
道理很通俗易懂,就是两个字,“民心”。
大富豪家庭出身的曹操,原本不是汉末政治圈的玩家,而他能够在大汉朝廷里面立足,根本原因在于汉末在全国流民乱窜的冲击之下,老百姓和小地主们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曹操通过修墙屯田,推动经济发展,争取到了老百姓的民心。
而曹操修墙屯田是有成本的,无论是亲曹的荀彧、荀攸,还是反曹的袁绍、袁术,都不会替他出这些钱。因此,曹操如果想要拿到钱,又不能让老百姓交钱丢了民心,那就必须要让各路来投奔他的豪强们出钱。
而此刻,第一个投奔曹操的刘备,正好是“千金马骨”。
所以,曹操为了自己着想,还真杀不得刘备。
毕竟,有不臣之心的刘备,的确是整个大汉朝廷和大门阀袁绍、袁术们的心腹大患,但是,他并不是曹操本人的心腹大患。所以,曹操即使认识到刘备的不臣之心,作为一个政治家,他也会有意忽略。
而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正是有了刘备这个千金马骨的标杆,后来与刘备关系密切的北海孔融,以及与曹操有宿仇的张绣等势力,都纷纷投靠曹操,让曹操的实力和人望迅速增强,以至于后来拥有了足够的实力,在官渡跟门阀建制派的终极BOSS袁绍,展开了一场大决战。
荀彧不想让郭嘉这些寒门得到太多好处,郭嘉不想让荀彧这些建制派一石二鸟。
利用了荀彧和郭嘉两大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刘备得以在曹操阵营中,通过手握郭嘉看中的农业资源,左右逢源,继续存活。
于是,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之后,刘备表示要去替曹操攻击打算合流袁绍的袁术,曹操就大度的将刘备放了出去,还给他配上兵马。
640-1
于是,刘备有了胜利大逃亡的机会。
而完成胜利大逃亡的刘备辗转袁绍、刘表麾下,最终联合东吴在赤壁打败了外表风头正盛、内里矛盾渐起的曹操,破灭了他一统天下的希望。
之后的刘皇叔,借荆州、取巴蜀,汉中斩夏侯,一时风头无二,实力大涨。可是实力的增长也加速了内部派别的矛盾。
按照地域,刘备军事集团基本可以分为青州帮、徐州帮、幽州帮、荆州帮、东州帮和益州帮六股势力。
第一股,是青州帮,以关羽张飞为代表,是刘备控制平原郡时,跟着公孙瓒和田楷攒下的家底。
第二股,是徐州帮,以糜竺糜芳(东海郡)和陈到(汝南郡)为代表,是刘备接手徐州混迹豫州之时,分别跟着陶谦和曹操攒下的家底。
第三股,是幽州帮,以赵云(真定郡)士仁(广阳郡)为代表,是刘备兵败徐州之后,北上跟着袁绍混的时候攒下的家底。
第四股,是荆州帮,以诸葛亮刘封黄忠魏延(南阳郡)和庞统霍峻冯习张南(南郡)为代表,分别跟着刘表、孙权混的时候攒下的家底。
第五股,是东州帮,以法正孟达(扶风郡)李严(南阳郡)吴懿吴班(陈留郡)为代表,入蜀从刘璋手里抢的家底。
第六股,是益州帮,以黄权为代表,是攻陷巴蜀后收拢的蜀地豪强。
三国时期,相比于吴魏两国的叛乱不断,蜀汉能够紧密团结在刘备周围,并非没有代价,靠的是刘备不断对麾下的各股势力搞平衡
譬如混徐州的时候,就娶了当地大家族的糜夫人为妻,等糜夫人在长坂坡投井了之后,给孙权当小弟的刘备麻溜的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夫人。等孙夫人跑了之后,入川的刘备又娶了东州派老大吴懿的妹妹,而根本不在乎吴夫人也是一个死了老公的人妻。
 
