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写快手的稿子,连续好多天睡前刷一个小时郭老师的短视频,刷到后来心情复杂。
第一次看郭老师直播的人,可能不相信这是个94年的姑娘。她直播的时候打嗝,放屁,尖叫、怼人,提裤子,擤鼻涕,闻袜子都算基本特色。有几次直播背景里甚至出现了晾搭的内裤。她的视频内容是很多人嗤之以鼻的“毫无营养”,或者也可以说是粗糙,有很多类似于早上醒来,蓬头垢面拿手机怼着脸说几句“饿了”、“刚醒”这种。
所以郭老师毫无意外的成为了公众舆论里“低俗审丑”的代表。知乎、豆瓣、微博,B站,到处都有呼吁封杀她的帖子,说她传播不良风气。
郭老师其实被封过很多次,但每次被封后,都有一群忠实粉丝继续追随。她最后常用的两个短视频账号,加起来有将近500万粉丝。可以说,屡次被封而热度不减。她故意含糊不清的说话方式几乎成了短视频平台人人皆知的”郭语“,那句没有实质含义的“耶斯莫拉”是不亚于李佳琦“买它”的个人标识。
一个朋友两年前刚到快手,特别想做一件事:把郭老师的海报挂到上海CBD最繁华的地方。
他在几家很有名的新媒体工作过,曾经潮流而尖锐。但是跟郭老师通过电话后,他形容郭老师是“非常良家妇女的状态”,“说话实诚”、“本质善良”。一旦一个人跟另一个人在现实世界有过真实的交流,往往会更宽容。他说,“这个人除了不符合大众审美之外,没什么过错。”
有心理学家说关注郭老师的人可以从中获得某种优越,解压。我的朋友觉得这个说法也不完全准确。他试着跟我解释,郭老师的粉丝构成很有意思,以一线城市的年轻女性和GAY群体最多,这两类人往往不太享有被宽容对待的权利。
朋友想用郭老师的海报提醒人们:世界并不是千篇一律,不是所有人都是偶像练习生,有些人不在主流审美,但他们的本性中仍然有努力,善良,真诚或者别的闪光的一面。他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们接受郭老师,而是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正视自己的独特性。
他策划的这一系列海报还包括蝴蝶公主和杀马特。蝴蝶公主是亚文化女孩儿的代表,经常发一些特别怪、特别非主流的服装穿搭。但“这个人其实是学过专业设计的,她的目的不是哗众取宠,只是喜欢这么做”。
杀马特算是整个策划中比较温和的一类。这个属于上个时代的亚文化代表,现在只留了一点影子。号称是杀马特教主的罗福兴,在短视频平台只有十几万粉丝,视频底下最热的评论经常是:教主对不起,我再也回不去葬爱了,因为已经悄悄加入地中海家族。
几年前,导演李一凡拍摄了一部讲述杀马特的纪录片,那部片子介绍了杀马特夸张发型的起源。
杀马特最早开始于南方一些工厂,那里是打工青年的聚集地,这些人在类似富士康的流水线上,每天12个小时埋头工作,他们想跟周围人不一样,能折腾的空间不多。后来有人开始在头发上做文章,慢慢形成一种风潮。
这些人会在周末结伴把头发弄的很奇怪,然后一起去公园或者其他人流密集的地方,享受作为独特个体的感觉。
“杀马特是一个表达的出口”。朋友喜欢在介绍杀马特的时候,提醒对方关注罗福兴的个人签名。罗福兴在快手上的个人签名是:
“审美的自由是一切自由的起点”。
朋友说,“以这个为起点去看那些奇奇怪怪的发型,会有另一种不同的感受。”
这一系列策划最终没有通过。这倒也很容易理解,存在是一回事,以平台名义宣传就成了另一回事儿。
我不遗憾这些海报。
我刷郭老师的视频时,也连带刷了很多围绕郭老师的二次创作的视频,有些二次创作的内容也有好几千评论,其中一些很有意思,有一个评论是:“看郭老师的视频看哭了,人太孤独了”,还有一个评论是:“不是郭老师需要我,是我需要郭老师”,有人在这两条评论下都回复了:抱抱。
郭老师今天被全网封杀了。
https://weibo.com/3083216765/Kwmco5a4e