就像《云别传》记载的一个故事,赵云在博望坡之战生擒小时候的至交夏侯兰,将其举荐给刘备之后,却再也不跟夏侯兰亲近。
这在三国时期是极为罕见的,由于汉朝部曲制的原因,将领一般都是带领着家乡的子弟兵,而赵云不收夏侯兰,很可能就是因为刘备对内部集团的平衡。
而这种平衡,在刘备集团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譬如赤壁之战后,刘备就是让体系内势力最强的青州帮在荆北跟着周瑜打攻坚战,自己带着弱势的徐州帮和幽州帮经略荆南四郡扩张势力。
随着刘备借荆北的南郡之后,刘备就让青州帮、徐州帮和幽州帮的老人们控制荆北抗住曹操,而让荆州帮的诸葛亮和庞统等去管理荆南来扩张势力。
因此,到刘备入蜀摘桃子的时候,其带领的部队,庞统、黄忠、魏延、冯习、张南、邓方、霍峻、辅匡、刘邕,清一色都是赤壁之战后投靠刘备的荆州帮。
之前刘备体系内关羽一家独大的局面,就得以被迅速平衡。
而在下一轮的平衡当中,刘备又用荆州的官职和利益犒赏早期追随自己的青州帮、徐州帮和幽州帮,然后再用益州的官职和利益犒赏后来追随自己的荆州帮和东州帮。(最后再用南中的官职和利益去堵益州帮的嘴)
在此过程中,再利用青州、徐州、幽州势力之间的矛盾,以及荆州和东州势力之间的矛盾,来维系着刘备军事集团的整体平衡。
譬如刘备称汉中王时期,荆州地区的三巨头,关羽是青州帮的,糜芳是徐州帮的,士仁是幽州帮的;巴蜀地区的双巨头,先是东州帮的法正VS荆州帮的庞统,后是东州帮的法正VS荆州帮的诸葛亮,最后是荆州帮的诸葛亮VS东州帮的李严。
甚至刘备一系列的骚操作布局下,汉中地区的双巨头,魏延是荆州帮的,王平是东州帮的;上庸地区的双巨头,刘封是荆州帮的,孟达是东州帮的;至于东州帮大本营的江州,则让徐州帮的陈到做了二把手。
640-2
各个地区的一号人物跟二号人物不是一个派系的结果,必然是刘备的统治力得到了空前的稳定。
但问题也就来了,那就是随着刘备军事集团的扩张,内部矛盾也在越来越大。
汉中战后,关二爷遥相呼应,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天下风云一时激变。直到,被东吴背刺袭取荆州,武圣陨落。
青州帮的关羽麦城兵败,是被徐州帮的糜芳、幽州帮的士仁联合做局给卖掉的。
后来关羽不敢走上庸逃回汉中,非要冒险走麦城,则是因为上庸的双巨头刘封是荆州帮的,孟达是东州帮的,这些人跟关羽的关系都不好。
640-3
而关羽唯一的哥们张飞,并没有如预期般的被刘备安排在能与荆州联通的汉中,根本来不及救援关羽。
同样,上庸地区荆州帮刘封和东州帮孟达之间的矛盾,不仅导致他们没有援助关羽,之后还开启了内战,孟达率部将刘封击溃,导致刘封被杀。
后来,汉中地区荆州帮魏延和东州帮王平之间的矛盾,也使得诸葛亮死后,魏延被王平击败后被斩。
甚至刘备死后,蜀汉政权也深陷荆州帮大佬诸葛亮和东州帮大佬李严之间的斗法,最后的结果,是李严斗败被迫自杀。
再看看张飞也是被其阆中的副将张达、范强二人杀死,就会明白,刘备军事集团的内部斗争,属于刘备一手造成的结构性矛盾,跟个人的性格关系关系有,但实际上并不大。
就像二爷关羽被吕蒙突袭丢荆州这事儿,实际上几十年前在三爷身上,就上演过同样的剧本,驻守在徐州的青州帮张飞,跟二号人物徐州帮曹豹闹矛盾,结果曹豹引来了吕布,让刘备丢了徐州。
所以,刘备军事集团的“大意”,并不是真的大意,而是刘备集团管理体制之下的系统性问题。
 
因此,毛教员评价诸葛亮的隆中对的错误,“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也不能太片面的去解读。不是分兵不对,而是因为刘备建立的蜀汉军事体制根本无法应对两面作战,他的优势就在于集中部队一鼓作气的进攻。
从根本上讲,上述三国群雄那些或“昏庸”或“大意”的决策,其背后的底层逻辑都源于政治集团的内部平衡——袁绍立袁尚是为了巩固河北基本盘,曹操放刘备则是为了稳固自身在汉室的地位,而刘备集团的平衡则防止了各派系的一家独大。
但是,平衡术的“精明”下,形塑了政治集团的内部裂痕,最后成为了这些盖世英豪的软肋。于是曹操胜袁绍于官渡、刘备胜曹操于赤壁、孙权胜刘备于夷陵,这便是枭雄的新陈代谢。
小饮的补充:
看完了对这三家内部派系纷争的解读,你是不是从里边看到的都是浓浓的政治权衡。但是,三国历史能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还有另一层个人的努力和人性的光辉在里边。
下边部分纯属个人观点,非学术讨论,也算是一种小饮版的“三国演义”吧。
如果把华夏历史拟人化,那么秦汉就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时期,而三国就是少年踏入社会从理想主义者向现实主义者过渡的悲壮转变,激荡着热血、豪情和壮烈。秦汉是华夏文明内核的初次定型,作为有些懵懂的少年,骨子里天真还带着点中二,比较典型的例证就是三国群雄多有侠气:“(袁绍)又好游侠,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皆为奔走之友。”“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 “刘备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袁绍,袁本初,庶子出身,长于妇人,过继旁支得以继承“四世三公”的家门(其实还是术得其实、绍得其名),靠着王莽似的名士路线一路逆袭,得到大将军何进的信重,他通过挑唆何进和十常侍的矛盾,一手终结了东汉末年士族、外戚与宦官的政治平衡,虽然因为董卓的乱入,让他成为第二个霍光的计划破灭,但是却奠定了之后门阀士族垄断政治资源的历史走向。他的嫡系都是豪门世族,这样的班底有着优秀的执政能力和社会威望,但是内部激烈的权力争夺也造成了官渡之战多个关键将领的背叛。最终在袁绍死后,内部派系的倾轧让整个势力分崩离析,充分证明了“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
袁绍的一生是忠于自己出身、刻苦努力的上层精英典范,虽然功败垂成,但是功成不必在我,天下大势已经被他推向了不可逆转的滚滚洪流。
曹操,曹孟德,宦官之后,巨富出身,诗人气质以不羁的作风混迹京城,梦想做霍去病一样的马上封侯,可是既没有励精图治的环境、又没有根正苗红的出身,政治合作引入的颍川士族只想用他兴复汉帝制衡河北;本来想做大汉征西将军的人,嫡系部队却是招安的黄巾反贼,稳重可靠的长子早死、天资聪颖的幼子夭折、最有才气的儿子却和傀儡皇帝勾勾搭搭。自己能依靠的基本盘只有姻亲兄弟和地主豪强,这样的班底战斗力强、忠诚度高,但是集团利益至上、贪腐成性、沉溺享乐。最终核心班底的迅速腐化,让三代以后无人才支撑门面,让司马家摘了桃子。
曹操是向现实妥协、背弃理想且人格分裂的一生,所以阿瞒可爱的一面,更多的是他对自己初心的眷恋,例如与刘备论天下英雄、放关羽离开;但是自己的野心、集团的裹挟,最终让他堕入了摸金校尉、屠城猛将、梦中杀人的深渊。
刘备,刘玄德,皇室末支,燕赵游侠,靠祖上余荫拜师名门广博见闻,弘毅宽厚靠个人魅力浪迹四方,一心想重现光武复兴,再造大汉荣光。从幽州至荆襄,百折而不挠,终遇卧龙而鱼水相得,取巴蜀、战汉中,哪怕夷陵败绩、白帝托孤也从没后悔过一生追求、君臣之义。虽然作为枭雄他有野心狡黠的一面,但是他以汉末群雄最差的出身,从东北到西南走遍大半个中国,能得到各地民众推崇、群雄礼遇,靠的是拨乱反正的理想、不拘一格的用人、清廉俭朴的风气、携民奔逃的慈悲。他的百折不挠在于挫折不弃理想、黑暗不昧良知。特别是之后三百多年两晋南北朝的华夏大地迎来了第一轮的至暗时刻,战乱、杀戮、动荡更重要的是道德的沦丧和信任的缺失,只有蜀汉的“欲信大义于天”的情怀、“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的温度、白帝托孤的信任、鞠躬尽瘁的忠诚,守护着人们对人性美好的向往。
皇叔是光风霁月的一生,快意恩仇、矢志不渝,生有兄弟相随、完桃园之义,死有托孤重臣鞠躬尽瘁以报。虽理想未尽,然星火不灭。
这三位汉末枭雄一个出身上层门阀、一个出身地主豪强、一个出身底层平民。带入现代,上层门阀就是所谓的建制派,他们垄断着政治资源、占领着道德高地、控制着舆论影响,所以袁绍需要在门阀士族的道德框架下刷声望完成庶子的逆袭,他的价值观也建立在这套体系之下,所以为了干掉门阀的最大敌人外戚和宦官不惜打破摇摇欲坠的政治平衡,开启了群雄争霸的汉末乱局。地主豪强就是冉冉上升的头部中产,他们掌握了大量的财富和实力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政治地位,所以曹操无法与颍川士族达成一致的政治权力分配方案,只能依靠利益拉拢姻亲兄弟、靠唯才是举拉拢寒门士族,但是这种集团利益的倾斜和屡屡突破道德底线的政治斗争和他重建秩序的理想最终背道而驰。刘备代表的底层平民更多的是游离于体系之外的游侠、商贩、佣兵、富户,他们有着朴素的恩怨分明道德观、简陋的天下太平世界观,所以靠皇叔百折不挠的客将四方聚拢了一群有共同理想的核心班底,他们勇敢、忠诚、热血、廉洁,可是他们的敌人太过强大,他们的同志又终归稀少,终一代理想人的鲜血也没能等到隆中对的天下有变,只能留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的殷殷嘱托。
1800年前,袁绍为了门阀的利益,掀了政治平衡的桌子;曹操为了集团的生存,突破了自己的底线;刘备三造大汉的梦想破灭于贪腐的糜芳、士仁;绥靖的益州士族;强大腐朽的大魏门阀。
那么今天我们的“大汉”之路,又该怎么去奋斗呢?

政事堂编辑部
微信号
gh_46fb20d8a52c
功能介绍
内容分享

https://mp.weixin.qq.com/s/OHfh0dV3vqGWC60epZU0Gw

精选留言

酒之饮一窝
置顶
袁绍崛起靠门生故吏,曹操崛起靠亲表兄弟,刘备崛起靠同学哥们,不是要吹大耳哥,实在是也只能向他学习。

政事堂编辑部
(作者)
小饮辛苦咯~

Phoenix Guo(郭凤祥)
刘备不那么去平衡也走不到他的巅峰。硬要说关羽败亡的原因的话,还是关羽本人对政治理解不透(虽说苛刻,但对那个局面来讲,不是千年一遇的人王也很难草根逆袭),在这点上,司马懿和诸葛亮皆是人精中的人精。

孟子平
回看我党的三大法宝,三大作风,真是到位

CATHUNTER
结合近年来在职场上的经历深刻体会到,任何一个团队领导人做出的看似匪夷所思的“昏招”,其实都是经过一系列精密谋划的结果。这让我想起《JOJO》里迪奥说的那句话:“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人越是精于谋划,越容易因为意外而失败。”换句话说,精于谋划的人若想成功,需要借助“运”,而“运”是不可预测的。能够预测的是“势”,但是靠算计是无法借力于“势”的,除非是依靠超越算计的存在,或许叫“大智慧”,或许叫“大格局”,或许叫“不忘初心”。

wherever
而三国就是少年踏入社会从理想主义者向现实主义者过渡的悲壮转变,激荡着热血、豪情和壮烈。———关羽更像是最后的游侠,而不是权谋家,所以会失败,但却寄托了伺候千年人们关于忠义的理想。

九万里
袁家被董卓屠戮元气大伤,造成内部资源重新分配的撕裂,为官渡的失败埋下伏笔。当然对比曹操亲力亲为的夜袭乌巢,袁绍不敢身先士卒,派出的张郃不战而降,是他们两人的根本差距。

高࿆子࿆晴࿆
我的天 等三国这系列好久了 终于来了先赞后看

政事堂编辑部
(作者)
哈哈哈,我们继续催更

墨思鹤
曹操说出的“生子当如孙仲谋”,就是对自己初心最大的背叛。

Mr.若木
看到最后,门阀,豪强必须解决!!!千年不变!!

🌴 溥凡🌴
我们的“大汉之路”就是如今的壮士断腕,反腐倡廉,拨乱反正,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野蛮圆滚滚
文末好问题!
愚钝的我一时间想不出来,只能慢慢想了


三国迷来捉个小虫哦,李严并不是跟诸葛亮政治斗争失败后自杀了,他只是被流放了而已,过了几年后自己病死的

政事堂编辑部
(作者)
谢谢提点~

张亚滨
官僚贵族有权靠权,富豪大亨有钱靠钱,平民只能靠理想靠义气,输赢并不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历朝历代开国皇帝其实主要靠运气。

天枢
这是三国系列的第一篇吗,前面还有吗

政事堂编辑部
(作者)
可以有

👑gf小方
迁茂陵令的那篇怎么才能再读到

政事堂编辑部
(作者)
输入“茂陵”或者“汉武帝”

地下铁
难怪老不读三国

瑞扬
中、美、欧何尝不是现实三国。

陈哲
旧书新读,文风见格局,此处应有东映版三国志的主题曲《风姿花传》走起。


张飞为什么敢多次挑战吕布?

hasmart

不是敢不敢的事,说敢,就变成盘算过了。

前期张飞做事一向欠衡量、没算计、不走心,他的爆发不在于自身硬实力够不够而在于直性人根本没计较——演义的创作水准就高在这儿,实力若碾压或对等,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力就弱了,所以要改掉评话中的强势,把张飞的武力压着写。

其次,三国写刘备有德是通过对待民众和贤士的态度,写关羽有德是通过抗拒女色和金钱地位的诱惑,而张飞之德不好写,因在演义设定中这是个莽撞人,让莽撞人干出有德行的事就假了,于是作者照常写莽撞,只是给这莽撞的背后加个极简的道德动机——张飞看不上吕布是单纯厌恶这个人针对他吗?不,他是看不上其为人处事。三姓家奴张嘴就来,随便换个人骂都算人身攻击,但吕布杀丁原投董卓,随车驾给人家当保镖,确实三姓,确实家奴,陈述事实怎么能算人身攻击?这就像诸葛亮骂王朗一样,倚事实占着道德高地去骂,怎么难听都不显过分,骂村了反而俏皮,有种痛快淋漓。辕门射戟吕布是给刘备解过围的,张飞不顾大哥的脸面去骂吕布、不顾兄弟三人的处境去挑战吕布,这是写他的莽撞冲动,更是写他的嫉恶如仇,写他的一身傲骨正气,具有这样的德行才配得上跟刘备关羽结拜,或者说,这种嫉恶如仇和平易近人、义气深重一样,都是德的外相,是德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形式和显化特征,兄弟三人是一个整体,尽管各有各的缺点,但在道德上高度一致才堪配桃园结义、同生共死、匡扶汉室。

分享到:更多 ()
靠谱免费最好的手机挖矿app推广 炒币圈交易所注册链接 手机挖矿微信群联系方式

来评论吐槽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快手号:神吐槽shentucao

交易所地址更多手机免费挖矿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